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中心 我的学堂 我的旅行 退出账号

战宇:深夜的香港,应该是怎样的 | RIBA银奖提名作品分享

2019.12.16 | , , ,
LAC丨ArchStudio LAC丨ArchStudio

作者:叁碗
原文链接

作者 / 叁碗  编辑/柒杯【如需转载请先联系我们】


编者按:从香港的社会现象入手,建筑学生如何用作品进行回应?一起来看今天的对话~

/ RIBA银奖提名作品是怎样的? /

如何通过建筑项目作为社会现象的回应,如何从我们习以为常的生活中提取建筑灵感?今天的对话采访了利物浦大学的战宇同学,围绕他的毕业设计《A Blueprint of McdonaldLand : Hong Kong McAlley Handbook》进行了一番讨论。深夜的香港,本来是怎样的?现在又是怎样的?我们来看战宇同学的想法。

麦小巷场景图

Q:感谢你接受我们的采访,介绍一下你自己~

A:我本科和研究生都是在利物浦大学读书拿到了RIBA的Part I和Part II,Part II的毕业设计(小组设计:成员分别是战宇(受访者),王骥玄,鲁一凡)拿到RIBA President Silver Medal银奖提名和AJ学生奖提名,同时也有入围今年WAF student charrette的shortlist。至于工作经验的话,之前本科结束之后去戴璞建筑工作了一年,现在在曼城的Sheppard Robson工作。

Q:这是你们的研究生毕业设计,做了多久,当时选了导师的时候有brief么?

A:对,我们的毕业设计是研二最后一个学期的作品。我们并没有brief,其实我们当时的情况是这样的,在做毕设之前需要写自己的项目的提案(proposal)然后去选导师(也是有几率选不上心仪的导师的),我们组的导师Johanna Muszbek比较擅长的是住宅方面的建筑设计。

Q:我看到你们设计的对象是麦难民,怎么会想到麦难民这么一个群体?

A:因为我们的毕业设计需要提交proposal有自己的研究方向,而且我本人比较擅长叙事性的和政治性的建筑表达和设计,所以其实平时就会有留意一些新闻啊时政方面的动态。那么麦难民的一些新闻是在18年的时候看到的,并且之前也有了解到一些麦当劳过夜居住的情况(B站上有一个拍摄北京麦当劳居住着的采访),所以我之后就进行了一些关于麦难民的现象集中城市以及状况的一个调研,之后把这个现象/事件在建筑层面进行讨论。

Q:那有什么特定的原因选择了香港的麦难民么?

A:原因很简单,麦难民这个词是最早出现在香港的,也就是说香港对这个现象下了最早的定义。但是初期并没有直接选择香港作为我们的场地,因为一方面是距离问题从北京去香港(进行场地调研)确实有点不方便,但是了解之后发现亚洲文化里这个情况的东京或是北京典型性没有香港那么强,所以最后还是选择了香港。

Q:为什么会把周日菲佣集会和麦难民一起进行调研?我个人觉得这两个案例有相似之处但是其实还是有不同的?

A:其实在项目调研初期我并不了解菲佣周日集会的这个现象,是我到了香港之后,香港的朋友告诉我的这个现象的。了解之后发现非常有趣,于是进行了走访;和麦难民不同的是,麦难民是将一个商用空间变成他们私人的住处(类似卧室的功能),菲佣其实是将公共空间转化成一个属于他们的私人的社交空间(变成一个类似客厅的功能),而不是私有化的功能。而且菲佣占用公共空间的时间非常短暂,白天聚餐吃饭天一黑就回家,其实就跟野餐是一样的,而且这个公共空间其实大多是过街天桥和街边这种本就相对闲置的空间,所以这个行为有他的合理性。

通过研究菲佣的行为,我们可以看到他们对于空间的使用和规划,把他们的材料(模版)当成家具来使用,还有材料的整个生命周期其实都是考虑的非常周全的;所以通过研究菲佣的行为,在设计麦难民住宅的时候也借鉴了一些有趣的本土案例的特征。

Q:能否具体地说一说提取到的东西?

A:一个方面是,我们选取的场地其实也是公共空间了。当时做设计的时候一开始选择一些有时段性的空间,比如地铁站连接的天桥,在地铁停止运行之后天桥就被限制了;立交桥下和天桥中间的畸形空间也一整天都是空闲的;还有市场 / 集市空间,比如旺角或者铜锣湾也是在小贩撤摊之后就没有人使用了。还有小巷,是在白天晚上都空置的一个空间,而且在空间上有他独特的限制性(狭隘和逼仄的空间特性),跟老师讨论了之后,觉得小巷空间比较有难度也很有潜力所以就进行了对于小巷的改造。这个是我们项目和菲佣集会的一个相似之处,将使用少 / 没有完全利用的城市空间使用起来。

另外一个方面从菲佣周日集会借鉴的是,菲佣和麦难民其实都是相对低收入的人群,所以他们在材料 / 构造等等选择上都是相对节约成本并且非常有效的,菲佣使用的是随身的行李箱和里面装的一些纸壳进行一些搭建,所以low-tech这个词非常适合形容他们的行为方式。所以在我们的最终设计中,模块化的构建和搭建的商铺和居住空间都有一些从菲佣身上学习的成分。


Q:人类行为学的三张图进行一个解释?

A:人类行为学其实是我的另一种调研手段,通过对几个空间的体验分析进行再叙述来表达现状并且进行纵向比较。

第一个是香港的经典茶餐厅莲香楼,因为麦难民的现象是发生在一个餐饮空间的,虽然麦当劳是连锁店,但是毕竟开在香港,所以需要考虑怎么适应香港人的需求,并且对本土餐饮空间有一些了解的。就我个人来说,第一次去莲香楼对我来说有很大的(文化)体验冲击:中午排长队进去餐厅之后是跟别人一起拼桌,拼桌拼的还是一家人吃饭那种大圆桌,每个人自己吃自己非常拥挤,没有服务员进行点餐,都是手推车推过来拿食物,其实是一个自己服务自己的过程。

所以第一天去我个人是觉得有点手足无措的,但是香港人其实很友好还告诉我这个茶怎么喝啊,而且所有人都很从容地在吃饭。其实他们从小就生活在高密度的城市空间中,对于高密度的习以为常会让他们对于这样的用餐环境和行为感到非常放松。所以这个是第一个人和空间的关系行为研究的一个结果。

第二张图是中环市场,上面那两道是天桥。底下的市场其实是非常活跃的氛围,有大排档啊有人买菜等等,但是上面的天桥和底下形成鲜明对比:虽然更便捷更快速,但是失去了街道应有的功能,除了通行功能之外什么都没有,上面的人只是走路打电话和看手机,这张就是明显能将两个状态的公共空间进行比较,体现出各自的优缺点。同时希望引发人们的思考,如何是更适应人的一个公共空间?第三张图其实就很直观了,就是白天和晚上麦当劳的对比,两个时段的不同的用户和行为差异。

我看到项目的概念拼贴(conceptual)有很多有趣的元素,构成了一个“low-tech”高层的雏型?

哈哈其实一开始想做高层的,没做成吗。至于元素的构成其实逻辑非常简单,是提供居住的一些基本需求,也就是通风排水供电等等。是因为在做概念拼贴所以用了一些比较夸张的表达手法,但是其实最后设计过程中选择了更实际的手法去满足这方面的需求了

Q:那我们看到最后其实你的设计成果是一个类似IKEA工具书的一个自建指引手册(McAlley Handbook)。这个手册里面有一些半公共空间,是怎么形成的呢?

因为我们使用的是小巷这个元素,所以其中是一个非常细长的空间,单元按序列排散在两边,这两边的楼中间的链接空间其实是四个桥状的连接处,纵向看就是一个塔状空间:整个社区以塔为社区功能的中心,每个塔提供公共空间以及社交功能服务周围的一些住户。在这些社交功能中,我放了一些相对更能体现亚洲元素的的一些特色,比如泡汤啊聚餐啊,但是吃火锅可能有点夸张哈哈。

Q:因为你们选用后面的小巷子,自然采光一定很差,那这个方面进行了怎样的考量?

A:这小巷其实没有什么传统意义上的采光,只有很局限的天光,那从传统意义上居住需求的自然光引入其实是非常难的。尤其是对于小巷这个空间的利用,我觉得更有意义的是如何将一个光线差的空间把他做的有居住性,安全性和提供一个让人感觉舒适的氛围。举个例子的话:即使是城市中很热闹的一个隧道商铺,即便没有自然光,也会有很多人去逛嘛。

在设计的时候底楼也有一些商铺,本来是完全不存在的。所以我们的希望是当人们开始使用这个空间的时候,商业空间就成为小巷子的一个新的表皮,所以其实在提供居住可能的时候也有一定的功能规划的思考。


Q:有没有和老师有过冲突?这学期比较难的点是什么?

A:我一开始想做的一个设计方向比较偏大胆想做一些有一定远见性的方案,一开始方案老师的想法是需要实际的落地项目的程度,并且希望设计结果非常接近现在状态。

我很喜欢CJ Lim(Bartlett 知名导师),也看了很多他的书,也很喜欢他对于叙事的认知和表达手法,所以其实一开始的项目有一些想往这个方向走。而且我个人认为叙事性建筑需要有潜力的空间做一个平台,才允许你的一些比较大胆的表达。但是老师的想法是,因为你项目的起点是麦难民,是一个非常现实的问题,所以需要以一个很现实的设计来回答你的发现。

Q:能否给学建筑的学妹学弟一些建议?

A: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水平和方向,其实很难给出一个普适性的建议。对于本科毕业时候的我来说,我觉得,每个学习建筑的学生,到了某一个阶段,比如到了本科毕业或者研究生刚开始的时候,其实需要能发现自己的一个特点,并不一定是像AB校每个unit老师的风格和研究方向或者非常清晰的那种,但是需要你找到自己的强项(强项并不是说你擅长做模型和你擅长画图),是一种自己对于建筑学的思维和理解,不断去丰富和累积;直到某一天会发现你的这个思维会慢慢成形,你能够发现你会很擅长做什么样的东西,会发现你在设计中会比较常使用的一些手法(尤其是综合大学中):其实有一个方向,给自己培养一个兴趣或是一个方向,会跟别人没有清晰方向的学生就更容易会跳出来。



官方网站地址

http://www.lac-studio.com

联系电话

400-863-5573

021-6142-1005

联合 Linking | 学术 Academy | 创新 Creation

2条评论
寻梦人 2019-12-16 22:15:54 回复 0

给自己的思维一个方向,谢谢学长,记住了

Le Corbusier Ⅱ 2019-12-16 14:25:16 回复 0

厉害 可以去宫崎骏工作室搞动漫了

LAC丨ArchStudio LAC丨ArchStudio

作者:叁碗
原文链接

media@archcollege.com
建筑学院来稿须知 关闭
感谢您的关注与支持!我们非常欢迎各类投稿。
几点简单的来稿须知,望您耐心读完。
来稿要求如下:

● 作品类稿件

1、高清项目实景照片/效果图/模型照片/手绘草图
2、高清技术图纸,如:分析图/主要平立剖/总平面/关键节点详图
(图片要求:无水印,格式为JPG,图片分辨率72,宽度大于1200像素)
3、详实的设计说明800字左右(word格式)
4、真实准确的基本项目信息
5、如有项目视频,请提供高清项目视频
6、贵司的LOGO、官网相关信息。(用于注明文章出处及作者)

● 其他稿件

1、配图清晰且无水印图片
2、内容有趣有料,文字流畅通顺。
3、作者姓名,若有公号请提供公号名称及LOGO
我们的编辑将在收到稿件后的3个工作日内审稿并与您取得联系,如果没有刊载也会在3个工作日内您答复。
投稿邮箱:tougao@archcollege.com
如有其他疑问请加微信: jzxy-yz
建筑学院 建筑学院

建筑学院APP

为建筑师而打造的精品应用

点击下载
close
社交账号登录
close
close
close
欢迎加入【建筑学院】
快去完善你的个人信息吧!
完善资料
等下完善
clo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