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中心 我的学堂 我的旅行 退出账号

访谈 / 传统·当下·趋势·未来——GVL怡境景观闾邱杰总监

2017.09.29 | , , , ,
建研筑语 建研筑语

作者:建研筑语

传统·当下·趋势·未来:访GVL怡境景观闾邱杰总监

1.jpg 

公司简介:

GVL怡境国际设计集团,简称怡境,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风景园林工程设计专项甲级资质,旅游规划设计甲级资质。英国国家园景工业协会(BALI)海外会员、美国景观设计师协会(ASLA)企业会员。公司创办于香港,2000年进驻广州设立总部,并先后设立深圳、长沙、北京、上海等区域公司以及中南生态旅游规划设计有限公司、广东璞境旅游管理有限公司,华慧园林工程有限公司等,设计团队日益扩大,目前已逾500人。

2.jpg 

受访设计师:

闾邱杰先生毕于业美国哈佛大学景观建筑学硕士专业,美国注册景观设计师,华南理工大学客座教授,师从当代景观设计大师乔治.哈格雷夫斯、玛莎.施瓦兹。曾在任职于设计排名前三位的美国Sasaki设计事务所,设计作品遍布美洲、亚洲和中东地区。闾邱杰先生善于运用推理式景观设计理念,兼顾设计的科学性、艺术性、商业及社会价值,其作品得到了全球众多客户的认可。闾邱杰先生于2015年创建了GVL怡境景观研究中心,提出“研究+设计”的工作模式,不断拓展景观设计的专业范畴。

趋势:

朱:作为景观专业的学生,我们很关注最近的行业形势,您能帮我们分析一下吗?

闾邱杰:任何行业都是有周期波动的,而且必定受到宏观经济形势的影响。目前的景观行业也不例外,处于一个平台期,需求在减少,产能就相对过剩了,必定会挤出一些人才,直到达到供需平衡的状态。我们可以参考一下国外景观行业的发展轨迹,经历了20世纪80年代洗牌阶段的美国,剩下的从业人员现在就过得非常好,多数公司处于一种匀速发展的状态,工作强度也趋于合理。行业在经历了这么大的波动后,找到了一个供需的平衡点。

3.jpg 

现在,处于平台期的中国景观行业正在形成两级分化:好的人会更好,差的人会更差。虽然甲方的要求在不断提高,项目量又在不断减少,但不会影响到优秀的公司和个人。闾邱总自豪地说:“我们怡境这两年就没有裁过人,也没有遇上过经营上的困难,一直处于稳步发展的状态中。背后的原因是,我们做设计追求品质,加上优秀的服务,用心做好每一件作品,做过的项目都能得形成良好的口碑,因此客户也不断地委托给我们新的项目,形成良性循环。”

4.jpg 

传统:

1.陈:怡境做了相当多融合了传统园林元素的景观设计,能介绍一下吗?

闾邱杰:关于岭南园林文化的传承,我觉得我们做的项目中最有代表性的就是白天鹅宾馆了。白天鹅宾馆是一家知名度极高的酒店,是中国改革开放第一家中外合资的五星级酒店,由霍英东先生投资兴建。但是经过将近30年的运营后,各项设施均显得陈旧、落后,必须进行全面的改造和升级。我们在进行改造设计的时候,运用了传统岭南园林的设计手法和理念,同时利用现代的新材料和工艺,重新定义了岭南园林,展现了一个全新白天鹅的形象。

5.jpg 

白天鹅的改造有个最大的挑战,就是后院的面积较小,缺少活动空间。它当时的客房数有将近1000间,但是后花园只有4000多平,作为一个顶级五星级酒店来说是过于狭小了。然而它位于填珠江而建的沙面岛南端,已经没有多余空间可供扩建,实现五星级酒店的标准和功能非常困难。五星级酒店的后院要求配备有婚礼空间、户外barbecue、聚会空间、休闲空间、泳池,还有各种各样的设施。如果这些空间都展开的话,两三万平都不够。这时,我们在思考是否可以从传统的岭南园林上寻找到解决方案?通过一番调研和思考,我们最终锁定了位于霍英东先生家乡番禺的余荫山房作为参考案例。

6.jpg 

余荫山房是岭南四大园林中最小的一个,只有1500多平,可谓是袖珍花园了。在这1500多平的花园里,居然囊括了中国园林里经典的亭、台、楼、阁、枋、榭、假山等元素,充分体现了造园者“缩龙成寸,以小见大”的精妙设计思路,正是这种空间叠加、渗透的方式给了我们灵感和启发。顺着这个思路,我们在规划后院空间的时候,将一些户外活动空间,例如婚礼草坪、barbecue及展览、表演空间重叠起来,空间互相穿插渗透,共享,一地多用,节省空间。Barbecue售卖亭又可以跟泳池的水吧结合起来,一房多用,功能复合。新增设的消防回车场,我们也将它转化为小广场,兼顾户外活动,展示的功能。这样我们既满足了五星级酒店的设计标准,同时又传承了岭南园林的文化基因,可谓一举两得。

7.jpg

8.jpg 

当下:

李:接下来希望您可以谈一谈关于海绵城市的问题。怡境研究中心在这方面最近在关注些什么问题呢?

闾邱杰:我们比较关注海绵城市方面,我们做了大量的理论研究,同时也进行了很多项目实践。比如,我们做的一个西安的滨河公园项目,我们在公园里设计了几个各具特色的雨水花园,用来消纳、吸收雨水,补充地下水,减少干旱和内涝的风险,同时通过雨水花园来进行雨水净化,减少径流的污染,最后我们还设置了地下雨水箱,将雨水收集起来,并利用来灌溉,从而减少水资源的消耗。

李:怡境在南京的保利西江月项目也结合了海绵城市,在这个项目海绵城市的应用有什么特点?

闾邱杰:西江月这个项目最大的特点是运用了透水混凝土。因为南京是一个降雨较多的城市,常有内涝发生。另外,客户希望这个项目有独特性,希望能运用新材料。于是我们选择了多彩透水混凝土,简洁而明快,形成了项目鲜明的特色,同时还解决了地面积水的问题。另外,由于透水混凝土表面粗糙,会形成散射作用,降低了表面的温度。因此在透水的铺道上行走会感觉凉快许多,一举多得。

李:所以透水混凝土结合了南京当地的气候。再介绍一下怡境的其它有关海绵城市的项目?

闾邱杰:另外一个就是东莞的天骄峰景项目,这个项目运用了独特的海绵城市手法,获得了很好的经济、生态效益,因此也获得了很多奖项。整个场地四分之一是一个湖面,占地面积约有两万多平,而且是建在停车场顶板上。这么大的水体会产生很多问题,其中一个问题就是,要用巨大的水量来维持这个水面,如果使用用自来水的话成本就会非常高,而且水体维护起来很困难。

12.jpg 

所以我们采用的是海绵城市的解决方案,设置雨水收集系统,把场地里的雨水包括屋顶、绿化的雨水全部收集起来,作为景观水池的补给。为了解决水体发臭的问题,我们专门设计了一个生物过滤箱,水不断通过生物发酵过滤的方式来过滤和循环,成本降低了很多。还有一个措施就是在池里种植过滤水体的水生植物,放置火山岩来帮助吸附一些污染物,进一步净化水体。我们当时做了计算,按传统的方式,用自来水去补充两万平方的水面的话,我们一年包括材料加人工大概需要三百万去维持这个水面;而我们用了海绵城市的方式,大概一年只需要二十八万,是用自来水将近十分之一的成本。

13.jpg

14.jpg 

李:海绵城市与LIDLow Impact Development),有人说它们相同,也有人说不同,它们的区别是什么?

闾邱杰:这个学术界有很大的争议,我说说我的观点。目前来说大家比较能接受的说法是,海绵城市的范畴比LID更广泛。海绵城市是在中国国情下特有的名词,国外没有这个说法。美国的叫法是LID技术,澳洲是水敏性城市规划,新加坡是ABC控水,英国、德国也有不同标准,其实都是差不多的方式。中国海绵城市整体范畴更广泛一些,把几个国家的东西都集中到一块去了;而LID就比较局限一些,它不处理城市规划层面的问题。所以说中国海绵城市是集百家之所长的一个新名词,是在中国人口密度大的情况下形成的我们自己的方式。

未来:

钟:您觉得居住区景观的人性化设计有哪些要点?

闾邱杰:在景观的大部分地方都需要人性化设计,针对居住区的范畴也非常广,比如最多的就是儿童活动区、老年健身区之类的,都需要考虑年龄段、特殊人群的需求。这个是属于渗透在景观设计里面的思路。

钟:面对人口老龄化,中国现在的社区养老是一个什么态势?

闾邱杰:中国的养老跟国外的养老很不一样,中国的养老大部分以居家养老为主,社区养老为辅,而机构养老是属于极为罕见的。而国外基本上没有居家养老,都是去机构养老。除了子女之外,由于时代的进步,出现了依靠自己退休金和福利养老。在北京、上海因为普遍人口老龄化比较严重,或家庭里有特殊原因,所以他们选择了社区养老。

钟:老年社区的景观设计有什么特点?

闾邱杰:和一般景观有区别,而且老年社区是个非常大的市场,因为中国的人口渐渐老龄化。但是目前来说还没有进入到很健全的状态,因为目前的房地产开发模式还是以中青年消费者为主,主要迎合中青年的生活习惯,购房主力还是中青年,对于老年人在投资、建造相对没有这么重视,这跟我们现在房地产的运作模式有关系。我觉得要等10多年,老年化变得更加显著的时候,发展商对于这方面的意识会更强烈,但现在没有特别的明确的市场的需求,或者说这个需求没有办法转化成经济利益,开放商并没有这么强的动力去做这个事,目前还只是一个初始阶段。

朱:您能展望一下景观行业的未来吗?

闾邱杰认为:景观这个行业未来的发展还是比较乐观的,至少在我们有生之年是不会消亡的。景观与美术及音乐一样,是人类生活的基础需求。只要人类继续在地球上生存,就离不开景观行业,就离不开景观设计师。

黄:对景观专业的学生们有什么建议吗?

闾邱杰:分几个方面。

首先是要喜欢。景观专业跟规划和建筑相似,没有办法速成,三五年内很难说你能学会景观。喜欢,然后投入和不断积累才会逐渐掌握。

其次,景观从某种方面来说是很有意思的一个专业,有趣体现在我们景观是地球上覆盖最广阔的一个专业,广义的景观是只要你地球上看到的到的东西,都是景观,江河湖海、山川都可以算。稍微狭义一点,城市中人类居住生活的空间都算景观,包括公园,广场,道路,水体等等。景观的复杂度也很高。它是融汇生活和学习的一个专业,只要你出门就能看到景观,在不知不觉间就能学习。随时随地都可以去看去学习去思考的专业,也是我觉得很有趣的地方。

第三点就是积累,但是更需要留心处处皆学问,需要平时的观察,因为老师教的东西是很少的,大部分的东西都是靠自己去积累的,大多数专业知识都是通过实践获得的,因为我们专业知识涵盖的很广阔,很分散。比如美国的注册景观建筑师考试,要做一个木平台,那做木平台就要了解与木头有关的知识,木材是怎么被劈出来的,木材又是什么样的特点,还有钉子是什么特点,不同的钉子有什么不同的作用。又比如说灯具,也分了很多种。要学习这个专业,你需要具备广阔的知识体系,例如了解动植物,自然灾害,自然气候,水土,雨水管理等。

还有一点是,跨界的思维。比如我本科是学建筑,研究生学景观,在美国工作的时候是做城市规划的。我在工作中就感觉多种学科给景观设计带来更多的厚度。可惜目前大多数中国的景观建筑师还停留在单一的园林设计范畴,对建筑和规划相关专业了解甚少,导致在很多方面只能被动的配合,很有限制。而在国外大多数规划都是景观设计师做的,因此需要景观设计师具备极高的综合素养。如果要成为一个成功的景观设计师,不要局限在景观领域,应该多了解相关行业的知识。

0条评论
建研筑语 建研筑语

作者:建研筑语

media@archcollege.com
建筑学院来稿须知 关闭
感谢您的关注与支持!我们非常欢迎各类投稿。
几点简单的来稿须知,望您耐心读完。
来稿要求如下:

● 作品类稿件

1、高清项目实景照片/效果图/模型照片/手绘草图
2、高清技术图纸,如:分析图/主要平立剖/总平面/关键节点详图
(图片要求:无水印,格式为JPG,图片分辨率72,宽度大于1200像素)
3、详实的设计说明800字左右(word格式)
4、真实准确的基本项目信息
5、如有项目视频,请提供高清项目视频
6、贵司的LOGO、官网相关信息。(用于注明文章出处及作者)

● 其他稿件

1、配图清晰且无水印图片
2、内容有趣有料,文字流畅通顺。
3、作者姓名,若有公号请提供公号名称及LOGO
我们的编辑将在收到稿件后的3个工作日内审稿并与您取得联系,如果没有刊载也会在3个工作日内您答复。
投稿邮箱:tougao@archcollege.com
如有其他疑问请加微信: jzxy-yz
建筑学院 建筑学院

建筑学院APP

为建筑师而打造的精品应用

点击下载
close
社交账号登录
close
close
close
欢迎加入【建筑学院】
快去完善你的个人信息吧!
完善资料
等下完善
clo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