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中心 我的学堂 我的旅行 退出账号

拉长流线、视线和时间形成深深庭院——江苏深深·深宅

素建筑设计事务所 素建筑设计事务所

[简介]

项目基地位于中国江南地区,这个地区也是孕育中国传统园林的地方。建筑师希望这个设计来回应现代建造技术和生活舒适度的前提下,如何来满足传统中国人的精神需求,即:寄情山水、归隐田居。因此,在本身就已经狭长的基地中,建筑师通过空间的转折和递进来拉长了流线、视线和时间,最终空间序列形成一种深宅深园的结果。建筑的原型来源于传统中国园林建筑中的“亭”,建筑结构采用钢结构,同中国传统建筑的木构建筑一样,都是杆件受力体系。巨大的悬挑屋顶,使得建筑的边界同庭院融为一体。最终,整个庭院呈现出三个层次的深,深深·深宅。


【序】——第一个“深”

江南素有造园的传统,不同于传统的园林,现在的主人不再是寄情山水的文人,而是无时不刻同社会协作发生连接的现代人。对园子的需求不再是观想层面的游山玩水,而是物理层面的返璞避世。“归园田居”需要一种能够连接当下现实和传统情怀的场所载体。

基地位于典型的江南平原的乡村一隅,因耕作需求,平坦的土地被划分成南北拉长的矩形网格,“深深·深宅”位于其中一个格子内,东西两侧被水渠限定,南侧临乡村道路,是主入口。基地的最大特征就是进深很“深”。 基地本身就已经浮现出“庭院深深”的空间场景。


【格局】——第二个“深”

在具体的场地规划中,思考的起点不是如何摆放建筑体量的“实”,而是如何组织“空”。“空”既是场景,又是功能,既是庭院,又是建筑。“空”是场地组织的基本单元,不同的“空”根据使用需求被安排在基地当中,再在每个“空”里划定内与外的边界。最终整理出大大小小形状不同的四座建筑,十个庭院。

首层平面图

总平面图

园子由多个庭院向深处推进,主要归纳为三个层次:第一层次为停泊、进入和日常会客。设计需要考虑一位百岁老人日常生活,为方便老人起居,将其生活空间布置在第一个层次,并用一道纵向贯穿内外的墙将居住与会客分隔开。为了强化这种分隔,建筑体量也做了错动。

第二个层次以中央的水塘为核心,是私密的会友空间。跟前一个层次通过一个“T”字型洞口隔开。“T”形洞口上部用木格栅镂空,暗示结构的过梁。在这个层次中,安排了一个四面通透的“亭”放置在水边,将园内园外,庭前庭后衔接起来。这个层次中也安排了一个纵向延展的墙,来分隔客房庭院的私密空间。

第三个层次为主人活动的场所和后花园,并根据主人爱好安排了一个小型篮球场。三个层次,层层推进,最终形成一种深宅深园的结果。


【视线】——第三个深

每个庭院之间边界模糊,庭院空间呈“之”字形错动,相互之间或掩抑,或渗透,或开放,或隔离。在游园的过程中,视线不断转折,而每一个停留却都能窥到前方空间若隐若现的场景,眼睛驱使脚步不停向前探索。原本是矩形的基地,因为“之”字形的空间拉动,进一步拉深了整个空间序列,为第三个“深”。


【房子】

在园林中,建筑的形式不是重点。因为传统园林中的建筑逻辑简单:用最通用的建造体系,用最合适的功能体量,让它出现在最该出现的位置。并给予不同的名字:亭、台、阁、榭。

在“深深·深宅”中,建筑的边界和位置已经由园子决定,剩下的问题就是:“覆盖”。中国古建筑结构体系泾渭分明,梁柱只是为了衬托屋架,即完成覆盖;而墙只分隔空间丝毫不参与承托作用。

考虑到江南温暖多雨,人在屋外穿行和停留的时间甚至超过室内。建筑的外部覆盖——屋檐显得尤为重要,屋檐是对人细致的庇护,它遮雨但不挡汽,遮阳但不挡风。设计中希望让这种覆盖能够轻盈而无形。因此,建筑的姿态以一种“深远”的悬挑,庇护在园子当中。

为了区分覆盖和分隔,在建筑形式上和建造体系上,功能体量采用砖混结构,屋顶部分采用钢木结构。建筑的屋顶用两片薄板错搭而成,搭接的部位形成朝北高窗,增加通风和采光。

视觉上的极致,必须要结构上的精确。为了让悬挑深远的屋顶看上去出奇得轻盈,在结构和构造上做了特殊的设计,使得屋顶在不牺牲保温的情况下仍然足够轻薄。


【理水】

水园的位置,原本为老宅子后的小鱼塘,经过整修和放大,已经同东侧水渠连通。整个园子,唯一没有围墙的就是东侧临水面。传统园林内向而封闭,边界清晰。而处在乡村中的“深深·深宅”需要跟周围互相呼吸。水系的呼吸,视线的呼吸,气息的呼吸。

水园改造前

水园改造后

建筑的大屋面并没有落水管,只在地面青石板的局部做了缺口,露出鹅卵石,晴天的时候并不注意,到了雨天,雨水从预设的排水口流下,落在铺满鹅卵石的缺口中,落雨成线。屋顶和地面因重力和水,以一种柔软的方式连接起来。


【路径】

我们早已习惯现代建造带给我们笔直又平整的道路,已经忘记了深深浅浅,若隐若现的山间小路。路径其实跟身体直接相关,是用眼睛驱动用脚去触碰,是人同大地的接触面。路是用脚踩出来的,就应该回到脚的尺度,路是用脚踩过去的,就需要修饰涉足的路径不至泥泞。园林本身就是驯化的自然,文质并重,文与质,自然与修饰,也许并没有那么清晰的边界。


【跋】

古人造园,是在造他们心中一个理想中的栖居之所,是从文学(诗赋)到图像(山水画)再到园林的物理实现。那么,同样的问题“什么又是现代人理想的栖居”?一直是“深深·深宅”整个设计过程的核心线索。然而一直到建成,仍然无法概括一种可以言状的答案。

直到建成数年之后,一次无意看到元代文人画《东山丝竹图》,突然发现冥冥之中,远在700年前古人所描绘的图景其实早已潜移默化得影响了现代的实践。画中,空间结构、叙事要素,甚至建筑的原型几乎有着一一对应的关系。


现代人造园,无法像古人造园,几乎所有的生活现实都已改变。那么什么是当代中国人的理想栖居?我们知道“摩天大楼”,我们知道“花园别墅”,我们知道“归园田居”,我们知道“面朝大海”。但当最终发现潜意识里蹦出来的理想之所,竟然隐藏在近千年的画卷中,这也许是一次无意识的回归。


项目信息

设计方:素建筑设计事务所

项目类型:私人住宅

地理位置:江苏,中国

主创建筑师:马科元

设计团队:郭少珣,李硕,余庆元,周方程

结构工程师:张明熠

摄影师:苏圣亮,素建筑

翻译:卫方梓

结构:砖混结构+钢结构屋顶

用地面积:2600m²

建筑面积:650m²

设计周期:2012年-2013年

建设周期:2013年-2015年

20条评论
min
min 2018-09-26 23:35:12 回复 1

除了鸟瞰图比较出戏,其他的都挺喜欢

2022-08-20 12:12:08 回复 0

回复 Phage: 现代建筑大多是借鉴过去的元素并加以改造,这是一个现代建筑设计,而不是古建筑复刻。 要求所有借鉴了苏式元素的建筑都要采用黑屋顶,不亚于要求农村全部修旱厕、用土灶。 设计需要创新才能得以发展。

Phage
Phage 2018-09-23 10:01:41 回复

……不是黑屋顶的话就有点太过于离奇了叭……仿的是苏州园林,黑色屋顶也不跳环境,端的还是水墨画的样子,黑屋顶也没啥太过于奇怪的叭……

Ruty
Ruty 2020-02-29 10:20:14 回复 0

院子的实景效果不错,但是功能分区和流线组织也太一塌糊涂了吧。客人房在院子核心观景最佳,主人房几乎无景可看,老人房在采光最不佳的位置上,而且周围有宴会厅,不会很吵打扰老人休息吗???这个屋顶也太随意了些。

Au
Au 2019-06-09 20:48:01 回复 0

回复 Phage: 说法有点偏个人了

Phage
Phage 2018-09-23 10:01:41 回复

……不是黑屋顶的话就有点太过于离奇了叭……仿的是苏州园林,黑色屋顶也不跳环境,端的还是水墨画的样子,黑屋顶也没啥太过于奇怪的叭……

背画板的少年
背画板的少年 2018-11-13 10:20:02 回复 0

占地这么大的建筑,很少见。不非法?

宋一点
宋一点 2018-09-26 17:31:22 回复 0

高压线这么近,还是有点恐怖的

Phage
Phage 2018-09-23 10:01:41 回复 0

……不是黑屋顶的话就有点太过于离奇了叭……仿的是苏州园林,黑色屋顶也不跳环境,端的还是水墨画的样子,黑屋顶也没啥太过于奇怪的叭……

WJ look
WJ look 2018-09-21 19:11:55 回复 0

对哦,为什么是黑屋顶。

WJ look
WJ look 2018-09-21 19:09:39 回复 0

回复 我不哇: 哈哈哈

WJ look
我不哇 2018-09-20 23:36:33 回复

拍的可以,为啥不顺便把建筑俯视图也p一下?

知也无涯 2018-09-21 10:10:28 回复 0

乍看,还不如周边的房子美,屋顶颜色都跟人不一样。为什么?

周小婷
周小婷 2018-09-21 07:11:50 回复 0

大概这就是向往的生活

我不哇
我不哇 2018-09-20 23:36:33 回复 0

拍的可以,为啥不顺便把建筑俯视图也p一下?

iamback008
iamback008 2018-09-20 22:38:06 回复 0

没有廊,谈何造园

{Doomsday}^_^
{Doomsday}^_^ 2018-09-20 20:05:58 回复 0

这项目到底在哪里啊,好想去看看

多啦
多啦 2018-09-20 17:39:57 回复 0

回复 Laughing Sir: 也要考虑居住安全问题吧

Laughing Sir
Laughing Sir 2018-09-20 14:06:42 回复

院墙可透可露,框镜农田,把四季的庄稼画引入视镜,与大自然融合接触 就更好了(拙见拙见)

木头乖戾
木头乖戾 2018-09-20 15:21:31 回复 0

回复 转转~: 还好吧,我觉得融合得还是不错的,起码看起来不会太突兀。毕竟是设计过的建筑体,当然旁侧的农舍没法儿和此相比。

转转~
转转~ 2018-09-20 12:21:45 回复

虽然做了很多介绍,不大懂建筑但是仍然觉得,这个建筑和周边的农田格格不入

Laughing Sir
Laughing Sir 2018-09-20 14:06:42 回复 0

院墙可透可露,框镜农田,把四季的庄稼画引入视镜,与大自然融合接触 就更好了(拙见拙见)

Laughing Sir
Laughing Sir 2018-09-20 14:03:55 回复 0

庭院深深深几许

转转~
转转~ 2018-09-20 12:21:45 回复 0

虽然做了很多介绍,不大懂建筑但是仍然觉得,这个建筑和周边的农田格格不入

是昭远呀
是昭远呀 2018-09-20 11:22:16 回复 0

园林的层次感做的好喜欢

素建筑设计事务所 素建筑设计事务所

media@archcollege.com
建筑学院来稿须知 关闭
感谢您的关注与支持!我们非常欢迎各类投稿。
几点简单的来稿须知,望您耐心读完。
来稿要求如下:

● 作品类稿件

1、高清项目实景照片/效果图/模型照片/手绘草图
2、高清技术图纸,如:分析图/主要平立剖/总平面/关键节点详图
(图片要求:无水印,格式为JPG,图片分辨率72,宽度大于1200像素)
3、详实的设计说明800字左右(word格式)
4、真实准确的基本项目信息
5、如有项目视频,请提供高清项目视频
6、贵司的LOGO、官网相关信息。(用于注明文章出处及作者)

● 其他稿件

1、配图清晰且无水印图片
2、内容有趣有料,文字流畅通顺。
3、作者姓名,若有公号请提供公号名称及LOGO
我们的编辑将在收到稿件后的3个工作日内审稿并与您取得联系,如果没有刊载也会在3个工作日内您答复。
投稿邮箱:tougao@archcollege.com
如有其他疑问请加微信: jzxy-yz
建筑学院 建筑学院

建筑学院APP

为建筑师而打造的精品应用

点击下载
close
社交账号登录
close
close
close
欢迎加入【建筑学院】
快去完善你的个人信息吧!
完善资料
等下完善
clo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