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中心 我的学堂 我的旅行 退出账号

中国广元千佛崖摩崖石刻保护设施试验段

THAD清华建筑设计院 THAD清华建筑设计院

作者:清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 文化遗产保护中心

图片1.png

四川广元千佛崖摩崖造像始建于1700年前,由于风化严重,2014年国家文物局首先审批通过了针对一小部分石窟的试验段工程,要求探索一种有效保护使其避免遭受风雨侵蚀的方法。设计延续了四川地区为石窟建设窟檐的传统,以监测数据为基础,利用现代建筑技术提供更有利于保护的物理环境,并使其融入整体景观环境。

IMG_2316.jpg

IMG_20311.jpg

IMG_2712.jpg

试验段的23个窟龛位于距嘉陵江面36米高的崖壁上,用地面积仅410平方米。此处,夏季雨水多,冬季河谷风强,光照充分,石窟的保护不利。

建筑的第一设计目的是保护好石窟。从2012年开始,我们采集了大量环境监测数据,经过分析这些数据,确定了在最大限度保持其原有自然环境条件(包括石窟外部及其赋存崖壁温湿度情况的同时隔绝雨水、降低风速缓解西晒带来的崖壁温度剧烈变化的设计目标。

IMG_2335.jpg

项目的第二个目的是实现建筑与景观环境的协调,因此,在调研当地其他石窟传统窟檐和村落、民居的基础上,确定了与山崖环境协调以及与其所在地域文化景观协调设计目标。

IMG_2327.jpg

IMG_2088.jpg

针对这两个目标,具体解决方案如下:

由于石窟是存在于自然环境中,一面是空气一面是山体,影响保护效果自然因素条件非常复杂。大量的监测数据和近80年的经验和教训也已证明,对于摩崖石刻类文物最积极的保护方式是在隔绝雨水的情况下,最大限度地保留原有的自然因素,使其缓慢朝有利的方向改变。这样需要保护建筑在空间开放和封闭之间把握平衡。

最终我们选择建造一层可以均匀透气的表皮,为石窟提供能呼吸“皮肤”——瓦幕墙系统作为建筑的整体表皮——包括墙身和屋面,确保了空间通透性。它首先遮挡了雨水和西晒的直射阳光,并降低了经过窟龛表面的风速,于此同时,瓦幕墙系统形成的半室外空间又能使内外空气以恰当速度得到充分流通。解决了传统窟檐因局部通风不畅导致该部分长期温湿度过高造成残损问题。为了保证夏季自然通风,也根据通风计算模型在西立面上开设洞口,而建筑的南侧全部敞开

IMG_2392.jpg

IMG_2428.jpg

IMG_2173.jpg

IMG_2545.jpg

IMG_2437.jpg

IMG_2862.jpg

IMG_2828.jpg

此建筑以当地最普遍的建筑材料——,作为主要材料,既是屋面,也是墙面。它的色彩与崖壁相近,很容易融入崖壁环境。此外,瓦面在当地的气候环境下会生出青苔,使建筑更好的融入自然环境并具备了生长的意味。

当地的川北民居,多为瓦屋面、深色木柱结构,根据山形地貌随形就势分布。我们也延续这一特点,借鉴原生聚落与环境的色彩关系——深灰甚至黑色的瓦墙面、绿色的植被和棕灰色岩石,使建筑融入周围崖壁环境与当地文脉。

为了最低限度干扰文物本体,建筑结构生根于崖壁的平坎,悬臂系统形成保护棚罩,甚至不碰触石窟所在的崖壁,同时为减少施工对石窟所在崖壁带来的扰动,采用了深18米的人工挖孔桩,作为悬臂的根基。

IMG_2930.jpg

IMG_2482.jpg

IMG_2721.jpg

IMG_2740.jpg

除了保护,这座建筑,还具有展示和阐释遗产价值功能,因此,在建筑中设置了多媒体盒子,用多媒体手段同时近距离讲解石窟的价值,也为未来更先进的阐释手段预留了可能性。

IMG_2609.jpg

IMG_2100.jpg

IMG_2274.jpg

IMG_2229.jpg

IMG_2575.jpg

IMG_2535.jpg

此工程是我国在石窟保护领域第一次尝试采用综合的现代建筑技术手段解决保护问题,是一次很有挑战性的尝试。到目前为止监测数据表明这座建筑很有效的保护了石窟,同时它也为观赏者提供了更多的角度,建筑本身也成为了一处有趣的景观,吸引了很多年轻人来观赏古老的摩崖造像。

图纸

总图.jpg

总平面图

一层平面图.jpg

一层平面图

二层平面图.jpg

二层平面图

立面图.jpg

立面图

剖面图.jpg

剖面图

项目信息

项目名称:中国广元千佛崖摩崖石刻保护设施试验段

项目地址:中国四川省广元市利州区嘉陵江东岸千佛崖风景区

设计周期:2009-2012

建设周期:2014-2015

建筑面积:410平方米

造价:630万人民币/2014年

事务所名称:清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 文化遗产保护中心

设计团队:崔光海,安心默,李京,马智刚

0条评论
THAD清华建筑设计院 THAD清华建筑设计院

作者:清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 文化遗产保护中心

media@archcollege.com
建筑学院来稿须知 关闭
感谢您的关注与支持!我们非常欢迎各类投稿。
几点简单的来稿须知,望您耐心读完。
来稿要求如下:

● 作品类稿件

1、高清项目实景照片/效果图/模型照片/手绘草图
2、高清技术图纸,如:分析图/主要平立剖/总平面/关键节点详图
(图片要求:无水印,格式为JPG,图片分辨率72,宽度大于1200像素)
3、详实的设计说明800字左右(word格式)
4、真实准确的基本项目信息
5、如有项目视频,请提供高清项目视频
6、贵司的LOGO、官网相关信息。(用于注明文章出处及作者)

● 其他稿件

1、配图清晰且无水印图片
2、内容有趣有料,文字流畅通顺。
3、作者姓名,若有公号请提供公号名称及LOGO
我们的编辑将在收到稿件后的3个工作日内审稿并与您取得联系,如果没有刊载也会在3个工作日内您答复。
投稿邮箱:tougao@archcollege.com
如有其他疑问请加微信: jzxy-yz
建筑学院 建筑学院

建筑学院APP

为建筑师而打造的精品应用

点击下载
close
社交账号登录
close
close
close
欢迎加入【建筑学院】
快去完善你的个人信息吧!
完善资料
等下完善
clo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