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中心 我的学堂 我的旅行 退出账号

2018经验谈 去UCL实现变革的建筑:Sylvanas

2018.05.21 | 
建筑学院 建筑学院

“本篇文章为尊重个人要求隐去私密信息,敬请谅解”



头像2.jpg

"我觉得我社会责任感蛮强的,觉得建筑师应该是艺术家+设计师的结合体,艺术家负责对现状不满,发现社会问题,而设计师负责解决问题,从而实现人居环境的改变。"


微信截图_20180522184417.png


Sylvanas


211 城市规划本科

GPA 82/100   IELTS 6.5   

OFFER:

伦敦大学学院UCL   Architectural Design

伦敦大学学院UCL   Urban Design

谢菲尔德大学Sheffield   Architectural Design

谢菲尔德大学Sheffield   Urban Design

曼彻斯特大学UOM   Architecture and Urbanism


我自己对于建筑专业的思考其实跟去普林那个大神还蛮像的,就是建筑学到了一个迫切需要变革的时期。

本科的时候《城市道路与交通》的老师说:或许有生之年,我们可以每个人都开着私人飞机上下班,听过之后我陷入了沉思。

我们总是习惯把人的一生想的太短而把历史想的太长,医疗条件的大幅提升之后,人类平均寿命破百指日可待,而只消三千年我们就得以从青铜时代发展至今,况且此刻人类正处于技术大爆炸的临界点,所以在我们的一生中,一定会看到科学技术更加迅猛的发展,人类生活方式的改变,会催化建筑材料和施工技术的变革,未来的建筑/城市设计与互联网和智慧城市紧密相关。

几百年来,建筑和城市硬件设施的发展一直显著滞后于科技发展,此时建筑学最紧迫的就是从传统的手工艺形式解放出来,相信科学,制度,生产力这些核心动力。



一开始决定出国读设计并没有很坚定吧,pey曾经上课的时候问过我们:为什么要出国读设计,除了想要读书这一点外,我当时也真的想不到理由,但在准备留学的过程中,感觉对自身整体能力的提高真的很大,接触到留学的人身上自信而又全面的状态也正好是自己想要的,所以就越来越觉得这个决定做的对。

还有一点就是觉得教学水平比较高吧,其实我的本科学校按理说也不缺钱,但我居然可以整个大学五年都没有见过laser-cut和3d打印机!那时候真的是觉得:贫穷限制了我的发展,这种条件下再多的努力也只是在浪费时间,一定要去更高的最不差钱的平台看一看。选择了英国是想尽可能的离家远一点,找一个跟原来生活完全脱离开的环境重新开始,探索自己的可能性,选择大城市是因为,自己实在对城市——人类历史上创造出的最为宏观的物质财富爱得深沉。

 


由于本科背景原因,所有的作品都是探讨人与城市空间的关系的。大多作品探讨城市空间对人的影响,理论运用环境心理学的分析比较多。由于我投了建筑和城设两个专业,所以作品集四个项目中两个城设项目和两个建筑项目,在建筑的项目中做基地分析交代与城市的关系,城设的项目中做到建筑设计的细度,感觉问题不大。


1City of Remeberance —— 垂直农场

陆家嘴作为上海的金融中心和地标,勾勒着上海最经典的城市天际线,每年都吸引着数百万计的游客,但是光鲜亮丽的表面背后,我们却观察到,在这里工作的人日常生活中面临着极大的不便:

1:交通不畅,从一个建筑到相邻的建筑就要坐接驳巴士。

2:在建筑内部工作的员工日常生活中缺乏活动空间,整个区域除了正大广场外没有成体量的公共活动空间,吃饭都要去楼下的小摊贩处购买,甚至要到中心公园的长椅去吃,与繁华的街景形成鲜明对比。

3:服务空间不够,快递成批量的堆在公交站旁。

而以城市规划的角度来看上海本身是一个以宜人尺度和高度便利闻名的城市,对此我们做了research,分析浦东和浦西产生差异的原因。

4.jpg

from Sylvanas

通过分析,我们可以看出陆家嘴的主要缺陷是:

1. 尺度不宜人

取人类舒适步行极限400米(这也是很多公交站都是间距400米以内的原因)为为半径做圆,可以看出:在浦东的人步行极限所能到达的建筑只有零星几个,而在浦西,仅凭步行就可以到达大量的区域。

而且马路过宽会使通性增加,达性变差,像北京一样将道路两侧完全分开,街区活力较差。

2. 便利设施缺乏

对两地医院/药店/ktv/酒吧/饭店/健身房/便利店/的数量做了统计,同等面积下浦西的设施数量四倍于浦东,而陆家嘴作为CBD,容积率显著高于老城区,大量人群共享少量设施,是生活不便的根本原因。

3. 大量无趣空间

陆家嘴内部存在着大量的leftover space(畸零地块),这些地块倒并不至于是消极空间,只是除交通外并不承担任何职能,无处歇脚,绿化不够,景色空旷无趣,使得人们不愿在外部空间做过多停留。


5.jpg

from Sylvanas

于是我想到:可以把陆家嘴缺失的这些功能整合到所有的畸零地块里,做一个有便利设施的垂直的公园,并且能够在内部实现农业+渔业+食品加工+堆肥+餐饮+零售的功能循环,以一个垂直农场的形式,创造出一系列可以供人吃饭、交往、驻足、娱乐休闲的空间,同时将底层架空,并不影响本身具有的交通职能。


6.jpg

from Sylvanas

在某畸零地块中排布垂直农场的最终形态:

7.jpg

from Sylvanas

2Cube —— 城市偷窥者


这是一个并没有什么深意但我非常私心的一个项目:一个有抑郁倾向的创作者的自宅。

是某一时段的我自己想要的住宅。

发展中国家,东亚文化圈,每个人都陷入深深地焦虑,疯狂工作的同时,抑郁似乎离我们的生活越来越近。

于是我查阅了论文和资料,找出抑郁和周围环境的相关性,光照强度,天气,季节,居住的房间能否看到街道和行人,都和抑郁有着显著的关系。而作为一个创作者——几乎一定是一个内倾型的人,他们对抗心情低沉的方式往往是一个人思考,睡觉,喝酒和艺术,让他们去party上聊天只会加重他们的心理负担。

所以我想要在独处和与外界联系中找到一个能让创作者感到舒服的平衡,最终想到的是一个,可以藏匿于市井之间,外界活动会不停打扰他,但他却并不需要与之互动,只要静静地偷窥来获得创作灵感就可以的方式。

1.jpg

from Sylvanas

房间内部并没有设置客厅一般的交流空间,让使用者不会被社交所累,但使用者在使用房间任何一个功能时,都被强制观察窗外的市民活动——以避免他会再次沉沦在抑郁中,而当他实在想要一个不会被发现的冥想空间的时候,他可以爬到顶层,人们视线死角的地方,与树相处,在大自然中获得治愈,汲取创作的力量。

(其实一开始想要做一个反光镜面的cube挂在树上,这样能更好的藏匿自己也能看到更大视野的市民活动,但是市井之间实在是找不到那么高的树,而挂在植物园里又违背了初衷,只得就此作罢。)

2.jpg

from Sylvanas



关于我的大学生活,其实过得乏善可陈,没有很高的加权,亮眼的实习,也没有参加过什么国际知名的竞赛,日常就是画图、复习月考,闲暇时间弹弹吉他,其实倒也不是完全因为懒,只是受地理环境的影响信息相对要闭塞,周围也完全没有想要跟行业前沿接轨的风气,就只是专注于书本上的课业,注重培养学生的基本功和设计院工作中需要用到的技能,这种风气下,课业繁重的我甚至根本就没想过自己还可以去知名事务所实习,这样到了大四,在准备考研的时候,跟来滑雪的小妖(对就是我们可爱的卫老师)约了一顿饭。

小妖:“考什么研啊,有什么好读的,出国吧”,然后跟我推荐了RAC。

我:“啊?这能行吗……”(毕竟是消息闭塞的青年)

(然后到RAC发现居然有这么多放弃保研的选手,当然这是后话了)

因为常年读书看电影玩游戏非常喜欢欧洲历史建筑和园林,我就选择了看起来手续比较好准备的英国,毕竟是秉承着开眼界这样的目的所以就很想去大城市,想去伦敦,正好当时被城市管理与法规这门课折磨到不行,想想自己还是对设计更感兴趣,就想着要转专业,投建筑设计和城市设计。

于是就把目标定在了UCL,不会太新锐到飘忽,又不会太传统到无趣,很合胃口。

也咨询过几个其他的中介,最后兜兜转转来到RAC。

来的第一天就问周周:“你们去年申UCL成功率怎么样。”

周周说:“好像是20投19中。”

我掐指一算,诶,好像挺靠谱。

于是我就搬着电脑坐进了RAC。

 

最开始两天是听暑期档studio同学的汇报,我坐在下面,假装能听得懂的样子。

景观组:哇这群小姐姐好厉害,说话还中英夹杂的,这些专有名词我怎么听不懂呢?这图是怎么画出来的?

建筑组:为什么他们说的词我都能听懂组合在一起我就听不懂了?好困啊还是钻洞里睡会儿吧。

此时的我怎么也料想不到,大半个月过后,我就已经成长到可以做好全英文presentation跟哈佛的博士巨神(Roy称)交流了,RAC对人的提升真的是飞速。

 

(此时奉劝学弟学妹们,如果要做作品集,一定要早点来!!划重点,早点来!!一般非美国的申请六月就开始准备了,我坚持去欧洲浪了一圈八月才来,然后就发现,大家什么都会,只有我不会,大家早都找好了队友,我只能solo,然后因为懒导致了几乎全程的solo,真的还是有点心累的。而且英国的申请,时间就意味着一切,投的越早录的概率越大,磨作品集的时间越长就越精美,所以越早准备越好。)

 

听完汇报我就坐进了Roy、Pey、和Susan(划掉)Eason的studio里开始了第一轮洗礼,第一天,我就直面了人生最经典的三个问题:

啥是mapping?

啥是collage?

啥是typology?

本科时期完全没有接触过的概念。

 

为什么要理逻辑?而且怎么没有任务书呢?我不是应该做完前期分析开始排功能分区和流线吗?

之后整整一个月的时间,我都在改换自己做规划的思维方式,让设计能够切实的落地,打基础,虽说是相近专业但转起来真的挺难的,何况就这样一上来就直接接触名校的硕士课题实在是有些无从下手,每天一点点的向老师和助教请教,查论文和案例还是觉得毫无头绪,这样磨了一个月之后,才画出来整个作品集的第一张成图:

 

3.jpg

from Sylvanas

虽然只是一张拼贴,但毕竟是一个好的开始,在那之后画图的过程明显的变快了,就这样愉快而又拖延的过了一个月,画了几张图之后,我又搬到了多多的建筑studio里面,有了崭新的体验。

完全不同于Roy和Pey的思路,也不是我能够理解的做设计的方式,刚开始就扔给我两本书看,正好看书的时候还有点发烧,于是再次感受到如看建筑studio同学汇报一般的恐惧。

这啥玩意?艰深晦涩,看不懂。

我为啥要学哲学?

我的责任不是天下苍生吗?

 

一开始我就只能一知半解的硬着头皮假装自己看懂了这些理论这样做下去,随着时间推移慢慢搞懂了建筑学内部的概念和语言……再后来,很久很久以后的后来,我才明白这样做的原因究竟是什么------就是哪怕你技术不是那么牛软件玩不太溜的时候,也能让你的作品具有相当的深度和意义,从而有申上牛校的可能。

 

后来的生活就是按部就班的切模型投申请,选择纯手切了Cube的模型,切完居然被大家一致夸手艺好,我只能说我本科时期切模型的手艺全班倒数……原因是我们专业没有laser-cut和3d打印机,大家就勤勤恳恳的切了好多年的手工模型,那时候的心情就像一个被时代淘汰的纺织厂女工一样,觉得留学这条路真的是选对了,不然沦落到跟织布机一个下场,想想都一身冷汗。

 

对于很多本科时没有跟国际教育方式接轨的学校来说,学生欠缺的并不是能力或审美,而是眼界和见识,这一切都是由教育资源的紧缺导致的,留学机构就弥补了学生想要提升视野但无从下手的缺憾,不需要像学校那样循序渐进的几年时间,直接给你看最高的目标,过高压高强度舒适区外的生活,才能激发人最大的潜能,获得最大程度的提高。




一路走来想要感谢的人实在太多,感谢小妖把我带到RAC里面来,还在我最难熬的适应期天天陪我吃饭,感谢周周和多多耐心的给我制定申请计划一直在督促我这个拖延癌晚期……感谢多多、Roy、Pey、Eason不离不弃的教我,真的让我学到了很多,还有助教Toni、Conan、雅心小姐姐给的干货满满的帮助,感谢Freda写的超棒的文书,心怡那么忙还帮我及时关注着申请结果,感谢合作超级愉快的队友蔡同学,看到你仿佛找到了人世间另一个我自己,还有每一个一起熬夜一起玩耍的小伙伴,感谢父母不论我做什么都一直支持着我,感谢Adobe公司,感谢饿了么,还有上海凌晨三点的罗森。


0条评论
建筑学院 建筑学院

media@archcollege.com
建筑学院来稿须知 关闭
感谢您的关注与支持!我们非常欢迎各类投稿。
几点简单的来稿须知,望您耐心读完。
来稿要求如下:

● 作品类稿件

1、高清项目实景照片/效果图/模型照片/手绘草图
2、高清技术图纸,如:分析图/主要平立剖/总平面/关键节点详图
(图片要求:无水印,格式为JPG,图片分辨率72,宽度大于1200像素)
3、详实的设计说明800字左右(word格式)
4、真实准确的基本项目信息
5、如有项目视频,请提供高清项目视频
6、贵司的LOGO、官网相关信息。(用于注明文章出处及作者)

● 其他稿件

1、配图清晰且无水印图片
2、内容有趣有料,文字流畅通顺。
3、作者姓名,若有公号请提供公号名称及LOGO
我们的编辑将在收到稿件后的3个工作日内审稿并与您取得联系,如果没有刊载也会在3个工作日内您答复。
投稿邮箱:tougao@archcollege.com
如有其他疑问请加微信: jzxy-yz
建筑学院 建筑学院

建筑学院APP

为建筑师而打造的精品应用

点击下载
close
社交账号登录
close
close
close
欢迎加入【建筑学院】
快去完善你的个人信息吧!
完善资料
等下完善
clo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