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中心 我的学堂 我的旅行 退出账号

10000亿级海绵城市建设工程——各方意淫抗涝的美梦终将被洪涝冲个稀烂

2017.07.26 | 
环保水圈 环保水圈

作者:山少爷
原文链接

近年来,有一个概念在学术、环保、市政、景观等领域都很时髦——海绵城市。尤其是在天降大雨的时候,必是焦点话题。最早的时候,这个概念只是学者、教授在讲堂上的时髦词汇,后来成了个别城市的试点工程,而现在摇身一变竟然成了政府重金打造的抗涝神器。

 国务院在《关于推进海绵城市建设的指导意见》中提出,“到2020年,城市建成区20%以上的面积达到目标要求,到2030年,城市建成区80%以上的面积达到目标要求。”按照这一目标,2020年需要改造12200平方公里。海棉城市建设成本大约为1.5-1.8亿/平方公里,所以到2020年海绵城市建设市场规模可达1.8-2.2万亿。我国自2015年启动城市地下综合管廊和海绵城市建设试点以来,截至2017年4月,海绵城市建设试点项目已建设面积420平方公里,完成投资约544亿元。全国已有370个城市提出海绵城市建设专项规划。


事态的发展竟是如此的荒谬。


事实上,所谓的海绵城市只不过是一场专家意淫科研成果、政府意淫防洪抗涝、企业意淫发财的闹剧。


海绵城市从出现以来就是个不伦不类的概念,横向上,只是美国的“低影响开发”(low impactdevelopment ,后来更名为“绿色基础设施”,green infrastructure),和澳大利亚水敏感性设计,欧洲的可持续城市雨水管理变种而来的舶来品;纵向上不过是杭州西湖、北京颐和园、南京玄武湖等生态湖的专家化版本、学术化版本。


20170717_152320_105.jpg 

什么是海绵城市?“专家”给出的标准概念是:


海绵城市是指具备像海绵一样,在适应环境变化和应对自然灾害等方面具有良好“弹性”功能的城市,下雨时能够吸水、蓄水、渗水、净水,并在需要时将蓄存的水“释放”并加以利用。通过将自然途径与人工措施相结合,在确保城市排水防涝安全的前提下,最大限度地实现雨水在城市区域的积存、渗透和净化,促进雨水资源的利用和良性水循环。一方面解决城市雨水集中排放造成的内涝严重,管网瞬时压力过载的问题;另一方面提高雨水利用率,缓解城市缺水的问题;此外,还可以促进生物多样性,缓解城市热岛效应。

整个海绵城市的概念是一个包括了很多不同设计的大集合,比如绿色屋顶(green roof),雨水花园(rain garden),人工湿地(constructed wetland)这种让我们的水泥森林变的美美的大自然元素。让城市居民更亲近“green and blue",也就是绿植和干净的水体,在繁忙的城市生活里能感受到一些惬意。


这完全是各方共同意淫下的美好梦境。总结起来就六个字“吸收——净化——利用”。而政府看上的就一点——解决内涝。至于景观、生态等锦上添花的东西,在现阶段中国的大部分城市就甭扯这个淡了。

20170717_152320_106.jpg 

前几日湖南暴雨橘子洲被洪水贯穿


海绵城市能够大行其道,无非以下几方面的原因:


1、解决城市内涝最直接有效的方法就是重修排水系统。然而太贵,我国刚刚一只脚迈入小康,表示换不起。就想在不大兴土木重修地下排水管网、尽量减少投资的前提下解决城市内涝。于是,就推出了海绵城市。

2、企业一看,“海绵城市”是撬动十三五城市基础建设投资的支点,一平方公里投资1.5-1.8个亿,一个城区就能拉动上百亿投资,又有钱赚了,绝对支持,大呼领导英明。这种情况下,海绵城市不过是某些人套取政府资金的说词。

3、专家、学者一看,施展才华的时候到了,丢下手头的科研,纷纷来建言献策了。

4、民众不懂内幕,在各种忽悠下开始憧憬“海绵城市”是实现水生态,水环境和人居环境和谐相处的一种新的城市发展模式。未来将是一片满目皆绿,处处有荷塘,开门有蛙声,屋顶种菜墙壁种葡萄的景象。


政府急匆匆推行的海绵城市建设,问题到底在哪:


问题 1:盲目套用、生搬硬套


海绵城市借鉴自北美和西欧的相关思想和经验,但却没有学到精髓,也没有中国化。这些地方地下排水设施本来就修的不错,城市排涝基本上靠排水系统,这一理念更多的是发挥景观、生态方面的作用,是锦上添花的。而我们现在是拿人家的零食当正餐吃了,怎么能吃饱,怎么能营养。

另外,具体的气候差异也比较大。例如西雅图,很多学者喜欢拿这个城市作为案例,说明海绵城市的有效合理性,并作为将其引入我国的论据。然而比较尴尬的是西雅图属于温带海洋性气候,全年都是绵绵细雨,我国极少区域属于温带海洋性气候。西雅图一个月的降雨量,都赶不上武汉夏季一场典型大暴雨的降雨量。


问题 2:无本之木、粗放武断


之所以说这个事情荒谬,是因为定量、定性的可能性探讨还不足以支撑这个概念,说简单点就是不科学。

跟水敏城市不一样,河道改造的成功经验大家积累的多,水文的定量分析研究也比较成熟。而海绵城市实际操作面临的复杂性、科学性和功能性的挑战不是一个量级。
需要定量的分析报告才能去执行,这包括但不仅仅包括:

1、各个精细地块的设计最大降雨量、流向、特点。

2、当前软硬质地表对应的雨水阻滞能力,对比对应的各种”海绵城市“策略下的单位

块的雨水阻滞能力,实施的可行性。

3、针对现有设施和降水记录的调研与数据报告。

4、基于以上数据的降雨滞——排数学模型。

5、在数学模型指导下的规划设计策论。

如果没有定量数模,那么问题到这一步就尖锐了。我怎么知道一场暴雨会在特定的街道或广场产生多深的积水呢?流速又是多少?为了将这个积水降低到不影响城市生产生活的程度,我需要多大的软质种植空间?多少规格的草沟?多少口宽底宽的地表径流?多高常水位的蓄水区域?多大下渗率的地面铺装?找坡坡度该定多少?

这些都还没有人做出来、更谈不上成熟,在没人做出定量研究、没有数据支撑的情况下就大面积铺开,这种冒失的举动无异于把钱投入了一片汪洋之中。


问题 3:南辕北辙、不得要领


小雨不愁,大雨没辙。这是国内的海绵城市面临一个窘境。而事实上,通过海绵城市抗洪抗涝本身在方法上就是错误的,明明就是城市排水管网没做好,硬要拿海绵城市来充数,这是典型的头痛医脚。多数人都低估了防洪排涝的难度,高估了海绵城市建设的效果。海绵城市对于缓解城市内涝贡献远不会像想象的那般大,毕竟把城市比拟为海绵只是个形象的比喻。

关于这一理念,美国叫低影响开发,澳大利亚叫水敏感性设计,核心都是针对城市景观、生态的,是锦上添花的玩意儿,拿来对抗内涝真是扯淡。

有人认为,我国城市迅速扩张,城镇化从无到有,导致硬化地面和广场较多,由此带来了城市内涝、雨水渗透等问题,所以海绵城市的建设有着极其重要的必要性。这种说法逻辑完全不通,极不专业。城市内涝的主要原因是排水系统没做好,而不是地面硬化导致的。内涝发生在大雨、暴雨的时候,即便是在完全没有地面硬化的区域,降雨的速率都远大于下渗的速率,基本上可以忽略,也就是说内涝跟地面硬化半毛钱关系都没有。所以,以此作为海绵城市解决内涝的支撑点根本不成立。


20170717_152320_107.jpg 

日本大城市地下的排水通道


此外,不管是否拿来抗涝,海绵城市还有许多容易忽视但不容忽视的问题:比如水质的检测和管理问题;大面积的投入下,后期运维管理的成本问题;我国大部分城市人口密集,城市中大面积的海绵体带来的溺水等安全问题;道路变窄带来的交通拥堵问题;滋生蚊虫的问题等等。

海绵城市建设就是一场众人意淫、劳民伤财、浪费时机的闹剧。所以,不要再意淫了,不要再急功近利了。省下这些钱去建排水系统吧,罗马不是一日建成的,一年不行就十年,十年不行就二十年,这是唯一的路径,也是最好的途径。一百年前德国人在青岛建的排水系统就是例证,每一个发达国家地下的排水系统就是例证。


感谢 环保水圈 授权分享

欢迎关注他们的微信公众号

微信号:njrjt2014

qrcode.bmp

13条评论
Quanhong
Quanhong 2017-07-27 23:22:48 回复 1

海绵城市是一个系统结合传统排水的庞大工程,这是一个理念,还在不断摸索的研究的过程中,作者说法一不客观而不讲理论支撑三不理解概念,对于这种文章,好处就在于对于管理者的警示和对媒体画风狂乱的肆意走偏宣传,但是更希望更专业的有科研工作者来质疑,而不是这种草根什么研究也没做过的下三滥肆意咬狗.

Temo
Temo 2017-07-27 11:22:12 回复 0

拜托能不能结合案例说明下,橘子洲有做海绵吗,为了黑而黑有意思吗

空盒儿 2017-07-27 08:56:37 回复 0

我大东北一年有半年在零下,现在大量上马海绵城市,是,夏天下中雨以下规模能看出点用来,采用了透水做法路面的确实不存水,但是冬天材料的冻融和基层的冻涨怎么办?况且还就做到垫层以上,上边透水了,下边都是原来的夯实土基层,又不是系统的雨水收集或导流,只能说效果有限。想要解决排水问题最简单粗暴的就是加大排水管径,哪怕一段一段的改,年年市政改造挖开了换采暖管道、供水管道就不见换排水管道,也不加大管径,当政者只为自己任期考虑,也不考虑城市整体发展,十年之后什么样谁要管,五年我就换届了.......

桶桶
桶桶 2017-07-26 23:56:25 回复 0

说真话 赞一个

。
2017-07-26 17:52:39 回复 0

国家去年就发行了 海绵城市相关图集,作者真的是不懂装懂, 微信被喷的不能自理,建筑学院还转这个,小编能审核一下吗?

。
2017-07-26 17:50:37 回复 0

怎么会转载这么没营养的文字,海绵城市不是用来抗洪的,这种文章到处传播负能量,不看也罢。

杰克哈尼
杰克哈尼 2017-07-26 14:22:51 回复 0

太过偏激了

江户时代
江户时代 2017-07-26 13:07:11 回复 0

日本这个看过专门的纪录片。花了大笔的钱做的地下排水蓄水设施。也真的起到了作用。

爱☆屋 2017-07-26 13:05:24 回复 0

都是学术讨论,但我觉得作者的思想有些偏激了。并不是说海绵城市就忽略了城市排水管网,而是希望城市水资源治理更加生态化。怕不是政府只看中了其洪涝管理功能,而是作者死抓住这点不放对整个海绵城市理论进行攻击。我也能理解作者提到的现在海绵城市建设中的一些问题,但罗马确实不是一天建成的,需要我们不断的改进和完善。感谢你对海绵城市提出的建议,你这样的人多了,我们才能做得更好!

Edward :The
Edward :The 2017-07-26 12:12:17 回复 0

青岛下水道的梗都被辟谣了还用……

Lvch 2017-07-26 09:42:04 回复 0

回复 Quanhong: 第三个逗号前的观点,不是和作者的差不多吗...怎么突然喷起自己来了

Quanhong
Quanhong 2017-07-26 07:48:55 回复

专业学者早就说了,光靠海绵城市是不能完全解决问题的,必须综合加上灰色设施协同功效,作者愤青吗,理论极端化,自己不了解本质,大家只能呵呵了

Quanhong
Quanhong 2017-07-26 09:20:30 回复 0

回复 Lvch: 因为作者文中例举的例子是站不住脚的,首先海绵城市是减轻城市内涝带了负面影响,其中涉及到对地面径流的过滤与储存并非完全使内涝消除,其次,橘子洲头的洪水被淹所产生的问题是设计伸缩问题,海绵城市的宗旨并非杜绝洪水,洪水和内涝其实应该看成相对两个问题,人类无法控制洪水,相反完全是洪水消失生态自然论中并非绝对的好处,而是对可控范围的把调,感谢作者这样的人的质疑,但是不了解事情本质且论据不能充分支持自己的观点,这边我只进行学术方面的反驳

Lvch 2017-07-26 09:42:04 回复

第三个逗号前的观点,不是和作者的差不多吗...怎么突然喷起自己来了

Quanhong
Quanhong 2017-07-26 07:48:55 回复 0

专业学者早就说了,光靠海绵城市是不能完全解决问题的,必须综合加上灰色设施协同功效,作者愤青吗,理论极端化,自己不了解本质,大家只能呵呵了

环保水圈 环保水圈

作者:山少爷
原文链接

media@archcollege.com
建筑学院来稿须知 关闭
感谢您的关注与支持!我们非常欢迎各类投稿。
几点简单的来稿须知,望您耐心读完。
来稿要求如下:

● 作品类稿件

1、高清项目实景照片/效果图/模型照片/手绘草图
2、高清技术图纸,如:分析图/主要平立剖/总平面/关键节点详图
(图片要求:无水印,格式为JPG,图片分辨率72,宽度大于1200像素)
3、详实的设计说明800字左右(word格式)
4、真实准确的基本项目信息
5、如有项目视频,请提供高清项目视频
6、贵司的LOGO、官网相关信息。(用于注明文章出处及作者)

● 其他稿件

1、配图清晰且无水印图片
2、内容有趣有料,文字流畅通顺。
3、作者姓名,若有公号请提供公号名称及LOGO
我们的编辑将在收到稿件后的3个工作日内审稿并与您取得联系,如果没有刊载也会在3个工作日内您答复。
投稿邮箱:tougao@archcollege.com
如有其他疑问请加微信: jzxy-yz
建筑学院 建筑学院

建筑学院APP

为建筑师而打造的精品应用

点击下载
close
社交账号登录
close
close
close
欢迎加入【建筑学院】
快去完善你的个人信息吧!
完善资料
等下完善
clo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