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中心 我的学堂 我的旅行 退出账号

周榕 | 有关中国建筑评论的当代思索

建筑档案 建筑档案

作者:档案记录人
原文链接

以文字纪实,以对话启发。这里是《建筑档案》对话现场!

 

本期对话嘉宾:清华大学建筑学院副教授

 

周榕  

 

640.webp (57).jpg 

中国目前处于建筑飞速发展的浪潮中,各类风格的建筑层出不穷,有惊世骇俗的鸟巢国家体育场、央视新大楼,但也不乏糙赝浊流。何为好?何为坏?普通大众无法做出合理评判,需要通过建筑评论家用敏锐的眼睛、细腻的语言,清晰的洞察建筑本身的意义以及建筑与其他因素相互之间的关系,秉持理论的基本立场和原则,进行坦诚的评判和分析,进而赋予建筑一定的价值。

 

摆脱设计师的角色 

 

周榕原本所学专业是建筑设计,步入建筑评论行业是一种“机缘巧合”。2002年他写了一篇关于埃伯斯沃德图书馆的文章《异度空间》,当初并不是有意识评论建筑,只是以一个案例来具体阐述建筑的空间,讨论不同空间之间的关系。从这篇文章开始,他无意中踏入了建筑评论的大门。

 

640.webp (58).jpg 

2004年张永和设计的北京柿子林会所完工,周榕应邀写一篇关于建筑的评论文章。

 

这是他有意识写的第一篇建筑评论文章,摆脱建筑设计师的角色,作为中立的旁观者,既不从建筑师的角度谈欲望,也不从使用者的角度谈功能,而是以批判者的角度去审视。他清楚,只有这样才能投入全部的能量,生发出新的认知层面的意义。

 

如果说,《异度空间》一文是通过不同于传统物理空间的角度切入空间讨论的话,那么,评论柿子林会所的文章则找到了建筑深层的本体生成逻辑。

 

在这篇文章中,周榕将建筑纳入到历史框架中表述,揭示出建筑自身的意义和张永和对当代中国建筑思想的历史性贡献。这篇文章也使得张永和本人有所感悟,他写出了建筑师本人都未必深思过的问题,对建筑意义的生发提供了一个全新的阐释结构。

 

建筑评论的资格 

 

直观地“看”,建筑所呈现的是某种“闭门推出窗前月”的状态,令人很难理解其内在逻辑。如果单纯从形式和功能的角度去分析建筑,也仅仅是建筑“评价”而非“评论”。“建筑评论”是立足于建筑的另一面,一个建筑师不经常去或从未到过的站点、以不同的视角去看待建筑。大部分建筑师在繁忙的建筑实践中,很少会主动思考建筑在不同空间维度、时间维度内的意义。

 

640.webp (59).jpg 

“建筑评论”与“建筑评价”的区别在于,“评价”是走向封闭的结论,而评论或“批判”为建筑注入新能量,打开了更多认知上的可能性。

 

真正的建筑评论有一定的门槛要求,建筑评论人朱涛说过:“做建筑评论,最起码你要能看懂剖面图。”——这是专业门槛的要求。

 

但要强调的是,想要成为建筑评论人:

第一,你对于世界的认知复杂度和思想辨识度要远远高于实践建筑师。建筑创作宝贵的一点在于,它需要解决大量的实际问题,因此评论人需要在思辨的智识能力上需要超越建筑师才能够与后者大量的实践工作达到某种平衡;

第二在知识储备上具有足够的广度和厚度,这也是建筑师的弱项;

第三,对世界的认识理解要有足够的高度。建筑师只有牺牲对世界的高度化把握,才能使建筑作品接地气,所以一个建筑师很难同时具备高度和地气。很多建筑师试图做建筑评论会颇感力不从心,因为认知冗余度的不足使他无法提供比评论对象更多样的思维可能性;

第四,要有宽广的眼界,能够完成职业建筑师无法做到的事情,才有足够的能力和评论对象达成相互匹配的批判关系。

 

640.webp (60).jpg 

从事建筑评论,会无形中逼迫自己进行很多具有替代性的、另类的思考,这就使得自己无法与建筑师站在同一条战线上。

 

要想做好建筑评论工作,需要在思想上达到三个不同的认知层面:

第一,要能看出建筑师已经想到并做得出色的地方,这是赢得话语合法性的基本条件。建筑师的建筑设计包含很多巧思,这是建筑师预留的陷阱,如果不能准确判断,那无法进入建筑专业认可的合法层面;

第二,要能看出建筑师想到却没做到的地方,如果看出了这个层面的内容,便进一步增加了话语权的分量;

第三,要能看出建筑师没有想到的其他可能性,这是建筑评论对于建筑师而言最宝贵的价值所在。

 

思想的外化 

 

“作为一名建筑评论人,逻辑至关重要,保持逻辑的一致性也很重要,不能将逻辑变成诡辩术,否则会把建筑推向极度抽象的模式,如何将建筑评论在抽象与具象之间保持平衡,是我一直试图把握的。”

 

640.webp (61).jpg 

建筑评论人每次呕心沥血的创作都像一次蜕皮,如同和建筑师在智力上进行博弈,只有这样才能让建筑师体会到思想的价值,才能让读者更深刻地理解建筑和建筑师。

 

中国存在大量快速复制的形式主义建筑,这些建筑的思想空间太过狭小。因此周榕对待建筑和建筑师有非常严格的选择标准,对于自己的文字他也有很严重的“洁癖”,不会在自己署名的文章里随便“评论”。

 

每一篇文字都是思想的外化。

 

每一次写作都需要耗费大量精力——“板凳要做十年冷,文章不写半句空”,如果文章不能提供清晰的思想结构,无法给读者三个以上富有启发性的思想点,他永远不会交稿,这也是他为什么向来以“拖稿”著称的原因。在当下这个浮躁的时代,生产文字很容易,但想要把思想点变成话语结构和思想结构,用生动的文字形式涌现出来并直指人心,这是非常艰巨的任务。

 

640.webp (62).jpg 

作为一个坚定的“因缘主义”者,周榕有相对恒定的评价体系,但没有确定的结构,对于他来说,只有和所评论的建筑师和建筑作品进入一种“纠缠态”,才能生产出有价值的思想产品。

 

每一个建筑师都是一个封闭的自己,因此周榕尽量避免选择用采访的形式收集材料,在这种固有套路里很容易被迷惑。他通过阅读建筑师的文字,实地考察建筑师的建成作品来寻找他试图发现的点位。每一个建筑作品都是建筑师思想的现实载体,具有一定的生命力,透过建筑本身会观察到思想所存在的蛛丝马迹,所以眼睛是收集素材的第一要素。

 

 

理论融于实践 

 

建筑评论分为普及层面和专业层面。

 

专业建筑评论门槛高,国内从事这个行业并且能够发出强有力声音的人屈指可数,很多博士生、留学生也尝试写建筑评论,但他们的文章只是一味进行知识罗列和思想转述,没有太多对真实世界的独特认识和理解。这些知识或许可以形成有逻辑的理论体系,但如果只是停留在一个纯知识层面去论说建筑则很难产生现实的说服力。

 

640.webp (63).jpg 

如果从普及层面来考量建筑评论,其存在也至关重要。它能够为行业注入新鲜的血液,拉近行业与大众之间的关系。

 

 理论与实践是两条平行轨道,理论具有封闭性,它会自行走上自主性轨道,朝着内卷化发展。

 

理论过于体系化会呈现出虚无状态,因为它不懂实践,无法像建筑一样以具体的实存带动根本性发展。理论更像是知识分子的思想玩具,一个心爱的精致玩具是不允许别人触碰的,别人无法与你共同分享,相反也无法影响到他人,所以理论再精致也无意义。

 

建筑师不需要过度体系化的理论,面对社会上各种复杂的因素,建筑无法用抽象的概念来应对,如果用纯粹的理论模型指导实践,最后会把现实世界磨灭。

 

640.webp (64).jpg 

“过于精致和缜密的理论结构都非常有害,建筑理论与真正的哲学思辨相比很粗糙,而对于现实来说与后者同样缺少一个开放的态度。我不会单纯考虑体系化的理论建构,反而更加关注思想作为一种活跃的能量如何介入实践之中。建筑评论最宝贵的是作为一种能量媒介,它的作用是打开建筑师的思想和眼界,而不是在结构里面漫无目的地徘徊,失去它存在的现实意义。”




  感谢 建筑档案 授权分享

欢迎关注他们的微信公众号

微信号:jzda001

qrcode.bmp

0条评论
建筑档案 建筑档案

作者:档案记录人
原文链接

media@archcollege.com
建筑学院来稿须知 关闭
感谢您的关注与支持!我们非常欢迎各类投稿。
几点简单的来稿须知,望您耐心读完。
来稿要求如下:

● 作品类稿件

1、高清项目实景照片/效果图/模型照片/手绘草图
2、高清技术图纸,如:分析图/主要平立剖/总平面/关键节点详图
(图片要求:无水印,格式为JPG,图片分辨率72,宽度大于1200像素)
3、详实的设计说明800字左右(word格式)
4、真实准确的基本项目信息
5、如有项目视频,请提供高清项目视频
6、贵司的LOGO、官网相关信息。(用于注明文章出处及作者)

● 其他稿件

1、配图清晰且无水印图片
2、内容有趣有料,文字流畅通顺。
3、作者姓名,若有公号请提供公号名称及LOGO
我们的编辑将在收到稿件后的3个工作日内审稿并与您取得联系,如果没有刊载也会在3个工作日内您答复。
投稿邮箱:tougao@archcollege.com
如有其他疑问请加微信: jzxy-yz
建筑学院 建筑学院

建筑学院APP

为建筑师而打造的精品应用

点击下载
close
社交账号登录
close
close
close
欢迎加入【建筑学院】
快去完善你的个人信息吧!
完善资料
等下完善
clo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