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间里建筑设计事务所
作者:空间里
△项目视频©空间里
△场地附近的树林 ©朱润资
前哨村位于崇明岛的北部,从1968年开始围垦至今已41年。前哨湾艺术部落便坐落于此,意图通过“艺术旅游”这样一种形式让崇明岛发展出新兴的文化经济产业。图书室原先是一栋破败的平房,为前哨小学校舍。校舍年久失修已经成为危房,受当地政府委托,我们在拆除后的原址新建一座图书室,同时兼备咖啡馆的功能,作为服务于前哨湾艺术部落的配套设施。
△校舍原状©空间里
2020年5月的初次踏勘现场之后,我们被前哨湾大片的苗木林所吸引。漫步其中,可以感受到城市生活中难得一见的与自然的亲近。
“ 如何用具象表现抽象?”
“如何通过建筑氛围让人感受自然意境?”
设计试图将这种树林的自然景象转译为建筑氛围,在现实与超现实、具象与抽象的转化中展现自然与建筑的和谐共处。
△苗木林环境©空间里
△英国超现实主义画家 玛格丽特·吉利斯
△设计概念 ©空间里
在回工作室的路上我们无意间碰到一辆载满了木桩的卡车,作为河道设施材料的柱子启发了我对“人工树林”的想象。
△沿街立面 ©朱润资
在设计中,我们用杉木桩布置成“树林”, 消除了房子的固有几何形象,弱化建筑的外在边界,将周边的环境营造成像树林那样朦胧、虚幻、具有神秘感。
△木桩树林 ©朱润资
柱林共使用了300根木桩,直径是150mm和200mm两种规格,露出地面的高度有2.5m、3m、3.5m、5m、6m五个长度,利用近大远小、近疏远密的视觉原理进行巧妙布局,产生更大更深的视觉效果,使“树林”和“林深处”的图书室在一个狭小的场地内形成了纵深感极强烈的空间体验。
△建筑入口©朱润资
人在独特的空间再现手段和近大远小的生活经验同时作用下,能从无深度的画面中感受到空间的延伸和放大。
△穿过“树林”后回望©朱润资
穿过“树林”,是一段连接图书室和河畔庭院的过廊。在镜面墙的反射中,视觉里的空间边界似乎消失了。人、树林、河畔景色的相互反射,形成从非现实转化到现实的过渡空间。
△室内©朱润资
△北面的大落地窗©朱润资
△北面窗外的河岸景色©朱润资
长方形的建筑空间规整而通透,设计中没有做过多的分隔,以便适应运营中不同的功能需求。室内的桌凳等家具采用原木作为材料,结合大面积的落地开窗,将基地周边环境的自然属性容纳进建筑内部。
△南面的落地窗©朱润资
△南面窗外的“柱林”©朱润资
面向道路一侧的视野被柱林遮挡,亦隔绝了道路带来的干扰,室内空间更显静谧。柱林的影子投影在室内,在遮蔽午间强烈的日光的同时,也让室内充满了深处树林的氛围感。
△河对岸的树林图书室 ©朱润资
△雾中的北面窗景 ©朱润资
△雾中的过廊 ©朱润资
△雾中的树林图书室 ©朱润资
△雾中的树林图书室 ©朱润资
技术图纸
△建筑轴侧 ©空间里
项目信息
项目名称:树林里的图书室
项目类型:建筑、室内、景观设计
项目地点:上海市崇明区前哨村
主持建筑师:王少榕
项目主管/项目建筑师:祝佳雷、王少榕
设计团队:王少榕、王茵、张馨艺(实习)
业主:上海市崇明区文化和旅游局
项目造价:100万元
建成状态:建成
设计时间:2020年6月-8月
建设时间:2021年2月
建筑面积:178平方米
主要材料:杉木桩、杉木板、红砖
摄影:朱润资(部分照片为胶片摄影)
©版权声明
本文来自 空间里建筑设计事务所 禁止以建筑学院编辑版本转载,如有转载请联系原作者,长期接受各类作品、资讯投稿。
不拿来种蘑菇可惜了。。。
不是建筑师,不做评价,只说感受。喜欢这种带有一丝萧瑟的感觉 让人冷静 而看书这件事适合在冷静,情绪平稳的状态下进行。尤其在雾霭中隔着小菜圃看过去,既感受到烟火生气也有心向往之的神秘感。
很怪
雾中看一堆木桩总觉得很诡异,像某种陵墓
光头强的秘密花园?
很不喜欢 很讨厌 树木死了 既得不到它有用的去处 又献出了它的生命。
种树就太普通了,我觉得接着把木桩引入室内会比较好
哗众取宠罢了,真正好的建筑不是这个建筑本身有多怪异,而是这个建筑是否实用。
不如把树桩换成小树林,不更生态吗。。。
木桩的设计很新颖,给我也提供了不少思想感悟。光从内部往外看,这样设计很漂亮,从马路往基地看效果却截然不同,设计达到平衡并不容易。
GMP 前滩
没必要啊
从设计的角度讲 在建筑与环境之间 木桩像是一种过渡的存在
为什么不种一些真树,木柱真的和空旷的乡村不搭
种树它不香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