个人中心 我的学堂 我的旅行 退出账号

【深度好文】建筑师职业发展的 4S 法则(上)——黄俊

2017.07.19 | ,
加八六设计共享平台 加八六设计共享平台

作者:黄俊
原文链接

建筑师职业发展的 4S 法则

 

前言

 

动笔此文时,正值贝聿铭先生百岁华诞,权作向他致敬。贝先生的思想和作品对我的职业生涯有很重要的指引,因此我也希望籍此将自己的一点经验和心得分享给年轻的后来者,帮助他们成长。

 

与艺术设计不同,建筑设计需要文理兼修,具有诱惑力,也很折磨人。建筑设计成为近年来热门的职业不是偶然: 一方面, 公众审美素质的普遍提升呼唤出色的设计群体;另一方面,社会经济条件的普遍改善也为更多出色设计的实施提供可能;与此同时,社会媒体的迅速发展,也对建筑艺术的宣传起到积极作用。然而,这个似乎行业也面临新的挑战,诸如供大于求,同质化抄袭模仿,以及过多媒体介入造成的浮夸风气。这一原本需要极大定力和勤奋耕耘的职业,在很多人眼里如同股票投机一样依赖运气和捷径,也变成媒体时代的名利场,令很多具有潜力的设计师误入歧途。

 

如此大环境下,如何能突破初涉世事的瓶颈,走上正确、“可持续”的职业大道?这是当今国内外年轻设计师都深感困惑的问题。面对这样的提问,我往往这样回答: 一方面,要以平常心对待这个职业 - 建筑设计只是众多行业中的一个,别让不必要的高傲与虚荣折损谦逊与进取的品质;另一方面,要保持执着与热忱,只有当把热爱的工作当作神圣的使命而非谋生的职业时,才能实现突破。

 

关于设计师的生涯职业发展过程,我长久以来提倡以  4S 来概括,即:Survive(生存)、Shine (闪光)、Succeed(成功)、Surpass (超越)。

 

Survive:  

设计师自毕业后走向社会,首先要解决生存的问题。这个“生存”,不仅仅是狭义上的谋生,更是在理想,或大多数情况下,“幻想”与现实的冲突中找到落脚点。这个过程通常需要三到五年的时间,无论大师还是普通设计师都不得不经历。

Shine:  

“生存”的问题解决了,就要在稳定发展的同时寻求突破。这是在大方向已经确定的前提下,有的放矢地持续努力的过程。这个阶段需要脚踏实地、稳扎稳打,切忌不断跳槽或急功近利。对于将设计作为谋生手段的人而言,可能整个生涯平淡无“光”,像个循规蹈矩的匠人; 而对于有追求的设计师而言,“闪光”是日积月累的必然结果,光亮必定会导向成功。

Succeed:

成功是量变到质变的过程。经历一系列“惊喜”, 迎向一系列“闪光“,成功自然会来临。然而,成功的范畴很广泛,它只是一个阶段的结束,而非终点。

 

Surpass:

成功并非终点,超越方是境界。

 

为了具体形象地说明这些法则,我常常引用自己在设计实施圣大卫中心项目过程中(2004-2009)的经验与心得。之所以选这个项目,主要基于以下几个原因:

1. 她是欧洲近十年来最重要的城市更新项目之一,是最佳开发商在黄金时代开发的最佳品质项目,获奖众多,因此具有说服力。

2. 项目历程错综复杂,涉及不同的文化、不同的甲方,大大小小几十家参与单位;而且作为金融危机期间欧洲唯一在建的巨型项目,经历有惊无险的数次挫折,可以写本教科书。

3. 她是我从第一笔草图跟到项目开业的项目,跨越设计到实施阶段的每一个环节,据说对这个规模的项目而言绝无仅有。因此此文描述的经历体会也的确独特难得。

4. 它见证了一个年轻的中国建筑师如何在英国奋斗,尤其是职业生涯突飞猛进的阶段,对于当代初入职场的设计师群体如何规划职业轨迹具有借鉴价值。

5. 文中也深入浅出地穿插了有关英国社会文化、生活习惯和职业素养的插曲和细节,意在提示初涉世事的职业者如何去构筑一个全面、丰满的人生。

20170717_153047_111.jpg 

From Survive to Shine

 

1. 初涉项目

 

圣大卫中心是我加入 Benoy 后参与的第一个项目,也是公司希望我加入的原因。

 

经过蓝水 Blue Water (1999)和 牛环 Bull Ring (2004) 等项目,Benoy当时 在业界口碑如日中天,成为世界三大商业建筑事务所之一。大公司的规模结构和人际关系都很复杂,我也深知业界的规矩是到新公司后的半年磨合期决定是否能够继续生存下来。虽然在中英两地已经积累了各类项目经验,之前在谢菲尔德大学出色的成绩也给予我莫大的信心,但毕竟是面对一个世界级公司的新环境,心里不免有些紧张。

 

当时Benoy 的几位执行董事和高级设计董事都看过我的作品集,也了解我之前在英国排名第一的谢菲德尔大学建筑系获得“杰出“ (Distinction) 的事,因此都待我尊重有加,这多少让我和同事们都感到有些意外。然而,每一个新环境都意味着一条新的起跑线,我看着身边不同年龄、肤色和性格的同事,深知这又是一个竞争的考验、证明的舞台。

 

圣大卫中心是一个投资近七亿镑的项目(当时相当于一百亿人民币,可以建半打新光天地),由英国乃至欧洲最具实力的两家开发商联合开发。每当想到要籍此彻底改变一个古老都市的中心, 我们都会感到极大的责任和激情。然而,由于项目团队正在逐步建立,架构和角色都比较乱。每周一的项目例会,似乎更多是介绍新成员的加入,而真正可做的工作并不系统。

 

我在最初几周的任务是协调整个项目的停车场,具体说就是统筹并优化现有设计,获得特定的停车数量。这项工作在任何一个巨型综合体项目里都是非常重要的基础性工作,通常由专门的技术工程师或偏技术类建筑师(或说缺乏设计能力)完成,以我的薪水来做这样的工作实在是大材小用。虽然不免困惑,但我把这当作对新来者的考验,决定尽全力做好。

 

如果单就优化平面而言,技术难度并不太大。然而,因为主要停车场都在地下层和顶层,与很多设备机房和疏散楼梯有交集,而这些区域也还处于不断调换过程中,就造成看似简单的工作需要和团队同事和几家不同的顾问公司不断沟通,举步维艰。大型项目涉及不少有关设备与结构的专用名词,而且对我而言,同事和顾问都不熟,不少还带着非常重的口音,偶尔会觉得沟通很吃力。不过我坚持这样的想法 —— 如果设计本身不是问题,那么其他方面的困阻也就没什么大不了。初来乍到,又是外国人,如果放得下架子,勤学多问,问题自会迎刃而解。

20170717_153047_112.jpg 

初来乍到接触的是“枯燥”的停车场设计,每天接触的都是结构、设备和消防工程师

 

我的工作完成得很圆满,不仅把平面优化得很合理,还通过精细整合,多排出一百多个车位,对于市中心的大型商业项目而言可是非常可观的营运收入。不仅如此,在完成自己职责的同时,我也捎带协助改进了其他相关同事负责的一些区域。这项看似乏味的停车场优化工作,让项目总监非常满意,我也更坚信自己的执念 —— 只要努力付出,必定会有相应的回报。

 

到新公司“满月”在即,我觉得自己已经圆满通过了第一次考验,当然就没有必要再“忍辱负重”地做一些和自己能力和薪金都不太相关的工作,于是决定与项目总监约谈。总监发现我被“忽略”后深感抱歉,并保证给我安排更适合的工作。这是在大公司普遍会发生的事: 公司同时运营很多项目,总监们往往在不同项目上疲于奔命,团队人员也不断流动,于是很多人才特色就常常因缺乏沟通而流失。我庆幸这次即时的约谈,也深知接下来的几周要比之前更努力,以证明领导的道歉和调整都是应该的。

 

第一个月就这样过去,初来乍到时难免的那点惶恐正在渐渐退去,我感到自己已经成功地“生存”下来。公司和项目上还有很多事我没有概念,周围的同事也还没有真正认得几个,但证明了自己,澄清了疑虑,找对了位置,一切都似乎踏上正轨,这的确应该算是“生存”下来了。

 

2. 挤掉对手

 

短时间内适应新公司的环境,并在项目上迅速上手,连我自己也没想到。团队逐步发展到二十多个人,我几乎和每个人都能混个脸熟,但依旧不了解每个人的角色和性情。当然,这都不重要,我需要在这个伟大的项目上尽快体现自己的价值,而非去发掘去迎合一些陌生的人。 这一点我很明确。

 

我的任务变成设计项目里最重要的约翰路易斯(John Lewis)百货店。这家百年老店是英国最有名的连锁百货店,中产阶级的首选,号称英国经济的晴雨表。她以品质著称,知名度远远高于哈罗兹等奢华品牌。圣大卫中心是英国四个成员国中威尔士的首府卡迪夫市中心半个世纪以来最重要的综合商业项目,而她的主力百货店约翰路易斯也是第一次来到威尔士这个相对落后贫穷的区域,因此无论从商业还是政治的角度而言,这都是当时英国最为敏感重要的项目。此外,这个百货店是约翰路易斯集团在牛津街主店以外最大的旗舰店,要实现企业很多新颖的理念,因此也具有相当大的风险。

 

到这个时候,项目的复杂性渐渐显露出来。我发现我方团队还需要定期和一家艾瑞克.库恩建筑设计事务所接洽,原来他们是项目初始时期的总体规划建筑师。

 

对于大规模的开发项目而言,参与的建筑师大致分为三类设计机构:第一类主要负责可行性研究和前期规划,说服政府与公众;他们以口技、故事见长,设计只限于粗泛的概念,技术成分不高。第二类,技能和经验全面,是项目的主要执行设计者,主要为甲方服务。 第三类,缺乏设计能力而偏重实施阶段,以经济利益至上,多为承包商服务。

 

艾瑞克.库恩事务所属于第一类。库恩本人是典型的美国人,身材魁梧,高傲自信,说服能力强。限于专长与能力,这样的事务所往往在通过前期公众质询后就不再参与深化。然而,在如此重要的项目上,谁都会尽量争取更多的参与及利益,库恩也不例外。

 

那段时间我几乎每两周就要和项目总监去一次库恩的事务所。他的办公室在伦敦非常有名,室内陈列着各种稀奇古怪的收藏品,从悬吊的螺旋桨飞机模型到人体骨骼,数以千计的藏书塞满一组波浪形书柜,算是统领空间的脊梁。库恩事务所的人看来都很设计,不少带着美国口音。

 

这个阶段的沟通是关于如何让那个说服了公众的愿景落地。库恩的早期规划设计过于侧重形象,许多基本的疏散、结构等问题突出,与形体不符。我方的时间压力很大,而库恩的设计师欠缺技术能力却依旧固执,沟通的效率越来越差。由于库恩之前的功劳和他本人的影响力,甲方碍于面子暂不表态,但项目进程却照常,搞得我方越来越被动。

 

在一次与甲方项目总监的会议中,我在展示一个全面优化的改进方案后,直言不讳地提出需要给我方“扶正”,并需要让库恩尽快退出。我的建议让空气凝固了几秒钟。甲方项目总监显得有点惊讶,他以为中国人都是埋头苦干鲜有发言的,没想到我如此不同还明确提出这样的要求。我说那是因为他见得还不够多,而且我既然敢说出来就已经做好了准备。

几天之后,库恩正式退出,项目的主建筑师变成 Benoy。

 

无论从项目的规模、影响力和设计费而言,圣大卫中心都是当时欧洲最重要的城市更新项目。这次“扶正”让我方团队终于可以大展手脚,而甲方也不必再担心因低效沟通造成的进程延误,可谓皆大欢喜。对库恩团队而言这或许略显残酷,但竞争法则即是如此,它也促进有志者精进。


20170717_153047_113.jpg 

这张地铁上勾勒的草图不仅简化了形体,也让功能构成明晰,帮助我方被“扶正” 

  

3. 赢得尊重

 

角色的明确来得及时,我方的团队架构也终于固定,一切都在 2004 年夏天进入正轨。

 

项目团队几乎占据了事务所的一层: 墙上贴着建筑师引以为豪的草图,大小几台出图机和打印机整日都忙得不可开交,电话铃声此起彼伏,慷慨的设计费不仅为本层的茶水间添加了顶级咖啡机,也配置了几个漂亮秘书。空间里充满骄傲澎湃的气氛,所有人都进入大干一场的状态。

 

项目主要分为四个部分: 主体购物中心,商业公寓与社会住宅,主力百货店,以及停车场和辅助设施,接近三十人的项目团队也随之分成几个小组。我发现欧洲的设计师大都缺乏大尺度单体建筑设计经验,因此决定为了专注设计,坚持自己一个人继续负责主力百货店的工作。同事里有不少将信将疑的,毕竟这通常是四五个人的工作量。我心里有数,项目总监看着我从容的样子,也就同意了。

 

之所以坚持自己独立完成百货店的设计,主要原因是希望能够设计出内外浑然一体的新型商业建筑。我知道商业建筑不被重视,而商业建筑师,诸如我的大部分同事,也确实缺乏相应的设计水准。作为有过大型文化艺术建筑设计经验,又被布劳耶、贝聿铭、迈耶等感染的我而言,非常想把一些理念用在这个项目中,创造一个新颖的百货店形象。

 

在这段时间里,我要面对的“甲方”在原本双开发商合作的基础上,又增添了“二房东”约翰路易斯百货店。约翰路易斯在百货店中的地位,就像轿车行业的奔驰 - 虽然不比劳斯莱斯小众奢华,但却代表大规模量产品牌的最高品质。他们一个世纪前在牛津街起家,至此已经有二十七家连锁店,以及姊妹品牌 Waitrose高端超市。02 年以来的经济热潮刺激着每个商业王朝,他们也想籍此机会进行革新与扩张。值得一提的是,此时我自己的公司窗外,就可以俯瞰他们的牛津街总店,百年如一地车水马龙。

 

约翰路易斯方面的项目经理是比尔.钱德勒,一个非常和蔼的建筑师。他有着英国男人典型的秃顶和幽默,胳膊下总夹着一个鼓鼓的图夹,草图功底不错。我知道他的重要性,也明白在这样复杂的项目上要适时调整策略,以对待设计的态度来对待人际交流,方能最大可能地实现我的设计理念。

 

与比尔的沟通总体说来很顺利,建筑师之间的对话相对会默契一些。不过 04 年左右适逢百货店谋求突破,作为翘楚的约翰路易斯更在探索平面布局革新,因此我们的不少讨论都处于悬而未决之中。他们有两个大胆的目标,一是减少库存面积,一是创造巨型的整体销售空间,都是里程碑式创新。传统百货店要用近四成面积作为库存,大大限制销售面积;约翰路易斯提出要将其降至两成以下,当时人们都不确定这是否能实现。此外,他们要把这第二十八家连锁店作为新的旗舰店,希望打造一个 至少 60 米见方的中央正方形核心销售区,这在用地紧张的当代英国城市中心也是巨大挑战。

 

我和比尔的例会按部就班地进行,双方越熟悉,问题就越好解决。然而,随着项目进展,更多的角色也逐渐介入。比尔的直接上司杰里米偶尔也会出现,他似乎是平面革新的倡导者,不苟言笑;我努力适应和他的关系。于此同时,另一个杰里米,约翰路易斯百货的项目发展总裁,也开始介入; 据说他是业界都惧三分的家伙,盛气凌人。还有一个师母级人物叫安,外表温婉而内部刚直的女人;她没有太明确的头衔,但连趾高气昂的杰里米也敬她三分,来头肯定不小。

 

04 年是以英国为代表的欧洲经济迅猛发展的时期。牛市让“二房东”门的份量普遍重要起来,更别说约翰路易斯这样的品牌。他们的强势不仅让“甲方”由两家变为三家,也开始要求介入从百货店到整个项目设计的各种决策,并时常提出一些不合理的要求,造成我们工作的反复。频繁的汇报本就打乱了我们的设计工作节奏,而两家合作开发商对约翰路易斯的敬畏和忍让,令项目进度难上加难。我们当时面临的最大问题,是在百货店的位置和形状应其要求不断调整后,很难获得 60 x 60 开放式平面。

 

我后来才知道,其实那个阶段约翰路易斯已经向开发商施压 - 如果再不能获得满意的平面便会退出。谁都知道这只是要挟,没有百货店会放弃这个当时全英国最好的主力店位置,但他们的强势又迫使开发商不得不考虑否换一家设计事务所来试试。这些情况当时我们都不知道,但能够察觉到形势的严峻。

 

我总坚持这样的信念,即功夫下到了,答案就会浮出水面。

 

又到了一次重要的整体项目汇报。由于要向甲方和约翰路易斯的顶层汇报,参会人员有限,我方只有项目总监和公司总裁参加。已到午休时间,汇报资料都已备好,最困难的问题依然无解,领导的表情有些忐忑。我已经尝试了很多不同思路,光是这个上午就已用去了半卷草图;午休时忽然又冒出些灵感,看看离他们出发还有四五十分钟时间,就飞快勾划了一套平面图。正是这套灵光乍现的图纸,综合解决了约翰路易斯看似矛盾的几个要求,并让他们能及时带上几套去汇报。等我继续把一些琐事处理完的时候,办公室的电梯方向传来一阵骚乱,原来是两位领导凯旋而归。他们直接走向我,说会上各方都对那套图很满意,甲方还坦白说若不是那套图及时地解决难题,他们的确要被迫换设计事务所了。

“Hurrah! ”

“You saved the day!”

…… 

20170717_153047_114.jpg 

“The Perfect Box” , 60+ 米见方的中央销售区达成,辅助空间排布周边。

现场存储空间降到常规的一半以下,是约翰路易斯的首次尝试也是百货店发展史上的创新

 

同事们兴奋地围拢在我的办公桌旁,我的手背还留着仓促赶图时蹭到的笔墨,没有完全反应过来。我回想这似乎神来的半小时,联想到贝聿铭在华盛顿东馆和香港中银两个项目上在“黔驴技穷“之际找到解决方法的喜悦。

 

后来总裁和我谈到,那原来是场事关生死的汇报,如果没有及时把问题解决,一千五百万镑设计费就要花落他家。那笔钱可以供公司运营几年,也是公司在那个扩张时期最关键的一笔稳定收入,如果失去后果不堪设想。 我也许应该庆幸当时不知道这些多来龙去脉,得以专注做好自己的事。还是那句话,一旦功夫下到了,答案就自然会浮出水面。

 

4. 圣诞惊喜

 

转眼一年半过去,项目的深化设计阶段也进入尾声。

 

这一年半的时间,项目经历概念设计、方案设计到深化设计三个阶段,如今已羽翼丰满。我一直一个人负责这个近三万平米的旗舰百货店的所有事物,从设计到图纸,再到各种汇报与会议沟通。要一个人协调所有的事,与各类工程师、材料商和甲方、二甲方及甲方代表(PM)等等打交道,再自己出一整套图,偶尔也会感到非常吃力。但我当时已经抱定了把这个项目“总包”到底的想法,希望透过她体验一次在英国做此类大型项目的全过程。

 

我当时住在伦敦以外的白金汉郡乡间。为了能尽量避免浪费夫人去火车站接送的时间,我坚持朝九晚五的办公室生活,但会充分利用火车上和晚上、周末的时间做需要做的工作。一般的同事不清楚具体情况,难免会对我这个被领导器重的人说些闲言碎语,其实即便是公司领导也往往会以常人的思维来衡量。于是,我这个把无数个人时间投入到工作里的人,还要学会以冷静的心态处理他人的误会和不解。当时我的理念是,办公室政治难以避免,但我不能违反自己的原则,也不能因此而改变初衷。

 

即便如此,我依旧会在职责以外,向项目其他部分的同事主动伸出援手,希望整体项目保持一致的步伐与标准。颇有几次,我因为他人的难题而在下班后留在办公室,陪他们一起解决。人们显然感到惊讶,我这个下班后直冲车站,不会去酒吧向领导讨巧套近的人,却会留在办公室帮他们完成于我不相干的工作。

 

记得有一次,眼看下班了,项目总监提到第二天要去卡迪夫和规划局开会,但准备的技术材料都比较乏味,恐怕很难说明问题。我已经接触了项目的各个部分,而且对城市周边环境也比较了解,就想到用鸟瞰图肯定便于沟通。我没有告诉他,但知道他早上会先来办公室,就留在自己的办公桌上,展开纸画起来。手绘草图一直是我的强项,也是爱好,所以我画得很起劲,没有觉得是在“加班”。我通知了夫人,说要在办公室踏实把图画完。虽然画来比较熟练,但由于项目规模大,几张草图还是用了我近两小时。正在画完之际,我发现总监居然正在我边上。他坐在办公室另一边拐过去,也是因为准备明天的会议资料留下来加班,准备离开时发现我这边灯亮着,就过来看看。我说了自己的想法,他不停点着头,会意地微笑。

 

20170717_153047_115.jpg 

临时赶出的几张草图之一,主要表达项目与周边环境的空间体量对比

 

第二天下午,总监从卡迪夫归来,说那个非常难搞的规划师居然很配合,让他和甲方经理都很意外。“他很喜欢那几张图,说有助于他理解我们的意图,比那一摞平立剖面有用得多。…… 他还问是谁画的,说有年头没有看到这样的手绘鸟瞰了。” 我指着图角我画的几只配景鸟 – ”那还得感谢他们“。大家都开心地笑着,这是典型的英国式幽默氛围。

 

2005 年圣诞节眼看就要到了,我们的工作圆满地告一段落。项目已经招标,明年就要开工。世界范围内的经济环境出奇地好,到处都洋溢着节庆的喜悦。

 

12 月 12日 中午,我看一个同事在翻一本他从不远的降价书店淘换到的 Jerde 作品集,就也利用饭后的时间去买。于我而言,午休时间出来转并不多见,我通常忙着工作,以期下午能准时下班。我至今还记得回到办公桌前的时候,一个和我关系不错的设计董事冲我挤挤眼,咧着嘴笑。

 

下午快下班的时候,总裁叫我去他的办公室。他是个有威严但也很幽默的人,脸上总有着让人琢磨不透的笑容,我稍微有点紧张。他拍拍我的肩膀,说: “ 别紧张。你干得非常出色,董事会准备升你为副董事;当然,你也有权利拒绝  ……“  我面对这样的语调一时不知怎么回答,就说:“那我还是别拒绝吧“。

 

我到Benoy只有 一年半时间,一下子连升三级,真在意料之外。我的那些努力的初衷只是为了做好工作,完成自己的要求,而我也几乎从没有主动去酒吧和领导抱怨加班或套近乎,因此这个升职让众人跌破眼镜。

 

我那时刚三十岁,这个职位对这个年龄的人在当时望尘莫及,更别说对一个外国人。五年以后,我有一位即将退休的老同事也被升为副董事,他激动得流下眼泪,说职业生涯可以花上圆满的句号。我才意识到那个台阶意味着什么。

 

20170717_153047_116.jpg 

随后根据草图制作的报规划模型

 

(点击这里查看下文)




感谢 加八六设计共享平台 授权分享

欢迎关注他们的微信公众号

微信号:jia86cc

qrcode.bmp

0条评论
加八六设计共享平台 加八六设计共享平台

作者:黄俊
原文链接

media@archcollege.com
建筑学院来稿须知 关闭
感谢您的关注与支持!我们非常欢迎各类投稿。
几点简单的来稿须知,望您耐心读完。
来稿要求如下:

● 作品类稿件

1、高清项目实景照片/效果图/模型照片/手绘草图
2、高清技术图纸,如:分析图/主要平立剖/总平面/关键节点详图
(图片要求:无水印,格式为JPG,图片分辨率72,宽度大于1200像素)
3、详实的设计说明800字左右(word格式)
4、真实准确的基本项目信息
5、如有项目视频,请提供高清项目视频
6、贵司的LOGO、官网相关信息。(用于注明文章出处及作者)

● 其他稿件

1、配图清晰且无水印图片
2、内容有趣有料,文字流畅通顺。
3、作者姓名,若有公号请提供公号名称及LOGO
我们的编辑将在收到稿件后的3个工作日内审稿并与您取得联系,如果没有刊载也会在3个工作日内您答复。
投稿邮箱:tougao@archcollege.com
如有其他疑问请加微信: jzxy-yz
建筑学院 建筑学院

建筑学院APP

为建筑师而打造的精品应用

点击下载
close
社交账号登录
close
close
close
欢迎加入【建筑学院】
快去完善你的个人信息吧!
完善资料
等下完善
clo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