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中心 我的学堂 我的旅行 退出账号

知识图标 — 新一代数据中心的构想

建筑学院 建筑学院

翻译:建筑学院-阮如安
校对:建筑学院-石楠

原文链接

这是来自国外Matan Gal,Sofia Elias两位同学的计作品及研究,并投稿受访于koozarch,我们进行了翻译并分享给大家!

此外,也希望国内广大学子也能直接给「建筑学院」投稿你们的设计作品及设计研究,我们非常乐意为大家提供一个展示的平台!

联系微信号:jzxy-gtn

邮箱:media@archcollege.com

——

项目介绍

我们正在经历第三次革命——“知识”的革命。

人类世界向“数字社会”的加速过渡正在逐渐削弱物质环境的重要性。如果按照这个趋势继续发展,“纪念性建筑”这种辨识度高又具有鲜明外观特征的唯物主义象征就会很快被一种功能性的基础设施所取代,也就是由电网系统组成的通用中心(既数据中心),它可以以物理形式存储一个“虚拟世界”,一种没有身份没有感觉的永恒世界,这就是“大数据”。

021.jpg

过去,知识存储是有选择性的并受限制的。向数字资料的转变和趋势及创新的不断变化导致了知识“寿命”的“缩短”。假如这样的话,数据中心提供了无限的存储空间和更新信息的“舞台”。

抛开互联网和数据中心的质量问题,这些系统与使用者之间如何衔接?谁来每天吸收和传送这些知识和浩渺无边的系统?我们要如何互动?此外,必须考虑到目前设计的数据中心要通过排除内部流程的方式,从社区和空间等角度将不同的储存对象区分开来,同时还要考虑历史流传下来的传统知识结构已经逐渐被破坏并转变成一个分散的数字信息世界的问题。

051.jpg

为了让物理形态的“知识纪念碑”继续焕发生机,我们需要在虚拟和现实之间建立一种直接联系:

1. 创建满足各种模式的生产和存储信息配置的场所,通过现代机制来保护传统,将具有未来扩展潜力的灵活基础设施设置到一个不同的项目中。

2. 物理空间里容纳着另一个维度,那里没有明确的功能,知识在不断地变化(自动调出),各个学科的身份都被消除,并根据显示的内容而变化。

3. 一个调查和处理从真实世界和虚拟世界中获取的信息的地方。

4. 正确认识并缩小“用户”与“系统”之间的差距。

5. 在使用者社区的个人之间创建新的社会媒体身份,建立所谓的“知识交易”。

6. 在不同范围配置中制定调配站和各学科间内容的实时传动装置。

041.jpg


访谈环节

图纸表达方面你受到了谁的影响?

表达语汇的目的是为了说明我们已经进入了一个知识恒定且快速流动的时期。那种流行艺术文化通过强烈的视觉交流为项目理念服务,以快速而有效的方式传递信息。来自日本东京的艺术家Minoru Nomata非常擅长创作另类的乌托邦景观,本次项目的构思就是受到了他的影响。Minoru Nomata的作品以独立的纪念性小品或者建筑荒诞题材为主,不具备任何现实意义和功能性。另外,《太空奥德赛》(电影)中的“巨石”也对本次项目有所启发,因为我所构思的建筑是一个自我为中心的实体,它具有巨大的能量和传播力。

011.jpg

什么促进了这个建筑项目的深化?

这个项目是一种现代性的尝试,致力于追溯塔楼的纪念性特征,这个概念以前有先锋派建筑工作室super-studio通过作品“无休止城市”探索过,又有Delus group(由巴克敏斯特·富勒、多西亚迪斯、马歇尔·麦克卢汉等建筑师组成)研究了现实和虚拟世界之间的物理和概念联系,并预测了伴随人类起源的技术和知识将会在充满希望的未来中彼此结合,因此我们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进行的进一步研究。前辈们推测的建筑模型具有乌托邦式、纪念性、无尺度性以及系统化这四个特征,主要强调活力和扩张的灵活性这两点特性,他们在探索时用到的大胆手法被用来对抗现代派功能主义的霸权地位,功能主义在他们看来就是一种“烦人的大保健手法”。

00a.jpg

在现实中的建筑普遍横向发展的时候是什么促使你像项目中的塔楼那样进行竖向的配置?

这座标志性的知识塔将场地选择在一块名为“国家广场”的区域内,该广场是以色列精英社会的地位象征。此外,在其理想状态下的圆形形状中,方形也是一种空间符号。事实上,相对于这种光怪陆离的场所,我选择构筑一个具有公共性和合作性的平台式场所,为那些对公共知识和平等主义感兴趣的读者服务。

此外,塔楼是一个社会空间的锚点所在,它矗立在以色列的主要城市特拉维夫市内,形成了新的天际线。同时它作为一个地标可以随时汇集信息,即使很远地方的信息也可以收集到。

000.jpg

这个项目是如何在“形式”方面发展的?是什么决定了这个知识塔的体系结构?

我们,也就是互联网用户这个团体,都携带有少量的知识储备。对大量知识进行组装和收集的能力相对于在一处实际场所中创造另类的社交网络而言更加重要,它才是现实与虚拟现实之间连接载体。

“知识纪念碑”是存在于核心领域内的一种按时间先后分层的知识存储及共享模式:公共广场、图书馆、会议厅和传统展览空间都被放置在塔的底部。中间部分是与现代技术相结合的知识领域,包括研究和制造实验室。到了顶部会有一系列小型空间,它们没有固定的功能,是一处为所有人服务的动态知识平台,具有灵活性和飞速更新知识的能力,就像一个时尚T台一样。

071.jpg

你真的相信建筑的力量能缩小“用户”和“系统”之间的距离吗?

我认为有必要了解知识的作用,将其呈现在一个非常重要的位置上来显示它的复杂性,并通过与二十一世纪相适应的方式维持其知识中心的必要性。

而在过去,“知识”掌握在领导阶层的手中,到二十世纪底,这种秩序才发生了变化。今天,历史上最大的社区是建立在“大数据”的基础之上的,这一现象的出现可以说是继工业革命以来最伟大的革命。

然而,向“数字社会”的加速过渡和在网络世界中到达任何地方仅是点击一下鼠标的距离使得人们对储存知识的物理空间的需求逐渐降低。举例来说,传统的知识纪念场所,也就是我们常见的那种空间宽敞外观宏伟的博物馆或图书馆,很快就会被一类功能性的基础设施所取代。该基础设施是一个通用的数据中心,它存在于一个没有任何身份或感觉的虚拟世界中。

为了避免数据中心在用户社区和系统之间的孤立而封闭的世界中消失,首先需要提高意识,并将其核心机制展示给用户,指出它是如何工作的。

事实上,本次项目的功能主义条理是建立在“虚拟知识过程”的基础上的:输入、处理和输出知识,同时通过用户与系统的直接交互来放大这个过程,它是功能主义和由人类经验形成的技术的混合体。这之后,发生在塔内和塔外的事情将奠定我们的时代精神,歌颂技术的力量,并作为未来规划类型的原型。

00d.jpg

实体模型的重要性有多大?它在二维图形中的作用是什么?

实体模型设计成带有剖面的形式并且完全由聚合材料制成。模型采用激光切割和3D打印的数字化方法制成,从而证明了创新和技术进步的事实。模型就其大小和尺度而言被设计成能对各个层次结构都形成全面性理解的形式,内部空间中不同层次设置在不同球体中,向上形成一个塔状,以三维结构展示出塔楼与该空间中重要位置之间的连接。

091.jpg

103.jpg

为什么会想到采用小视频的方式?这么做有什么目的?

该视频是以无人机的视角从塔楼顶部竖向轴的方向进行拍摄的。视频与采样声音混合,故意渲染出一种情绪化的氛围,并从塔楼的视野和位置形成空间控制和支配感。视频还是一种对项目进行补充说明的方法,同时也用于加强初始概念、区位和塔楼本身之间的联系。

 

在对媒体既是信息这个概念进行反思的时候,你有没有尝试开发一种新的媒介形式,通过图纸以外的形式满足网络世界与真实世界之间的新关系?或许是某种特定的APP?虚拟现实在本次项目中扮演了什么角色?在未来的知识及建筑学中又扮演了什么角色?

我并不是假装发明了一种新技术,而是通过技术领域的材料和形式来充分展现挥我作为建筑师和设计师所拥有的手段进行设计,努力寻找虚拟建筑与现实建筑之间的交汇点,也就是物理建筑与互联网空间之间的交汇点。理解和认识我们的极限和我们作为建筑师的角色很重要,然后从这一点开始行动和改变。

当马歇尔·麦克卢汉在67岁宣称“媒介就是信息”时,他认为媒介影响了我们感知、设计和缩放现实的方式。根据这一说法,这座塔楼被设计成可以通过立面向外部远远不断传播信息的形式,仿佛一种“知识的瀑布”或者说是“庞大的智能手机群”,这样就可以向外部展示内部发生的事情并从网络上发布热点新闻和新事物。数字立面可以使用QR扫描仪进行远程扫描,这样的话就可以与正在知识中心发生的事情保持直接连接。

我认为当代建筑有能力和技术实现实现更强的灵活性,改变功能的排布形式(不仅仅是在物理维度上),功能品质的改变可以促进一种新型基础设施的创造,在这些基础设施上可以进一步组装虚拟现实等技术创新应用。

113.jpg

3条评论
Jeffrey 許
Jeffrey 許 2018-06-10 22:10:10 回复 1

如果多考虑考虑节能就更好了,数据中心最大问题是节能

我@譕謖斖
我@譕謖斖 2018-06-07 12:06:40 回复 0

好看

淡
2018-06-07 08:49:42 回复 0

ddd

建筑学院 建筑学院

翻译:建筑学院-阮如安
校对:建筑学院-石楠

原文链接

相关阅读

media@archcollege.com
建筑学院来稿须知 关闭
感谢您的关注与支持!我们非常欢迎各类投稿。
几点简单的来稿须知,望您耐心读完。
来稿要求如下:

● 作品类稿件

1、高清项目实景照片/效果图/模型照片/手绘草图
2、高清技术图纸,如:分析图/主要平立剖/总平面/关键节点详图
(图片要求:无水印,格式为JPG,图片分辨率72,宽度大于1200像素)
3、详实的设计说明800字左右(word格式)
4、真实准确的基本项目信息
5、如有项目视频,请提供高清项目视频
6、贵司的LOGO、官网相关信息。(用于注明文章出处及作者)

● 其他稿件

1、配图清晰且无水印图片
2、内容有趣有料,文字流畅通顺。
3、作者姓名,若有公号请提供公号名称及LOGO
我们的编辑将在收到稿件后的3个工作日内审稿并与您取得联系,如果没有刊载也会在3个工作日内您答复。
投稿邮箱:tougao@archcollege.com
如有其他疑问请加微信: jzxy-yz
建筑学院 建筑学院

建筑学院APP

为建筑师而打造的精品应用

点击下载
close
社交账号登录
close
close
close
欢迎加入【建筑学院】
快去完善你的个人信息吧!
完善资料
等下完善
clo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