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学院
作者:天华江南建筑设计
无锡,一座秉承东方美学意蕴的城市。

充盈江南之水乡温婉,
耕织东方之典雅气质,
绵延历史之文化底蕴。

『佩缤纷繁饰兮,芳菲菲其弥彰』

『文心雕翥,东方美学』

【溯 源】
『传承历史,营造人居典范』
梅村古里为吴文化起源之地,梳理传统文化脉落、传递历史的厚重与深邃为本案之使命。樾者,家道之传承也,以致文脉之不衰而繁昌。


无锡·寄畅园平面
『设计分析——建筑空间』

对于人类的居住理想,中国园林式空间意境上追求人与自然关系的融合,在空间序列的递进中营造充满美感的空间层次变化。

将传统意境和现代风格的运用,用现代设计来隐喻中国的传统。在售楼处的空间营造上汲取了无锡园林的诸多手法。

『塑造城市界面 创造城市空间』

建筑是微缩的城市,有义务完善城市的空间结构。建筑的使命完成了自身价值的同时,城市空间结构也得以实现。
『开放社区之心,点亮城市空间』
以邻里中心与幼儿园作为社区中心,由中轴线将氛围延伸至整个社区。邻里中心,是社区文化、生活的未来中心,结合商业满足日常生活需求的同时,引导共享交流的生活方式。入口广场为社区提供公共交流的场所,打造具有活力的城市界面。

@ 体量生成

@ 体量切割

@ 空间推敲

@ 功能落位

建筑由四部分组成,第一部分是前庭,包括入户的大门和水景设计;第二部分是中庭和接待;第三部分是内庭枯山水;第四部分是后院。整体形成围合式院落布局。
【造 就】
造,以文雅典集的建筑外观,
就,以山水气质的场所空间,
以江南水乡的风情为句章,
编制景致雅韵的时空对白。
前庭
『庄严礼序,造就归家仪式』
『名显威仪,尽显家族门风』


门庭知礼序,建筑鉴人居,院落阅风雅。
作为示范区的主入口,通过体块进退的组合,形成层次递进,体量感十足,彰显出建筑整体的气势。
中庭
『中庭沿袭中式传统的格局』
『含蓄内秀,不失尊邸气韵』

行人的视线通过对景的设置引入到庭院内部,广场内的对景与红妆提点精神,而水景的引入柔化的庭院边界,与飞调的屋檐形成空间上的呼应。


建筑整体大气,建筑主色调在黑白之间,立面温润体现了东方美学的气韵。视觉风格如传统水墨,构图大气与留白精巧,光影变化之间,形成层层退晕的韵律。
内庭
『枯山之水,彰显美学意境』
『师法自然,尽显天人和谐』

枯山水的景观打造隐喻的东方内省的人文精神,建筑围绕中庭,落地玻璃窗与景观形成良好的互动。光线的变化经由庭院空间漫渡到室内,人的活动又由室内延伸至庭院。
在此,空间界面隐退,建筑与自然相互渗透。

后院
『怡然小院,适宜小憩』
『花木一席,茶趣一方』
『在明静的院落空间,体验一份闲情逸致』


项目信息
项目名称:吴樾东方·社区生活体验中心
项目地点:江苏 无锡
项目规模:157018㎡
体验中心建筑面积:1621m²
竣工时间:2018.07
业主;保利江苏房地产发展有限公司
建筑方案设计:南京天华江南建筑设计有限公司
项目总控:张婧,周昂昂
设计团队:王明,严硕,韩青秀,王亮,张鑫
景观设计:棕榈园林股份有限公司
室内设计:北京紫香舸国际装饰艺术顾问有限公司
施工图设计:江苏博森建筑设计有限公司
建筑摄影:曾江河 刘晨
©版权声明
本文由 天华江南建筑设计 投稿授权建筑学院编辑发布,如有转载请联系原作者,长期接收各类作品,资讯投稿。
总感觉不是「东方美学」,叫房地产美学差不多,文案也是一如既往的地产广告风呢。因为如果说这种作品真的达到了所謂的「承继传统,东方风范」那么文案中为何对「东方」或「江南」二字几乎一句不离?可以说中国园林的中心是自然,而建筑只是做点缀的,然而此「体验中心」和所謂的自然營造是否背道而驰呢?相似的产品中国有很多了,在生活中我也看够了,archcollege上也看了很多了,然而依旧是在空间或者形式上体验不出什么东方感,感觉还不如上世纪的单位大院有中国感,或者是自然感。正如前几天的某篇文章所说,中国的住房设计与开发模式真的是需要改变。
这个不是售楼处?
大门的照度不够,天黑下来就是局部亮,整体都是暗的。
可能我等格调太低,就算浓浓的地产风我觉得做的也很好。实在被怼的不行我不禁想起了那句“你行,你上?”
回复 Koheletus: 认同
本站就有很多很好的案例,不提日本的当代建筑,或者中国的改造案例(这些估计比从零开始容易很多吧),几个礼拜前介绍的崇明岛的那个文化活动中心,还有乡建院设计的安徽财神庙等我个人感觉有种很朴素的感觉而且又很中国。这个项目的问题我感觉追根结底是与我国的地产开发模式有关,公共建筑上面可以做到创新,而住宅这方面相比下实在是太千篇一律。
抛开配图描述有误之外,就其设计本身我觉得还是非常不错的。
这中国古典园林的图是苏州留园 你给变成无锡寄畅园???
回复 建筑学院: 本站就有很多很好的案例,不提日本的当代建筑,或者中国的改造案例(这些估计比从零开始容易很多吧),几个礼拜前介绍的崇明岛的那个文化活动中心,还有乡建院设计的安徽财神庙等我个人感觉有种很朴素的感觉而且又很中国。这个项目的问题我感觉追根结底是与我国的地产开发模式有关,公共建筑上面可以做到创新,而住宅这方面相比下实在是太千篇一律。
那么您认为在空间或者形式上很好地体现了东方感的现代建筑是什么样的?或者有实例的可以举例一下。
讲真,,这个也算好吗。。
看不出所谓的东方美学在哪里
满满的地产风格
回复 Koheletus: 请问一下,您有关于东方美学,空间或者形式上东方感的较好案例吗?能推荐一下吗
总感觉不是「东方美学」,叫房地产美学差不多,文案也是一如既往的地产广告风呢。因为如果说这种作品真的达到了所謂的「承继传统,东方风范」那么文案中为何对「东方」或「江南」二字几乎一句不离?可以说中国园林的中心是自然,而建筑只是做点缀的,然而此「体验中心」和所謂的自然營造是否背道而驰呢?相似的产品中国有很多了,在生活中我也看够了,archcollege上也看了很多了,然而依旧是在空间或者形式上体验不出什么东方感,感觉还不如上世纪的单位大院有中国感,或者是自然感。正如前几天的某篇文章所说,中国的住房设计与开发模式真的是需要改变。
回复 Koheletus: 那么您认为在空间或者形式上很好地体现了东方感的现代建筑是什么样的?或者有实例的可以举例一下。
总感觉不是「东方美学」,叫房地产美学差不多,文案也是一如既往的地产广告风呢。因为如果说这种作品真的达到了所謂的「承继传统,东方风范」那么文案中为何对「东方」或「江南」二字几乎一句不离?可以说中国园林的中心是自然,而建筑只是做点缀的,然而此「体验中心」和所謂的自然營造是否背道而驰呢?相似的产品中国有很多了,在生活中我也看够了,archcollege上也看了很多了,然而依旧是在空间或者形式上体验不出什么东方感,感觉还不如上世纪的单位大院有中国感,或者是自然感。正如前几天的某篇文章所说,中国的住房设计与开发模式真的是需要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