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中心 我的学堂 我的旅行 退出账号

UIA-霍普杯丨2016-2019年一等奖作品解读

UED城市环境设计 UED城市环境设计

原文链接

编者按:为提供给学院读者更为系统的阅读感受,我们将在每个月单独选取一周以专题的方式推送作品。本周选取的主题是“事务所&学生优质竞赛作品”霍普杯作为作为国内顶尖建筑类学生竞赛,其命题和作品总是能够带给我们启发。在周一的今天,我们将为您推送近五年来获霍普杯一等奖的优秀作品。以下是2016-2019年的获奖作品解读及评价。

另外,建筑学院正开展“创作者计划&优质学生作品”投稿活动,如果您有优质的竞赛作品,并乐于将设计的过程、方法整理成文章,那么欢迎您向我们投稿。我们将提供300~1000 元/篇的稿费(根据阅读量区间判定),同时为每年最优秀的作品颁发 10000元奖励。如需了解更多,欢迎后台留言。


 -2016- 

 概念与标示  Concept and Notation 

213_5805e18e3b731.jpg

 出题人   

伯纳德 · 屈米,2016 UIA-霍普杯评委主席

著名建筑大师,伯纳德 · 屈米事务所创始人

 作品解读  

建筑是概念的实体化,使建筑与一般的房屋区别开来的是概念,而不是形式。竞赛者需要创造一种新的标示模式,它不仅包含空间中的人体的运动,还将引出一种建筑概念,作为一个主导思路来指导方案计划的发展。希望提交方案能成为城市活动的生成器,可以培育、鼓励和探索未知的生活模式。

爱之聚落 Love Village  © 邱雨新、赵熠萌/天津大学

爱情旅馆作为一种建筑类型有着自己固有的形制(或说是本身固有的情节剧本,行为活动的设置)。通常,它是一个排遣欲望与需求的场所。作为建筑的爱情旅馆亟需解构并重构。理想中的爱情旅馆应是一个乌托邦式的空间,它能为人类的进一步解放提供可能。

后现代的生活也产生了更加多样化的恋爱模式。爱的力量触发了多样化的需求,而未来的爱情旅馆将要满足所有这些人可能的需求。因此,我们设想将办公建筑改造为爱情旅馆,许多的事件、运动、故事及计划将会在这样一个方案中发酵。或者更确切地说,这里将成为一个爱之聚落,是一个有着不同背景的人们共享短暂的群体生活以及普遍化的爱欲所带来的快乐的理想空间。

这个题目可以理解为在标示系统之下展开的对建筑概念的实体化。这就意味着也许不存在单纯的形式操作,而只有概念的分步骤表达。我们试图以一系列的操作手段来诠释上述过程并探究它所可能带来的深远影响,力图证明,空间、事件与运动在建筑中的不确定关系所能够在爱欲的刺激之下释放出无穷创造力:

1. 针对一个典型的办公建筑,拆除辅助性结构(非承重的结构支撑以及垂直交通)。

2. 在其中嵌入住宿单元和作为标示系统的厨房单元,满足爱情旅馆的最基本的功能。

3. 利用改造中所得到的剩余材料在剩余空间建构一个创造和游乐的场所。

伯纳德·屈米点评:

将建筑网格与爱情旅馆功能的感官性相碰撞,赋予网格理念一个绝妙的全新角度。

 知乎问题:如何理解2016霍普杯的题目?  

知乎作者木 易心观点:

1.做好一个建筑需要大量的人员付出精力、时间、思考还要大量物资材料的付出这些都是人类的知识的结晶。

2.下面三句都是说明概念很重要 概念很重要 概念很重要。做课程设计的时候老师说过一段话印象很深(你设计的目的是什么?其它的技术上都是可以解决的)自己理解的意思。你要先想好你的目的,你目的质量决定你设计的质量,因为你的目的一旦定下来剩下在达到目的的过程中遇到的问题都是可以去一一解决一一协调的。当然你的目的要实用最好高大上一些。有关人类社会自然等等......

3.第五句你的建筑本身要有故事可以讲。

4.第六句我的理解就是 功能比造型重要 但是两个你都要做好。

5.最后一句人与空间的互动感和交流。


 -2017- 

改变与重塑(夺回)Transformation and Reconquest

a2a652613fd04e908988a6c8900d7a06_th.jpg

 出题人   

让 · 努维尔,2017 UIA-霍普杯评委主席

法国当代著名建筑师,2008年普利兹克奖得主

 设计解读   

“......应该考虑到城市的复杂性,重新审视城市,考虑与土地相关的时间概念——工作和交通的时间、闲暇的时间,从而可以从人文主义角度设计城市,而不是从功能性和基础性出发。在今天的城市演变过程中,最缺乏的专家就是人文主义者,是诗人。”

▲ 隐于世 Always an Escape ©陈译民、张诗瑶、毕雪皎/天津大学

随着城市向四周穷尽其能地延伸,田野和森林早已被高楼大厦覆盖,有时甚至城市的边界就是另一座城市,于是我们用另一种方式来定义城市与自然的界线——界线非城市的边缘,在城市内部也可以创造出与城市隔绝的边界,即使在无限扩张的城市中也可以存在无数个与城市隔离的自然。

我们希望以园林的思想为原型来塑造城市中的“边界”。不过,当今城市中高楼林立,传统的造园形式显然已经不能完成隔离的任务,因此我们只保留了园林“隔绝城市与自然”的核心,转而寻求一种更加纯粹的方式来对“隐”进行表达。我们剔除了传统意义上的“自然”,取而代之的是最原始、最单纯、我们祖先最崇拜的天地和山石,借此将内外隔绝,阻止了城市对“自然”的侵入。营造出了一个纯粹甚至神圣的内部空间。

建筑路径被隐匿于岩石内部,并设置了三个依次递进的序列,描述了一个关于逃离城市的梦境。三个阶段代表着人们从城市到建筑里的三种不同心理感受,并以人工—自然的演进为向导。第一个序列代表着“遗忘”,逃离城市的人们进入建筑,随着人在建筑中进程的推进,城市和自然反复交替地出现,建筑空间也交错起伏。第二个序列代表着“冥想,由一系列无法触及的抽象元素和纯净的空间要素组成。第三个序列代表着“豁然”,也是建筑空间的核心部分,人工环境与自然环境相融合。

让 · 努维尔点评:

这个作品不是可以马上可以落实的方案,但这是一个对城市变迁有高度意义的方案。这个作品展示了普遍的看法,就是变异。如果你进到里面,不会知道尽头,这是个神秘的作品,觉得这个作品有意思,它展现了一种城市布局的可能的态度。

 知乎问题:如何理解2017霍普杯主题?  

Carvel观点:

现在人口越来越多,城市必然是要扩张的,但同时扩张也会带来各种问题。虽然我们建筑师或许可以想到一个更合理的办法来扩张,但是人们愿意接受这样的改变吗?如果不愿意,那就会引发一场革命,这是我们不愿意看到的事情。

那能不能说,城市它爱怎么扩张就怎么扩张。然后我们这些有梦想的建筑师也不把扩张和建设看的那么重要,而是慎重的思考如何让空间的使用者能感受到生命的快乐,考虑如何从城市从空间里去除那些限制我行动及思想自由的东西,让人们能在这里跟随自己的内心自由自在的生活。这带来的结果是城市的扩张由一部分人完成,城市的发展与完善则由另一部分建筑师来思考。

......

在这个进化过程中,因为空间的使用者更自由了,所以当他们在日常生活中面对这种突变时,就会为各种空间创造出新的使用方法,这些使用方法会经历大自然的评判,要么淘汰,要么遗传下去,最终一种新的更合理的更实在的生活方式自然就会涌现出来。

这样一来,建筑师是通过提供建筑物和空间来使当地的生活方式发生突变。生活方式的突变则会反过来作用到城市和空间,使当地的情况发生改变、重塑或是夺回。


 -2018- 

 城市共生:定制化社区模块 Customizing Modules for Community

1610706536588661.jpg

 出题人   

帕特里克 · 舒马赫,2018 UIA-霍普杯评委主席

扎哈 · 哈迪德建筑师事务所总裁

 作品解读  

“‘共生’这个概念就是要创造一个真正的社区,而不是基于居住集合体内的包容性和随机人群聚集的社区......共享社区有很大的市场,因为城市中心承载了许多人的生活诉求和压力,地价在不断攀升,解决这个困境的手段之一就是减小生活单元的组成从而吸引更多的人前来。伴随着现代人生活方式的转变,这个手段显得更有实际意义。”

▲ 埃乌特洛比亚 Eutrobia ©马杰茜、陈芳冰、褚剑飞、杨楠/西南交通大学、建筑联盟学院、西交利物浦大学

城市社区不再是单纯的居住功能,它还要担负起更多的社会功能。提案必须是非常规的,它应具有前瞻性,但又要有现实的技术作为支撑。基地需要拥有大量创客资源,充满活力,包罗万象,我们选择了深圳作为实验土壤。一、二线城市的相似性使得地域特色被适当弱化,转而强调对居住模式母体的研究,设计最好具有一定的推广意义。

现代社会是高速运作的,它冲击着秩序的生成萌芽,因此必须以一种相匹配的高效率的手段来重塑秩序:

· 对于年轻的创客,首先要削弱住宅的资本属性,强调居住的实质;

· 并且,住宅将被设计成一种更为日常、更为易得的商品,降低入住、搬迁、改造的成本,更多关注于创造出用户自定义的空间。


人们通过网络平台完善自己的个人属性,比如职业习惯、功能需求、兴趣爱好等。收集了大量数据的系统通过对这些参数的匹配筛选,为用户挑选最佳居住位置。然后住户继续在网络平台上挑选居所中的功能组合,并通过模拟器来拟定材质和装饰。建筑工厂会根据用户完成支付后的订单信息来制造建筑部件(建筑部件在设计中是指建筑外壳和家具的模块化组合),并通过物流送货上门,在选中的位置进行安装。

帕特里克 · 舒马赫点评:

这个作品是一个模块式城市共生理念的有力说明。‘定制化’和社区住房的核心思想通过一个创意在线交互实现。这个方案中的模块本身是可变化的,且以一种特殊的方式巧妙地织入城市肌理中,看起来就像多孔材料的剖面一样。

 知乎问题:如何评价 UIA-霍普杯 2018 国际大学生建筑设计竞赛获奖作品?

知乎作者GlintonLiao对于一等奖观点:

作品引用《看不见的城市》中这一段个人觉得主要是想表达一种共产主义社会的生活可能性。在共产主义制度下,社会生产力高度发达,人们不再会去抢着要某种东西,住房或者食物都如同空气一样,你想要多少,你就有多少,生活的重心从赚钱养家转变为自我实现,这显然与当下创客空间的模式,或者说创客对空间的需求有着本质上的不同。除此之外,埃乌特洛比亚这个城市群的重点在于不断变化的生活环境,所以这不是指志同道合的伙伴入住这一过程,而是入住一次、换个地方再入住一次,最终不断循环的搬家过程。之所以转换环境,是因为我们潜意识里就厌恶千篇一律的事物,如果每一天起床窗外都是不同的风景,我们的生活又怎么会无聊呢?......

最后多说两句。可拆卸的装配式建筑从黑川纪章那一代就开始构想,直到今天都没有广泛应用,原因有很多,其中最为致命的是排水问题。没有经过统一规划的排水系统实在是太不可靠了,模块化管道之间的连接和组合很容易出现瑕疵,节点暴露在外会加剧构造老化的速度。等到能真正解决这点的时候,我想才是可拆卸装配式建筑脱离概念走进日常生活的日子吧。


 -2019- 

 乐活空间-融合建筑和环境 Happy Spaces – Integrating Architecture And Landscape

230.jpg

 出题人   

贝娜蒂塔 · 塔格利亚布,2019 UIA-霍普杯评委主席

普里兹克奖评委,EMBT事务所创始人

 作品解读  

作为建筑师,我们其实能做很多很多的事情。我们真的可以去研究,可以尽我们最大的努力去参透:究竟什么样的建筑才是最优质的建筑?什么样的建筑能给人带来最棒的生活?什么样的建筑能令人心向往之?什么样的建筑能让人更乐活?

▲  雾隐潇湘 Living in Fog ©吴若愚、张小可、刘瑶佳、辛志远/大连理工大学

对于“乐活”的解答,首先我们认为应该根植于人心中的情感,不仅仅是快乐,更应该是满足人们的感情需要。

湖南安化县是一个以黑茶闻名的县城,这里气候湿润,在镇边常能欣赏到烟雨朦胧的景象,房屋三三两两散落在山下水边,这也是潇湘地区典型的景象。镇上保留为数不多的传统穿斗式木构建筑,这些曾经给安化带来辉煌的茶行,却经受不住自然的洗礼,湿气侵蚀了这些曾经坚固木构架,它们已经变得破败不堪。一方面当地传统木构建筑在现实生活中为了防潮防腐、自身生存不得已表达自身对自然不利条件的“抵触性” ;另一方面,在人们的情感世界中(画中的世界),又表达了自然景观(烟雨)对人、建筑强烈的介入与融合。

选取网作为主要的设计出发点,因为网可以成为一种在空间中形式很弱的建筑结构,一方面网在现实世界中允许烟雨、植物、光线的大量介入,另一方面网层层叠叠所塑造的空间,能够唤起人们情感世界中烟雨朦胧、建筑和自然没有界限的潜意识。“横平竖直”的东西都是人工创造出来的,于是透过这面简单的网,我们希望感受到的是纯粹的人与自然相互影响的关系。所以把网格的肌理设计出倾斜的交织关系。

在屋顶组合方式设计上做了趋向画中世界的演变,让这些坡屋顶在相对位置上发生交错、叠合,让现实生活趋于情感化表达。同时这样参差的屋顶群又在现实世界中建立了人与自然的关系,雨水顺着层层叠叠的屋顶流下,成为建筑空间的一部分。

贝娜蒂塔 · 塔格利亚布点评:

《雾隐潇湘》致力于将连接人与自然环境的全新纽带象征化。(这个建筑)由一系列非常富有诗意和创意的构造网,支撑古法样式的坡屋顶,从而获得全新的公共空间。

知乎问题:如何评价 2019 年霍普杯建筑设计竞赛一等奖作品《雾隐潇湘》 Living in Fog?

知乎作者白砂糖糖糖观点节选:

我个人不苟同建筑学的设计手法和理念的生成在于突发奇想,它必须满足可以推导的需求理论和逻辑关系。由此,作为设计者思想表达渠道的图纸就必然有清晰且能让人能信服的逻辑路线。换句话说,其实建筑设计概念并非创造出来的,它更是被发现而“得出来”的,这是建筑设计作为工科区别于其他艺术类设计的不同之处。

针对本次竞赛而言,主题就在于设计者如何定义“城市边缘地带”的“乐活空间”,以及“可持续性、社会性和历史角度”的附加条件,这是原题目的要求,看似简单其实有很多信息量需要解释。

0条评论
UED城市环境设计 UED城市环境设计

原文链接

media@archcollege.com
建筑学院来稿须知 关闭
感谢您的关注与支持!我们非常欢迎各类投稿。
几点简单的来稿须知,望您耐心读完。
来稿要求如下:

● 作品类稿件

1、高清项目实景照片/效果图/模型照片/手绘草图
2、高清技术图纸,如:分析图/主要平立剖/总平面/关键节点详图
(图片要求:无水印,格式为JPG,图片分辨率72,宽度大于1200像素)
3、详实的设计说明800字左右(word格式)
4、真实准确的基本项目信息
5、如有项目视频,请提供高清项目视频
6、贵司的LOGO、官网相关信息。(用于注明文章出处及作者)

● 其他稿件

1、配图清晰且无水印图片
2、内容有趣有料,文字流畅通顺。
3、作者姓名,若有公号请提供公号名称及LOGO
我们的编辑将在收到稿件后的3个工作日内审稿并与您取得联系,如果没有刊载也会在3个工作日内您答复。
投稿邮箱:tougao@archcollege.com
如有其他疑问请加微信: jzxy-yz
建筑学院 建筑学院

建筑学院APP

为建筑师而打造的精品应用

点击下载
close
社交账号登录
close
close
close
欢迎加入【建筑学院】
快去完善你的个人信息吧!
完善资料
等下完善
clo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