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水上看建筑
柳州是一座美丽的千年古城,碧玉般的柳江在广西喀斯特大地上冲刷出一块几十平方公里舟状岛屿,岛内外奇峰兀起,景色绝佳。奇石展览馆选址马鹿山公园东南角,背依山峦,前景开阔。园内有两座遥相呼应高百余米的奇峰,当地百姓形象地将高者呼为公马鹿山和矮者母马鹿山,最为逗趣地是母马鹿山西侧还有一座低矮浑圆的小山包被顺理成章地称之为马鹿蛋山。两山一高耸一低矮,一陡峭一浑圆,依偎在一起奇趣天成,和谐共生又对比强烈,大自然鬼斧神工的杰作。
▲奇石馆被兀起的奇峰环绕
▲奇石馆与马鹿蛋山
在建筑空间形体塑造上,将平面的矩形进行挤压斜切成平行四边形,在x与y的二维方向上运用拓扑学中的同胚变化原理将之分为十二份,同时这十二份之间带有分形几何的无规自相似的特点并兼具仿射自相似的特征,之后再把平面撕裂如同作地球的板块运动。三维中的z轴变化开始进入其中。板块本身作S形的高低变化,块体之间呈有规律的相同变化,同时在两个对立的方向上做相同又相反的自相似变化,板块从东南一侧起从曲到折,高度上从西南到东北由高至低作曲线变化。两股反向的力各自推动一端向对面作着自相似仿射变化,相邻的单元既相似又有各自的变化,随着单元的增多,原有的特征变化慢慢消失而又不断增加新的变化,一个不同以往的既矛盾又统一的新原型出现了。整个建筑体型呈现为前曲后折,山水一体的和谐变化。我们曾经习以为常的方即是方,圆即是圆的惯性思维被颠覆,这个不方不圆的形体不合常理而合乎逻辑。曲线与直线不再以对比的,机械的,刚性的欧式几何面孔出现,而是从同胚、同伦到非同胚等一系列的拓扑变换下作非线性的变化。我将这种新概念的原型称之为“流形”,一个从头至尾充满运动变化的并有两个或多个不同表现形式端头的形体,该形体表现的不是一个结果而是一个过程,一个包含有从线性到非线性变化的几何构成,兼具拓扑与分形的特征。
▲奇石馆体型呈前曲后折、与周围山水和谐变化
▲从后侧看建筑曲折形体
▲建筑体型后方的曲折变换
▲线性曲折变化
▲建筑体型前方体现水的动势
▲建筑形体的拓扑变换与非线性变化
▲线性与非线性变换
▲从广场上看奇石馆
▲从广场上看奇石馆
从文化角度来看,中国的山水文化中,高山流水从来就不是一个对立的概念,它是一种阴阳和合的世界观、哲学观和美学观。高山流水是世界万物的两面性的表现,二者之间是对立又统一并且可以互相转化。浊者为地,轻者为天的所谓天地合一。这种高山流水的思想不仅仅是文人理想的一厢情愿,它是古代人们对大自然的一种综合感受,也是我们在自然界可以大量观察到的现象。除了宏观上数不尽的的喀斯特地貌,还有广西来宾的纹石由于石质的软硬不均,在湍急的流水冲击下表面的花纹也会有流形的变化。这种水纹是石头在万年的水流冲刷下形成的特殊纹理,我称之为凝固的水。换个外在条件,高温下的熔岩也会呈现为液体状。这种高温下的特殊液体在温度的突然变化下刹那间凝固而成的的形状会依然呈现水的特征,依然充满流动感。上面所述的种种变化在几何上均属于拓扑变换或分形变化。
▲建筑与山、水、石
▲建筑正面体现水的流动感
▲建筑仿石纹理细部
▲光线透过表皮照进室内
马鹿山奇石展览馆的空间形体通过一系列的拓扑变换和分形几何的无规自相似与自仿射的变化,曲——水的典型特征,折——山的典型特征在一个形体中互不矛盾的和谐统一在一起,具有丰富惊奇的视觉效果。根据笔者的研究,建筑的流形与数学的流形在几何的本质上是一致的,学科不同,关注点不一样。区别在于一个是数学,一个是美学。
▲山的典型特征——折
▲水的典型特征——曲
▲奇石馆展厅
▲展厅
▲展厅走廊
▲展厅走廊
▲“流动”天花
▲整体内部空间
项目图纸:
▲总平面图
▲平面图
▲三层平面、南立面和剖透视
▲北立面和剖透视
▲剖面图
▲分析图
项目信息:
项目名称:柳州奇石展览馆
地点:广西柳州
设计人:张华
设计单位:天津大学建筑规划设计研究总院
建筑面积:16500㎡
设计团队:黄南北 王倩 孙晴雯 翟相涛 李倩 国青
张华建筑网站:www.zhanghua-a.com
评论列表(10条)
是不是有点刻意 感觉为了凹造型而忽视了一些功能 个人观点
为了外部造型 影响了内部空间结构的美感
我是高二小白,喜欢这个很久很久了,感觉无论是从外形与环境的搭配,还是内部的空间结构与展品搭配都挺美哒!下一个作品就是因为奇石馆才定的展览馆。我才学了半年建筑,感觉这个非常有灵性!希望我能在我的作品集里面也做一个像这样的展馆!(因为我是真的菜。话说我还是觉得对于展馆来说,立柱的排布与交通大多只能起到层与层之间的交互,空间的引导力主要还是来源于展品,展墙的分布。我就是喜欢这个哼╭(╯^╰)╮,口亨)
@愚蠢的焦焦焦波:高二就有作品集了?还说自己菜?
内部的空间一般甚至有些凌乱...为了正面的造型牺牲太多,感觉都没有在管侧面和背部,只能说比较天朝特色
感觉会迷路
立面图看着神似重庆大剧院
这个几何变换能看懂,,但是感觉不到美感,,是我水平还比较低吗,,感觉就是su里面建造一个不规则体然后做梯步拉伸再立起来的感觉,,
强扯到概念和堆砌的手法,单纯从美学方面看,建筑形体和细节处理看着令人感到别扭,感觉像是大一大二新生的处理手法,丢天大的脸啊。
@AaronLennon:这样说是不是有点过了?
@……:实话他线性与非线性的变化 我感觉很突兀 而且最主要的曲线我没感到美感 当然只是外形的个人意见
这个馆从已建成开始就面临着一个问题,就是屋面漏水,每年都要修缮,屋面交接的节点没处理好
总感觉比例上很难受,让人感到不安
它外部可能是想做出一种山的感觉,但是在这种结构下,总感觉有点突兀,没有那种山石的神韵,包括他的自然采光,这样结构应该可以利用自然光,都是在照片上看不出这点(不知道是不是照片角度的问题)
感觉强行拼接,虽然建造技术很棒,但怎么看都觉得很丑,不耐看
这是建了一坨屎呼应那两个尿壶吧?
@罗哈哈:作为同行,请保持对建筑师最基本的尊重。
从镜头上看确实美观好多,实地上看做工有点糙,人视角度体会并没有那么深刻
强烈的性暗示....
@终成恶龙。:怎么说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