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安缦
对于很多设计酒店的朋友来说
都可以说是赫赫有名
▼
自1988年创立至今
安缦总共于全球20个国家经营着30家酒店
客房从不超过50间,并且几乎零差评
▼
它不仅仅在中国
开辟了顶级酒店的一个新天地
还成为了酒店设计的风向标
改变了我们对当代设计美学的认识
▼
然而,就是这样一个精致优雅
高贵到不食人间烟火的安缦
居然看上了北京十八环开外的一处农家乐??
▼
漫步乡间,薄雾中
枝头柿子正红
▼
走进田园,乱草间
老大一个南瓜
▼
幽岚山下,草木丰茂
阳光照出透心凉的绿
晕染在空气之中
▼
陶醉在自然之中的你
寻到一个挂着牌的酒家
▼
结果映入眼帘的——???
这断壁颓垣破砖烂瓦
里面真的不是公鸡打鸣,母鸡下蛋?
▼
不错的,这就是安缦设计师的最新力作
火遍北京朋友圈的民宿
【姥姥家】
俗话说得好,凡事不能看外表
你不走进去看一看
怎么能知道,这确实就是个农家乐呢?
▼
老旧的木梁
布满了凹洞、刮痕
▼
宁静的午后
一只松鼠溜进院子
捧起玉米棒子偷嘴
▼
真是人与自然和平相处啊!
是不是很想抬脚就离开?
客官你请慢一慢,请你到里面来看一看
毕竟不是所有的农家乐
都会有这么大的落地窗
▼
也不是所有的农民房都会脑洞一开
就给你配备一间小型的影音室
▼
更可况农家乐的卫生间,可没有全景天窗
能让你和星星一直深情对望
直到相看两厌
▼
毕竟不是所有农家乐的设计师
都曾负责主持设计安缦酒店——金雷
本就对改造老宅兴趣深厚的他
这一回“盯”上了王奶奶的老土房
▼
白墙映着暖暖的灯光
几张颇具设计感的桌椅板凳
就勾勒出现代的极简风格
▼
在墙壁上打出一块土墙
配上一个光照下的吧台
就是一个带着腔调的小酒吧
▼
大面积的落地玻璃
让老宅子充满了温暖的阳光
▼
但透过窗子一望
却院子依然是那个院子
老屋依然是那个老屋
▼
内外的极大反差
叫人恍若置身某个结界
但这正是安缦改造家酒店的宗旨
——就是尊重原址的根
保留当地文化的原汁原味
金雷的设计改造,无疑“很安缦”
▼
王奶奶已经90多岁了
她16岁过门之后
便守着这座老土房
守过了风风雨雨,岁月沧桑
▼
金雷刻意没有拆掉那土得掉渣的大门
也没有动房子外观的一砖一瓦一根梁
为的就是保留老人家记忆里的温度
▼
一块块石头叠起来的墙垣
金雷也一点没动
老人家依然可以晒晒柿子,晒晒玉米
晒晒发丝儿,晒晒老腿
晒晒尘封在脑海里的旧时光
▼
院子里横的那一张躺椅
仿佛能让我们看到奶奶
颤巍巍地从木门里走出来坐上去
摇着蒲扇一扑一扑
在夏虫的清鸣声中
为我们讲述过去的故事
▼
作为一家有着安缦水准的民宿
姥姥家的配置可是一点都不含糊
总共虽然只有6个房间
每一个都让人的心里敞敞亮亮
▼
每个房间都会留出一块老土墙
让房间透出一股原始的亲近感
就像是一位饱经风霜的老者在守护着你
让你在寂静的山里也能睡得安心
▼
置物架上的木质八音盒、樱花味的糖果罐竹篮里的羊毛毡公仔浴室里的澳洲有机护肤品牌Sukin的洗护用品
洗手台上的木质皂液器,原木牙刷
即使在乡间,也能享受低调的奢华
▼
人们在姥姥家来来往往
为独守老屋的王奶奶
带去了久违的热闹
▼
姥姥家为过往的旅客们
精心准备丰盛的乡间美食
香甜可口的红薯、南瓜、玉米、甜酒酿
都是久违了的田园风情
▼
红砖大灶蒸煮的手工馒头、花椒叶窝头,当地清新甘甜的山泉水卤的手工豆腐,当季精选的有机蔬菜,秘制的蘸酱料
三餐虽不是高档餐厅里的极致精美
却有着最接地气的朴实风貌
▼
最地道的老北京炸酱面
是传统的手作美味
浇上特色的风味打卤
好吃到连舌头都打颤
▼
如今的姥姥家充满欢声笑语
上了年纪的老木门都像是要返老还童
▼
推杯换盏之间
天南海北都成了一家
▼
一座酒店最成功的地方
不是它的设计有多么高级
而是它充分关注到了
住在这里的人的精神需要
▼
姥姥家就是这样
温暖了一个又一个离开家的人
▼
就算是破旧的老木门
也能给人以温存
▼
10/24《从设计到运营,6位大咖带你玩转民宿设计》
http://www.archcollege.com/course/tele/325.html
课程设计师介绍:
金雷
隐居乡里设计总监
曾做为设计团队主要成员参与过美国犹他安幔吉里酒店(with Rick JoyArchitects)
分享课题:怎样设计民宿可以省钱又性感/麻麻花的山坡项目设计理念、选材施工详解
陈长春
远方网 创始人
隐居乡里 创始人
山楂小院、姥姥家、麻麻花的山坡、黄栌花开、云山石屋民宿创始人;
擅长互联网营销、民宿选址及文创产品制造、民宿淡季营销。9年乡村度假产业营销经验。
分享课题:山楂小院如何创造北京民宿入住率神话
感谢 日本设计小站 授权分享
欢迎关注他们的微信公众号
微信号:japandesign
评论列表(3条)
这个。太赞了
这个设计,让我感动!
如何在最大限度中保留原有,这个做的很好。让我最有感触的一句话是:从窗口望去,仍是那个老院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