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护与传承—广州粤剧艺术博物馆

为了更好的传承粤剧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设计核心在于从场所精神角度探讨粤剧文化存续的真实的“文化空间”,当这种种历史文化因素结合,这座博物馆的形式最佳选择指向“岭南传统园林”。

2012年,为保护和传承广东省唯一的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粤剧艺术,广州市政府决定于荔湾老城区建设粤剧艺术博物馆。选址所在的西关片区,历史上曾是粤剧活动的重要聚集地,粤剧名伶的聚居地。

同时此地亦曾有辉煌的园林文化,南汉离宫别苑、清代行商园林都曾建于此。粤剧艺术在西关地区发展壮大的过程中,受西关水乡、园林、茶楼文化的影响,其演艺空间延伸到园林、茶楼中。

为了更好的传承粤剧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设计核心在于从场所精神角度探讨粤剧文化存续的真实的“文化空间”,当这种种历史文化因素结合,这座博物馆的形式最佳选择指向“岭南传统园林”。

粤剧艺术博物馆设计方案尊重基地与粤剧文化历史、岭南传统园林的密切关系,设计注重对粤剧艺术及岭南园林艺术精髓的深入挖掘,在设计中追求与粤剧艺术在精神内涵及园林建筑表现上的气韵相合,将建筑实体转化为园林空间,以求达成岭南两大文化标志跨越时空的当代对话。

保护与传承—广州粤剧艺术博物馆

时代造园

从现代城市空间的角度看,此方案探索了传统园林形式与当代城市公共文化生活需求的关系。在广州高密度旧城中心以传统园林的营造以增加城市公共空间,园林式布局与原有城市肌理和谐相容,增加传统园林式博物馆的开放性与公众参与度,打造出广州旧城中心西关荔湾涌上重要的城市地标。

1532919135375546.jpg

保护与传承—广州粤剧艺术博物馆

保护与传承—广州粤剧艺术博物馆

粤剧艺术博物馆功能定位为“展览、演出、教育、研究、公共参与、世俗生活”六大板块,纵轴的西侧为展览和大型演出空间,东侧为娱乐、临时展览和小型演出空间。功能架构的核心目标为传承与发展。

3 (1).jpg

保护与传承—广州粤剧艺术博物馆

保护与传承—广州粤剧艺术博物馆

博物馆分为南北岸两个部分,北岸为博物馆提供办公服务配套设施,南岸为博物馆主体建筑以及园林的主体部分,建筑总体布局沿十字轴骨架排布,环绕中心晚沙湖。

边界上的建筑采用合院式布局,错落别院声歌、普天叹曲、梨园种声、銮舆载乐、吉庆别馆、琼花畅曲六组院落空间。为应对用地限制,采用“压边”布置的方法,将建筑沿基地边界布置,中间留出尽可能大的中心园林空间。小院之间院院相连又相对独立,合院中又布置小庭院,形成园林套园林的园中园格局。

保护与传承—广州粤剧艺术博物馆

活态传承

粤剧艺术博物馆设计方案尊重基地环境与广州老城生活,尊重戏曲发展与岭南传统园林的密切关系,沿荔湾涌南、北两岸布局,传承岭南建筑、园林风格及文化特色,以文化厚重、再创经典为设计出发点,突显岭南园林艺术之精美和粤剧艺术之绚烂,为岭南传统营造技艺和粤剧艺术提供活态传承的空间。

保护与传承—广州粤剧艺术博物馆

保护与传承—广州粤剧艺术博物馆

同时结合当代艺术创作,使粤剧艺术博物馆不仅成为保护和传承粤剧这一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博物馆,更是一座集岭南传统文化、艺术、传统工艺与时代生活于一身的复合型体验博物馆。

保护与传承—广州粤剧艺术博物馆

粤剧艺术博物馆充分发扬现代技术优势,立足高远,弘扬地方传统工艺,尊重传统,与时俱进。粤剧艺术博物馆融合了岭南文化生活的精髓,方案以新时代的创新结构形式,融入岭南传统三雕(石雕、木雕、砖雕)、两塑(灰塑、陶塑)、嵌瓷、彩画等民间传统手工艺。

保护与传承—广州粤剧艺术博物馆

保护与传承—广州粤剧艺术博物馆

保护与传承—广州粤剧艺术博物馆

图纸

保护与传承—广州粤剧艺术博物馆

立面图

保护与传承—广州粤剧艺术博物馆

立面图

保护与传承—广州粤剧艺术博物馆

剖面图

保护与传承—广州粤剧艺术博物馆

剖面图

保护与传承—广州粤剧艺术博物馆

分析图

保护与传承—广州粤剧艺术博物馆

分析图

保护与传承—广州粤剧艺术博物馆

分析图

保护与传承—广州粤剧艺术博物馆

分析图

保护与传承—广州粤剧艺术博物馆

分析图

项目信息

建筑师    华南理工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华南理工大学历史环境保护更新研究所), 广东省建筑设计研究院

地址    恩宁路127号,荔湾区,广州市,广东省,中国

主创建筑师    郭谦

华南理工大学团队    郭谦,高伟,庄少庞,孙立,许自力,李晓雪,黄凯,肖磊,卢颖梅,罗欣,孙帅,张梦凡,马佳怡,方正媛,万丰登,李腾

广东省建筑设计研究院团队    江刚,许滢,陈星,李宁,梁志豪,蔡淳镔,陈琼,黄洁华,潘旭丹,谢雪珍,过凯

室内设计    广州市思哲设计院有限公司

业主    广州市荔湾区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广州市荔湾区住房和建设局

视频    广东南方都市报经营有限公司, 广州两横一竖文化传播有限公司,华南理工大学历史环境保护与更新研究所

建筑面积    17436.0 平方米

项目年份    2016

摄影师    郭景, 张超, 招志雄, 李晓雪

厂家    Hitachi

(0)
上一篇 2018-07-31 上午6:30
下一篇 2018-07-31 上午8:30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9条)

  • 苟的头像
    2018-08-01 上午10:25

    灯光看起来不是很舒服

  • 木枯-的头像
    木枯- 2018-08-03 下午1:02

    其实古建筑其中有很多不同于当今时代的韵味,建筑具有很大的包容性,不应一味的舍弃与开拓,古建筑想要表达出精美以及文雅的趣味,比如日本的枯山水以及京都的古建筑,具有渲染环境营造氛围,这个建筑需要传达的不仅仅是适用,比如Ando的水御堂,只是在功能的不同手法就出现区别,水御堂的功能是寺庙,应对的人群是在建筑内部,水御堂的内部也是具有时代和功能特色,这个方案项目是博物馆,视野点从外向内我觉得应该是更好的

  • 我不哇的头像
    我不哇 2018-07-31 下午8:20

    继承传统何必仿古

    • 涵川的头像
      涵川 2018-08-05 下午7:43

      @我不哇你的意思是如何继承?

  • hqmsl的头像
    hqmsl 2018-08-01 下午4:51

    挺好的

  • 我们相约----4月3日的头像
    我们相约----4月3日 2018-08-05 下午11:40

    reo

  • 我们相约----4月3日的头像
    我们相约----4月3日 2018-08-05 下午11:40

    reo

  • 盛邦的头像
    盛邦 2018-08-08 下午11:48

    这个天守阁就别称什么岭南了吧

    • 白露的头像
      白露 2018-11-18 上午12:00

      @盛邦天守阁跟这个还是差挺多的

  • 迷糊的头像
    迷糊 2018-11-18 下午6:54

    2)

  • 迷糊的头像
    迷糊 2018-11-18 下午6:54

    wy

  • black humour的头像
    black humour 2019-08-26 下午3:34

    这景观。。。。你把退思园转180度就是这个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