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中心 我的学堂 我的旅行 退出账号

回乡下建房开民宿,该怎样抗震?[实用技术贴]

2017.08.12 | , ,
微设计 微设计

原文链接

20170811_190134_000.jpg


8月8日21时19分,四川阿坝州九寨沟县发生7.0级地震,震源深度20.0公里。截至9日早上9点30分,地震已造成13人死亡、175人受伤。

通过网友传达的现场情况,亿万中国人的心在颤抖着:


20170811_190134_001.jpg 

20170811_190134_002.jpg 

九寨沟天堂洲际酒店画面

 

20170811_190134_003.jpg 

现场车子被砸画面


20170811_190134_004.jpg 

现场人群


地震灾害学业内人士常说:“杀人的不是地震而是建筑”。相关资料显示,地震中人员伤亡总数95%以上,是由房屋倒塌造成的。可见,有效的防震建筑,对于减免地震造成的人员伤害以及财产损失是非常重要的。

我国是一个多地震的国家,地震基本烈度6度及其以上地区,占国土面积79%以上,其中绝大部分属农村。本世纪发生在我国造成灾害的地震,有近1600次,现在乡村自建房越来越流行,很多人跑到乡下开间民宿,或者盖栋养老的房子。由于没有相关部门的审批程序,自建房的建设过程相对随意,所以针对此类住房抗震知识的普及至关重要,防患于未然,才是对生活最好的尊重。

 

今日微设计小编整理了,乡村自建房抗震的基本常识,很基础,也很实用,和大家一起借鉴学习:除了乡村自建房的基本常识之外,小编还整理了世界上几种先进的建筑物抗震科技,在文章的第二部分,懂抗震的设计专业人士,可以直接划屏至第二部分观看哦~


 

20170811_190134_005.jpg 

一、房屋震害

地基基础不牢,结构强度不足,建筑材料不合格,施工质量差是房屋遭受地震破坏的主要原因。

施工粗糙,建筑质量差都可能加重地震灾害,主要表现在以下两方面:

1、内外墙只留直槎,无拉结;墙位不正,墙体歪斜;箍筋间距太大;工程接缝处理不当等。

2、包心柱,带刀灰、立砖立砌空斗承重墙等都是错误落后的施工方法。

 

二、选址和地基

1、选择地势较开阔平坦,土质坚硬的地方建房,避开河湖、池塘岸边和不稳定山坡。

2、根据场地条件修筑不同类型地基基础,所用材料应达到:砖≥MU7.5,混凝土强度≥C10,砂浆强度≥M5,毛石为坚硬块状。

 

640.webp.jpg 

 

三合土,顾名思义,是三种材料经过配制、夯实而得的一种建筑材料,不同的地区有不同的三合土。但其中熟石灰不可或缺,三合土存在于没有水泥或水泥奇缺点年代,所以,说三合土中有水泥是不对的。

我国的地质存在大量的“亚粘土”俗称“黄土”“红土”。在有泥土地地方,三合土地材料为:泥土、熟石灰、炉渣。经夯实,可增加其密实度,而且粘土颗粒表面的少量流行性二氧化硅和三氧化二铝石灰中的氢氧化钙发生反应,生成不溶于的水化硅酸钙与水化铝酸钙,将粘土颗粒胶结起来,提高了粘土的强度和耐水性。

水泥 、沙或幼石粉、小石(大多用10、20公分)

主要比例有:1(水泥):1(沙或幼石粉):2(小石)-此比例力度最强, 1:2:4 ,1:3:6

当然还有更多,那些是专业配制了。


640.webp (1).jpg 

640.webp (2).jpg 

3. 用置换法、加密法、设置地基圈梁等方法处理软弱、松散地基土。

 

640.webp (3).jpg 

640.webp (4).jpg 

三、 不同结构房屋的抗震措施

(一)砖混结构房屋

1. 平立面布局合理

1) 房屋高度和宽度之比不应大于表1所列。

2) 横墙间距不应大于表2年列。

1

640.webp (5).jpg

2. 承重墙

1) 砖的强度不小于MU7.5。

2) 砂浆配比正确,其强度宜高于M5,详见表3。

3) 砌砖要讲究章法,不能留直缝,墙体平直而没有歪斜。

3

640.webp (6).jpg

3. 设置圈梁

烈度6度和7度可隔层设置,超过7度必须层层设置圈梁,可视情况选择以下三种类型之一:

640.webp (7).jpg 

1)钢筋混凝土圈梁,即在同一楼层面高度,沿纵横墙浇注一个闭合的钢筋混凝土梁。其配筋要求见表4。

4

640.webp (8).jpg

*基础圈梁纵筋不小于4φ12

2)配筋砖带圈梁,在靠近楼板面附近,于所有纵横墙上面敷设2φ12的钢筋,满铺砂浆,再砌两皮砖,又再敷设2φ12钢筋,满铺砂浆,然后继续向上砌筑。

4. 构造柱的设置

在施工时,于纵横墙交汇处预留缺口,浇注钢筋混凝土柱。


640.webp (9).jpg 

640.webp (10).jpg 

640.webp (11).jpg 

640.webp (12).jpg


5. 5. 屋盖和楼盖与墙体连结牢固

措施:现浇钢筋混凝土楼板或屋面板,要求楼板伸进纵横墙的长度不小于120毫米。


640.webp (13).jpg 

6. 门窗应设置过梁

7. 突出屋顶的装饰物与顶圈梁要有牢固的连结

640.webp (14).jpg 

注:4φ10表示要用4根直径为10毫米的钢筋,其余类推。

 

(二)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房屋

这类房屋技术较复杂,应请具相应资质等级的设计施工单位建造,它由梁、柱、楼(屋)盖、填充墙组成,要求平立面布局简单、均匀、规则。

 

1. 柱的施工要求

措施:

1)柱中线与梁中线应尽量重合;

2)配筋率:中柱、边柱不小于0.5%,角柱不小于0.7%;

3)混凝土强度不低于C20。


640.webp (15).jpg 

2. 梁的施工要求

措施:

1)梁宽不小于柱宽大的1/2;

2)梁截面高宽比不大于4;

3)顶、底面通长钢筋不小于2φ12;

4)混凝土强度不低于C20。

640.webp (16).jpg 

3. 节点的施工要求

措施:

1)纵筋搭接方式和长度适中,锚固牢靠;

2)切实保证节点区混凝土的密实性;

3)在设防烈度8度以上地区,节点附近箍筋间距宜加密至150毫米以下。

640.webp (17).jpg 

640.webp (18).jpg 

640.webp (19).jpg 

4. 填充墙的施工要求

措施:

1)砂浆强度不低于M5;

2)沿柱高每隔500毫米配置2φ6拉筋,且伸入墙内至少700毫米;

3)墙体与梁、柱要紧密结合。

注:MU7.5砖块材料试样中心抗压强度为7.5Mpa

M5砂浆材料试样中心抗压强度为5.0Mpa,其余类推

C10混凝土试样中心抗压强度为10Mpa,其余类推

640.webp (20).jpg 

(三)、单层硬山搁檩房屋

1、 纵横墙、隔墙

措施:

1)砂浆强度应在M5以上,砖的强度不低于MU7.5;

2)纵横墙交接处要咬砌,并配拉结筋;

3)隔墙宜作踏步式砌筑到顶。

640.webp (21).jpg 

640.webp (22).jpg 

640.webp (23).jpg 

640.webp (24).jpg 

2. 屋盖

措施:

1)檩条和墙、檩条和檩条间都必须有可靠连结。

640.webp (25).jpg 

640.webp.jpg 

640.webp (1).jpg 

640.webp (2).jpg 

 

2)屋架与屋架之间要加支撑;

3)两端山墙要用墙缆拉结

 

[第二部分]

 

除了乡村自建房的基本常识之外

小编还整理了世界上几种先进的建筑物抗震科技

和大家一起欣赏

 

1、悬浮结构

 

绝大多数建筑物都不是你所见到的样子,为了稳固,在表面之下还有地基以及利用地基建设的地下室。然而,地基/地表建筑一体化的结构在抗震方面并不理想,当发生足够强大的地震时,地基被挤压和振动造成的形变足以对地表以上的建筑带来灾难性的破坏。

 

工程师入场了,带来了一种充满创造力的新结构——悬浮结构:将地表建筑和地基分离开来,中间加上由培林(bearing)组成的「悬浮层」,当地震袭来时,地基发生的剧烈晃动对地表建筑造成的影响将被极大地减小。

 

640.webp (3).jpg 

 

地震多发国家日本的工程师更加时髦:建筑的传感器感知到地震波,在半秒钟内启动一个压缩装置,将地表建筑和地基之间的充满高压气体,让建筑物真的「浮」在地基之上。地震结束后,压缩装置开始泄压,房屋又能恢复到原来的地基结构之上——没人受伤,地表房屋也没有遭到破坏,皆大欢喜。

 

2、减震器

 

你最熟悉的减震器在汽车里:简单来说,这是一套由弹簧和液压系统组成的结构,能够将汽车行驶当中产生的震动吸收转化,从而让驾驶和乘坐汽车的人感觉舒服一点。如果没有减震器,那么当你开车路过减速坎的时候可要小心点了,因为每一道坎都足以让你的脑袋顶穿车顶棚……

 

640.webp (4).jpg 

 

建筑工程师将减震器应用到了建筑当中。和汽车当中大部分垂直放置的减震器不同,建筑物当中的减震器水平或倾斜放置在每一楼层当中,当地震发生时建筑物的扭动使得楼层之间产生水平方向的动能,而减震器将动能的一部分呢吸收转化为热能,从而降低了这种动能对建筑物带来的撕裂效应。

 

3、阻尼器

 

你去过台北 101 大楼吗?如果去过的话,那你一定对楼顶金色大球印象深刻吧?101 大楼还推出过以这个大圆球为原型的吉祥物「Damper Baby」。其实,大圆球是 101 大楼的「定楼神球」——风阻尼器,学名叫做 Tuned Mass Damper(调谐质量阻尼器)。

 

640.webp (5).jpg 

640.webp (6).jpg 

 

对于 101 这样的摩天塔状大楼来说,不需要地震,当风力达到足够大时就足以对建筑物产生形变,使得居于其中的人感觉到「震感」。而大圆球被放置在楼顶,当外力作用于建筑物的时候,建筑物的摆动产生的能量会被传导至大圆球,而大圆球的质量刚刚好可以在建筑物整体摆动时,由于惯性的作用向相反方向摆动,从而中和建筑物的形变。

 

是不是很好玩?

 

4、可更换钢连梁「保险丝」

 

燃烧自己,保卫生命。

大多数人的生活中可能只见过空气开关了——还记得以前的保险丝吗?

保险丝可以承受一定程度的电流,而当电流强度超过额定情况时,保险丝就会熔断,从而将整个电路切断,保护电器进而保护人身安全。

工程师将保险丝的逻辑应用到了建筑当中。钢架结构建筑物由于金属的特性本身具有一定的弹性,从而可以吸收一定程度的震动能量。除了钢结构之外,建筑工程师还将在整个建筑物从头到脚用垂直的可更换钢缆「缠紧」。这些钢缆就像皮筋一样,可以将整个结构受力。当地震发生时,钢缆可以吸收相当大一部分的动能,保持建筑物的结构端正。

 

640.webp (7).jpg 

一旦受力过高,钢缆会向保险丝一样崩断,将能量释放给钢结构以及其他的钢缆。就像保险丝一样,钢缆是可替换的——勒紧自己,保卫生命!

 

5、地震波「隐形衣」

 

地震不是简单的地面来回震动,它没你想象的那么简单。震源发出地震波,具体体现为地表以下内部传递的实体波,和更复杂的、多种波型经过多次折反射在地表传递的表面波。

 

地震波,和光波一样,都是一种波。人们总是憧憬着隐形衣的问世,光可以直接穿过这种材质,不会让掩盖在材质后面的人或物显现出来(可以参考《碟中谍 4》里伊森·亨特和他的伙伴班吉在克林姆林宫地下室通道里曾经使用过的「障眼幕布」,虽然实现原理不同,不过效果差不多,见下图)。

 

640.webp (8).jpg 

然而这种材质的物料,从组成的粒子大小和例子的排列结构上都十分特殊,以至于现实生活中非常难以实现……

 

所幸,地震波相比光波来说,因为频率、波长等参数的关系,想要实现「隐形」更容易一些,更何况隐形根本不需要那么严格,只需要将地震波偏振到其他方向,即可让「隐形衣」所保护的建筑免受地震波的波及。

 

640.webp (9).jpg 

 

2013 年一次试验中,法国科学家在 5 米深的地下用点阵的方式排布了一系列直径 0.3 米左右的高强度塑料材质的圆柱。从地表下传来的地震波的动能,在进入之后被锁定在了这个结构当中,然后被平移到了结构的外侧,从而有效降低了结构上方的建筑物所接受到的动能。

然而,一种型号的「隐形衣」往往只对特定频率的地震波有效,而真实情况中的地震波往往是多种多样的。前面提到的表面波才是造成伤亡的最大原因,而这种结构对表面波几乎没有效果;更何况这种结构本身就很脆弱,在对抗大地震时自身也脆弱的不堪一击……

但,有效果总比没效果好,对吧?



感谢 微设计 授权分享

欢迎关注他们的微信公众号

微信号:land-2013

qrcode.bmp

6条评论
雨剑一
雨剑一 2017-12-09 10:08:55 回复 0

回复 : 没登录他为什么可以写评论?

。
2017-10-30 17:07:26 回复

你没登录

。
2017-10-30 17:07:26 回复 0

回复 Neo: 你没登录

Neo 2017-08-13 19:30:47 回复

为什么不能收藏

别分析我
别分析我 2017-08-14 06:57:00 回复 0

有多少学设计的不是担心画图 不是担心做模型 而是担心地震 房子塌了死的人比在空地的多 是要偿命的 有种转行的冲动#业内吐槽

别分析我
别分析我 2017-08-14 06:54:22 回复 0

有多少学设计的yin

Neo 2017-08-13 19:30:47 回复 0

为什么不能收藏

Neo 2017-08-13 19:21:45 回复 0

微设计 微设计

原文链接

media@archcollege.com
建筑学院来稿须知 关闭
感谢您的关注与支持!我们非常欢迎各类投稿。
几点简单的来稿须知,望您耐心读完。
来稿要求如下:

● 作品类稿件

1、高清项目实景照片/效果图/模型照片/手绘草图
2、高清技术图纸,如:分析图/主要平立剖/总平面/关键节点详图
(图片要求:无水印,格式为JPG,图片分辨率72,宽度大于1200像素)
3、详实的设计说明800字左右(word格式)
4、真实准确的基本项目信息
5、如有项目视频,请提供高清项目视频
6、贵司的LOGO、官网相关信息。(用于注明文章出处及作者)

● 其他稿件

1、配图清晰且无水印图片
2、内容有趣有料,文字流畅通顺。
3、作者姓名,若有公号请提供公号名称及LOGO
我们的编辑将在收到稿件后的3个工作日内审稿并与您取得联系,如果没有刊载也会在3个工作日内您答复。
投稿邮箱:tougao@archcollege.com
如有其他疑问请加微信: jzxy-yz
建筑学院 建筑学院

建筑学院APP

为建筑师而打造的精品应用

点击下载
close
社交账号登录
close
close
close
欢迎加入【建筑学院】
快去完善你的个人信息吧!
完善资料
等下完善
clo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