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中心 我的学堂 我的旅行 退出账号

Vicente Guallart:如何建造自给自足的生态城市?

建筑学院 建筑学院

作者:全球建筑大师论坛

_0.gif

_2 (7).jpg


2021年5月18日,著名建筑师Vicente Guallart教授作为第十一届全球建筑大师论坛的受邀主讲嘉宾之一,通过远程连线的方式,为现场带来题为“自给自足的生态城市的精彩演讲。逾千名来自全国各地的建筑师、地产开发、建筑材料等相关领域的专业人士及在校师生到场参加本次论坛。 

全球建筑大师论坛创办于2014年,由厦门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厦门市建设局、中国厦门国际石材展览会组委会主办,厦⻔⼤学建筑与土木工程学院、厦门市规划协会、厦门市勘察设计学会协办,至今已成功举办十一届。论坛立足于全球化的语境,以多元化和人本主义为总原则,先后邀请到藤本壮介(Sou Fujimoto)、本纳道•霍(Bernardo Fort)、刘家琨、谢英俊、罗伯特•特拉达斯(Robert Terradas)、小岛一浩(Kazuhiro Kojima)、西泽立卫(Ryue Nishizawa)、承孝相(Seung H-sang)、马岩松、张永和、姚仁喜、黄声远、朱锫、Carlo Ratti、徐卫国、Vicente Guallart等国内外著名建筑师担任主讲嘉宾。迄今为止,全球建筑大师论坛已成为中国建筑界最有影响力的活动之一。


演讲嘉宾 

Vicent Guallart   比森特·瓜里亚尔特

巴塞罗那总规划建筑师(2011-2015)
加泰罗尼亚高等建筑学院(IAAC)创办人
Guallart Architects创始人
主持媒体屋、超级加泰罗尼亚、数字化制造实验室住宅等项目

瓜里亚尔特教授是巴塞罗那总规划建筑师(2011-2015),领导着这座城市的重大改造,2014年,巴塞罗那被评为欧洲创新之都。他还是加泰罗尼亚高等建筑学院(IAAC)的创办人,主持了媒体屋 (Media House)(与麻省理工学院比特与原子研究中心合作),超级加泰罗尼亚(Hyper Catalunya)及数字化制造实验室住宅(Fab Lab House)等项目。著有《地理逻辑学》《自给自足的城市》并合撰《Metapolis高级建筑辞典》。2020年,Vicente Guallart赢得了中国后疫情时期自给自足型城市设计的竞赛。


演讲实录

中国的朋友们,早上好!非常荣幸受邀参加第十一届全球建筑大师论坛。几年前我到过厦门,也是参与一场论坛活动,今天非常高兴能与各位相聚。
我们正处于一个历史性的变革期。新冠疫情发生后,我们的建筑正在发生巨大的变化,城市规划也是如此。我们有不少影像资料记录了这次疫情期间人们是如何应对的。实际上,疫情并不是新鲜事物,在一百多年前的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后,以及在西班牙大流感之后,我们迎来了建筑与文化的重塑。危机之下,新的建筑得以被设计和建造,比如玻璃幕墙和混凝土,被广泛应用于建筑领域,这也见证了人类建筑历史上的重大变革。如今,我们正处在两个巨大的危机之中:一个是生活的危机,另一个是全球气候变暖的危机。我们应当思考的是,如何建造可持续发展的生态城市,如何建造自给自足的城市。
我十年前出版了一本书,英文版叫“The Self-Sufficient City”,中文版叫《自给自足的城市》,这本书阐述了我关于未来建筑如何被塑造的一些观点,书中有很多在当时比较新的概念,在今天也已经被大家所接受。我们认为,人类的生活理念应该向我们的祖先回归,我们对全球化的愿景需要被修正。今天,我们往世界各地输送货物,进行全球贸易,比如石油贸易,全球的气候环境也因此而改变。但实际上,我们应该实现本地化生产和全球化链接,而这种方法已被证实是非常好的生态实践。我们可以利用本地的生产资源来满足日常生活,与此同时也能实现信息与技术的全球化流通。
_3 (2).png
这张图显示的是一个人能在居住环境附近实现物质资源的补给(上图左),又能和全世界的人实现信息和知识的联通与社交(上图右),它所呈现的图像类似于人类大脑的神经网络。今天,多数城市中的大量能源、食物和物资都来自于城市之外。但在未来,这种方式应该被改变,我认为可以通过建造一个自给自足的街区,让建筑实现能源的生产和交换。
_4 (3).png
_5 (4).png
_6 (5).png
我们可以在建筑屋顶安装太阳能设备来实现建筑能源的可持续;我们可以在屋顶耕种和生产食物;我们可以使用3D打印技术等来建造房屋;我们还可以储存太阳能给电动汽车充电……可以预见,既然我们能在一幢建筑里实现这些功能,我们就可以在整个城市去实现它们通过打造自给自足的街区去构建出完整的网络:一个平行的数字网络,和一个平行的具象城市。 
目前,欧洲正面临新的挑战。欧盟决定在2050年之前实现“碳中和”,这对于建筑师和城市来说也是一个重要的动力,我们要如何使建筑满足城市发展的需要,并在城市运转的过程中不产生碳排放。不仅是欧洲,中国在环境问题上也有雄心勃勃的目标。在领导人气候峰会上,习近平主席表示:中国在应对气候变化问题上,会做出卓有成效的许诺,在2060年实现“碳中和”。而现在,我们所要做的,就是将这些政策目标转化为具体的项目实践。
_7 (3).png
这是我之前参加雄安新区设计竞赛获奖的项目设计图,雄安新区是位于北京附近的一个新城。我设计的这个参赛项目,融合了欧洲街区系统的特点和许多绿色建筑的理念。雄安新区在未来将完全不同于中国传统的城市。
_8 (4).png
在二十世纪,中国建造了很多功能性城市,住宅、办公与商业都有各自的分区,比如在一些工业城市,二氧化碳源源不断地排放,而全球化的食物供给、钢筋混凝土房屋的建造、交通的运输,几乎都离不开石化燃料的消耗。这是二十世纪传统城市的典型运作方式,而我们需要为这种方式画上句号。 
_9 (3).png
_10 (3).png
我在这些项目中,更关注的是生态建筑——如何运用本地的自然资源和原材料来建造更加生态、更加绿色的城市。我们可以以这样一个新的视角来看中国的生态城市:城市会有二氧化碳的排放,但本地的森林会吸收二氧化碳和温室气体。城市在本地自给自足地提供食物和可再生能源,也可以运用本地的木材或者竹子来进行建设。
_11 (5).png
_12 (6).png
我也曾经为非洲的一座城市设计了这样一种自给自足的民居和社区,城市就是这样的社区集群,人们可以从一个地方通过步行很方便地抵达另一个地方。 
_13 (3).png

这是我们之前在中国做的一个项目,主要使用木材作为建筑材料。

_14 (4).png
这是我们参加的雄安新区设计竞赛的项目,我们做了四个街区的建筑设计和总体规划。在这个区域,同时还有一个生态景观规划设计方案,它是由世界顶级设计事务所之一SOM设计的,我们的项目与它有着共同的生态城市愿景、彼此相得益彰。
_15 (2).png_16 (2).png
_17 (5).png
那么,如何为生态城市打造适宜的建筑呢?并且一定要考虑它的可行性。我们有四个街区,我们不仅仅要在这里建设公寓和住宅楼,我们同时也要考虑到不同尺度的人居环境,包括我们的住所、单个建筑、整个街区乃至我们与整座城市的关系。所以,我们把19世纪以来欧洲的城市街区(混合功能城市)、20世纪以来中国的现代街区(居住街区),与绿色建筑要素(比如生产性的日光温室,以满足食物与能量生产)整合起来,打造出一个生态城市的新样板。这是我们的设计方案赢得竞赛的重要因素。
_18 (3).jpg
另外,我们采用一些本地木材作为主要的建筑材料,设计了一些温室,为一些建筑的屋顶配置太阳能板,以及设计了一些屋顶绿化。在这个小区内部也有绿地,人们可以在其间散步、穿行。 
_19 (3).png
_20 (1).jpg
那么,这样一个街区是如何运转的呢?首先,它有比较开阔的空间。在这个街区里,有许多绿色元素,比如有水、有树木,还有生态农业可以生产食物。
_21 (3).jpg
另外,面对疫情,我们也将适应如何在家办公或者在家附近办公,所以我们设计的建筑将允许人们在家办公、在家学习,这些都有可能成为未来生活的常态。我们设置了共享办公空间,人们可能一周只去办公室工作一到两天,其他时间到离家很近的共享办公空间进行工作。
_22 (4).png
另一个很重要的观点是,本地化是一个至关重要的因素。在这里我想向大家展示一个生态项目。我是加泰罗尼亚高等建筑学院的创始人,我们学院在进行生态建筑的研究和实验,这也是目前我们关注的重点。巴塞罗那是一座非常漂亮的城市,它有着很悠久的历史。在巴塞罗那城市的西侧有一大片森林,我们在那里拥有一片土地——用于实施“MAEBB “硕士项目(Master in Advanced Ecological Buildings & Biocities),也有不少中国学生参与这个项目,跟我们一起学习和工作。关于这个项目,我们的目标是每年我们的学生能在这里以一年为期,创建一个运用本土元素和材料打造的完整的生态建筑,它需要是一个能适应生态循环经济的建筑。我们会充分利用本地资源,就地取材,实现能源、食物和日用品的自给自足,这是三个基本要素。
我们在建筑的前方开垦种植区,学生们在这里耕种日常所需的食物,每一年我们都遵循可持续发展的原则来进行种植区域和建筑的规划与建设,打造一个自给自足的木结构建筑。森林资源以每年3%的速度在自我更新和生长,如果我们每年对森林资源的开发利用都控制在3%的水平,我们就能够在这个森林里自给自足,实现可持续发展。 我们知道在一些国家,比如中国,人们需要持续地植树造林,而且植树造林计划的规模并不小,因为经济发展也需要消耗大量的树木资源。所以,对森林进行可持续管理至关重要,我们要确保我们的森林能生生不息。 
_23 (5).png_24 (4).png
我们要让森林保持生命力,这样每年都能有合适的木材可供我们使用。这是我们项目的学生,他们在树木的年轮上涂了不同的颜色,用以标记这些树木来自于哪片树林。我们也有专业的工具和设备,能够在现场进行木材的加工,比如将木材加工成木板或者建筑面板,再就地进行设计和建造,并进一步优化和改良。总而言之,这些项目都是一年的建设期。学生们也会生活在这样一个空间里,就像一家人。我们希望能持续为学生提供这样的机会,让他们能够参与到项目中。 
_25 (4).png
_26 (3).png
在建筑的外部,我们也会运用树木的一些元素和材料,采用日本的一些木结构建筑施工方法。同样的,我们也有一个保温层,这同时能作为房间的内饰。我们运用本土的原材料来进行设计和施工,并且确保建筑有较好的采光。我们需要通过做实验进行探索,就地取材运用新的本地的材料,先从小规模的房屋做起
_27 (2).png
_28 (2).png
纽约时报对于我们的这个项目进行了报道。面对一个不可预见的未来,我们对建筑提出了新的理念。我们的建筑不同于中国或者日本的传统木结构建筑,它的原材料都是木材,但我们通过工厂化机械作业,把木材加工成板材预制件,再将这些板材预制件运到现场,进行标准化装配式施工作业,高效完成新生代木结构建筑的建造,并确保建筑结构的稳定性和良好的能效。 
_29 (3).png
在巴塞罗那,当我还是城市总设计师的时候参与设计了这样一个公共空间,这个体育馆也同样使用了上述的建造方式,是一个新生代木结构建筑。 
我们应该开启一个新的建筑时代,如果中国要在2060年实现“碳中和”目标,我们建筑领域的运作系统需要为此作出改变。无疑,使用混凝土会导致大量的二氧化碳排放,使用水泥也需要很多的搬运工作,这也会导致大量碳排放。作为新时代的建筑,我们推荐使用竹子和木材作为建筑材料,这种方式也有利于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_30 (3).jpg
_31 (2).jpg
再回过头来看我们为雄安新区做的建筑设计,它运用的就是我们倡导的新时代木结构建筑。在这个自给自足的街区,我们有木结构住宅,同时配套游泳馆、共享办公区域等公共空间。在建筑街区的外部,不管是在地面的绿化还是建筑楼体的垂直绿化,我们都充分去实现自己自足和可持续发展。 
_32 (2).png
我们不断在探索一种居住区尺度下的城市新陈代谢,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议题,它有关于我们如何看待能源、食物和日用品,我们如何在城市中生产食物。我们在雄安新区的项目设计中引入了多元的技术手段,探讨城市农业的6种形式。比如,我们设计了温室。在冰岛有一个生产土豆的温室,冰岛的气候非常寒冷,如果我们能够在冰岛培植出土豆,那么我们就可以在全球各个城市都种植出土豆。
_33 (2).jpg
雄安项目设计中,有一个理念就是充分利用温室,去实现本地居民食物的自给自足。有机农场是一种新的生产食物的方式,这也是一个关于可持续农业的项目。人们可以用公司化的运作经营社区农场,农场里生产出来的食物可以配送给当地的居民,居民也可以在自家的房顶上开拓出一片种植区,在建筑的一楼有生鲜食品超市来售卖当地生产的食物。 
_34 (3).png
我们也努力实现在城市生产能源。这是在巴塞罗那的一个街区,我们在公共建筑的屋顶上安装太阳能电池板来供应街区需要的能源。
_35 (2).png
这是在纽约的伯克利,太阳能电池板被安装在一些住宅的屋顶上,我们的房屋仿佛被改造成了一棵棵大树,我们因此能够生产能源、储存能源、使用能源,就像树木在自然界里进行的能量循环。
_36 (1).png
我们也将区块链技术引入这个能源生产的系统中。一幢幢建筑就像一个个区块,可以生产、储存和分享能源。我们为雄安新区项目设计的建筑配置有太阳能电池板,这些太阳能电池板能提供足够整个街区建筑日常运作所需的90%的能源,它也是这个新生代木结构建筑设计中的重要一环。 
_37 (1).png
我们设计理念的第三个要素,是我们要实现在家附近生产日常生活所需的物质。在去年疫情之初,我给在中国的朋友寄了五百个口罩,因为去年2月份的时候口罩在中国特别紧缺。而在那之后不久,也就是去年的三月份,欧洲也开始面临疫情的问题,人们也没有足够的口罩。我们的工作人员开始在家里自发使用3D技术打印口罩,防控疫情。而在加泰罗尼亚高级建筑学院,我们利用3D打印技术打印了非常多的医疗器械,比如氧气管,还有给医疗工作者穿的防护服等。我们非常擅长使用机器人来制造一些日常生活用品,比如椅子。这个机器人(上图)有点像徐卫国教授他们用来打印混凝土房屋的机器人,这是一个自动化系统,我们可以3D打印出椅子、家具等各种小物件。我们在建筑的一楼,不仅设置有生鲜食品超市,提供居民生活所需要的食物,我们还规划有区域创新实验室。这里就像是一个迷你工厂,我们可以使用3D打印技术生产制造城市生活所需要的设施,比如打印自行车等,我们还可以利用这里的资源进行技术研发。 
_38 (1).jpg
最后,我们还为项目进行了多功能公寓的研究。公寓的布局结合了中国人的日常生活习惯,在功能上融合了厨房、客厅,以及一个大阳台。我们希望让住所成为一个可以满足人们居住、工作、教育、健身等需要的综合场所。其中,阳台是非常重要的一个功能区。它不仅可以提供人们休憩的空间,还可以用于产生能源。在疫情隔离期间,人们可以在阳台享受阳光、接触自然。大人们可以在客厅工作,可以在阳台社交、休憩,孩子们可以在阳台玩耍,这是一个非常灵活的,利用价值很高的功能区。
_39 (1).jpg
我们非常期待能够在雄安新区建造更多这样的新生代木结构建筑,这种自给自足的街区能够帮助中国在2060年实现“碳中和”。最后,再向大家介绍一下,我们在雄安新区项目里的其他住宅类型,包括家庭别墅、家庭公寓、老年公寓、青年公寓等,以满足不同类型人群的需要,同时也使他们有机会相互联系和互动。
我们为项目做了全面的数据分析,可能在项目建设初期我们需要为之增加一些建设投入,但在后续的使用过程中我们能节省更多的资源,能够产出更好的经济效益和商业价值。因此,我们应该要停止建设廉价的建筑,我们不能因为它短期有利可图就认为是它是好的商业模式,实际上最好的商业存在于经济与资源的平衡中。我们需要生态建筑,它不仅能帮助我们应对气候问题,还能为当地居民创造长期的价值和回报。
以上就是我今天的演讲,非常感谢!

传播统筹:洪丽婷

实录文字:林蔚芳  胡冠宇  洪丽婷

图片:Guallart Architects

排版:洪丽婷

摄影:王杰  韦骅耕  中国厦门国际石材展览会组委会

视觉:冰和设计(ICE&DESIGN)

本文由 全球建筑大师论坛组委会 原创发布。如需转载,请与我们联系,谢谢。

_48.jpg


第十一届全球建筑大师论坛
论坛主题:疫情如何重塑建筑与城市?

演讲嘉宾:朱锫、Carlo Ratti、徐卫国、Vicente Guallart

主办: 厦门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厦门市建设局、中国厦门国际石材展览会组委会
协办: 厦门大学建筑与土木工程学院、厦门市规划协会、厦门勘察设计协会
办:葳敏文化
媒体支持:西部人居环境学刊、AC建筑创作、海峡城市、新建筑、规划师、建筑学院
2条评论
yuyu 2021-06-20 22:37:37 回复 0

木头建筑咱老祖宗用了几千年了,优缺点难道会不知道。

〇
2021-06-18 14:49:30 回复 0

感覺有些不對,但一時又說不上來是哪裡不對

建筑学院 建筑学院

作者:全球建筑大师论坛

media@archcollege.com
建筑学院来稿须知 关闭
感谢您的关注与支持!我们非常欢迎各类投稿。
几点简单的来稿须知,望您耐心读完。
来稿要求如下:

● 作品类稿件

1、高清项目实景照片/效果图/模型照片/手绘草图
2、高清技术图纸,如:分析图/主要平立剖/总平面/关键节点详图
(图片要求:无水印,格式为JPG,图片分辨率72,宽度大于1200像素)
3、详实的设计说明800字左右(word格式)
4、真实准确的基本项目信息
5、如有项目视频,请提供高清项目视频
6、贵司的LOGO、官网相关信息。(用于注明文章出处及作者)

● 其他稿件

1、配图清晰且无水印图片
2、内容有趣有料,文字流畅通顺。
3、作者姓名,若有公号请提供公号名称及LOGO
我们的编辑将在收到稿件后的3个工作日内审稿并与您取得联系,如果没有刊载也会在3个工作日内您答复。
投稿邮箱:tougao@archcollege.com
如有其他疑问请加微信: jzxy-yz
建筑学院 建筑学院

建筑学院APP

为建筑师而打造的精品应用

点击下载
close
社交账号登录
close
close
close
欢迎加入【建筑学院】
快去完善你的个人信息吧!
完善资料
等下完善
clo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