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中心 我的学堂 我的旅行 退出账号

建造:立足于现实-村里的隐山岚 / 合造社

合造社CLAB 合造社CLAB

作者:合造社CLAB

△©合造社

2018年,我们受私人业主的委托,为她在她的出生地——迤沙拉彝族村——的祖宅进行改造,用于待客和民宿经营。改造的这处宅院由六栋不同时期修建的建筑组成。项目取名为“隐山岚花园 ”。

和大多数乡建项目一样,隐山岚项目拥有一个美好的梦想以及和这个梦想无法对称的预算。作为建筑师,在这个项目中其中之一的挑战便是如何在有限的预算内去最大程度地实现业主的梦想。另一方面,现场的六栋建筑由于修建的时期不同,现场各栋建筑结构形式、结构保存状态不一致,建筑立面各异。如何将差异的现状宅院改造成为空间体验完整连续的现代民宿,构成了这个项目的另一个挑战。

我们的工作从对老建筑的结构评估和测绘开始,而这个项目的设计形成了我们对于乡村改造项目的“另一种经验”:和大多数改造项目针对建筑空间本身的手术不同,我们在评估原建筑结构并拆除已经结构损坏的建筑后,将设计的策略转到建筑本体之外;最终,我们保留了这些特色各异的原建筑,并在建筑之间“插入一个空房间”,从而创造了一个连续的体验界面。这一策略避免了对原建筑的整体拆建,降低了造价;同时这个被插入的“空房间”还和原建筑产生了新的关系,并重新定义了旧建筑改造后的新功能。---建筑师的话

△迤沙拉©合造社

迤沙拉村:一个古老的彝族村落

迤沙拉村是一个保留完整的彝族自治村,由驿站而聚居成村。历史上,村里大部分的建筑由夯土和木架建成。随着因时代而变迁的建造习惯的改变,砖混木屋架,粗糙的混凝土框架,也包括快速但简陋的钢架和彩钢板也随后加入到迤沙拉这个历史村落中。

△迤沙拉的建筑群体©网络

2010年左右,也许是为了保持这个民族村独特的历史气息,当地政府将所有房屋的可见面,一律涂刷成了洋红色,以此来模仿夯土建筑群的历史气息。然而乡村空心化的问题,却依然让这个在历史上曾经繁荣的驿站村落依旧衰败,红色的墙漆也无法唤回她在历史中独特而繁荣的景象。

△迤沙拉的村民©隐山岚

在当地彝语里,迤沙拉的意思是“水落下的地方”,在这个有着历史的彝族村落,独特的红墙青瓦,让它拥有“不一样色达”之说,生活在这里的人,清晨听着鸡鸣迎晨辉,白天奔跑在田野欢呼,傍晚迎着落日炊烟四起,夜晚伴着星空和家常入眠。

隐山岚项目就位于这个古老村庄中的一处院子。这座院子也正好历经了几次修建,它仿佛是迤沙拉村建筑和生活的一个小型却又完整版本的文本记录。

△迤沙拉©隐山岚

关于隐山岚

初遇隐山岚,是惊喜的,周围的山峦叠嶂,蓝天白云,原始的田园风貌远远地避开了城市的喧嚣,街头巷尾里传统的民风,村民们质朴的问候,都让人一瞬就爱上了这里。

“目前村子和很多空心村一样,进出人口倒挂,大量的青年外出,村子里留下的基本都是老人,姑娘们也都纷纷外嫁,男女青年比例严重失衡,村主任说我们也很想干好,可是一个是不知道怎么样干,另外一个就是虽然有时候外出学习看了别人的做法,知道怎么样干好,可是没有人挑头领着我们,我们也不敢干。

在很多地方都期待着能有大的资本进入给乡村带来改变,而又寻求不得并且被各种不落地忽悠的时刻,我在想能不能不要把希望都寄托在别人身上,能不能走一条自给自足村民共建的路子?我们有很多可以借鉴的例子,我也相信我们有很多可以愿意来帮助我们的人。” 

---来自于隐山岚主理人

△建筑师和主理人合照©合造社

隐山岚民宿的主理人和建筑师本是很好的朋友,一种共同的理念让大家聚集到了一起,做好一个建筑,有属于一类理念的状态是很好的,在项目的建造设计中不管是建筑师还是项目方都可以互相成长。

△改建前的隐山岚©合造社

设计的开始基于老屋的改建,整个过程中蕴含了对于自然、人文、空间结构的理解,在最大程度上尊重当地文化,将隐山岚和迤沙拉村相容,维持淳朴与朴素,在现代和古朴中权衡,对过去重塑,逐渐孵化出属于现代末与传统乡村文化的模式。

一个白色的空房间

9.jpg

△院子中的环境©合造社

10.jpg

△院子中的材质©合造社

一开始院子里有许多的表达,建筑的色块和构造上是比较复杂的。(材质、结构、颜色)。

11.jpg

12.jpg

△建筑改造平面图

于是我们在院子里的建筑之间“插入一个空房间”,并赋予白色,从而创造了一个连续统一的体验界面。

△一号楼二层空间改造为主人房©合造社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我们为民宿主人准备的这个特别的主人房。

一号楼二层空间在改造之前为空置状态,且并没有通达该空间的楼梯。大多数乡村建筑将这个空间利用做杂物堆放和隔热层。

建筑概念的“空房间”和一号楼交接处形成了一个通往这个空间的楼梯,我们将这一整层设计成业主居住和生活的空间。建筑平面为一个回字形,位于中间的是卫生间和淋浴间,也是设备空间,将建筑的三个开间的采光面开放给起居室、客厅、茶室、衣帽化妆间、卧室、浴室。

△改造逻辑:空房间和它的小伙伴们。

△整体关系:建筑最终呈现的形态。

△改建后的白房子空间©合造社

建筑关键词:结构、构造、材料、立面

22.jpg

△建筑平面

调整大小 23.jpg

△A-A原剖透视

调整大小 24.jpg

△A-A改建后剖透视

△A-A建成效果©合造社

调整大小 26.jpg

△B-B原剖透视

调整大小 27.jpg

△B-B改建后剖透视

△B-B建成效果©合造社

调整大小 29.jpg

△C-C新构造的剖透视

△C-C建成效果©合造社

立足于真实建造

△建造中的场地©隐山岚

立足于现实的建造,几乎成了我们工作中的一项指导原则。

虽然隐山岚项目在观念上的完成度尚可,但建造的精度并不高。低精度的建成作为一个结果,一方面是因为乡村建造的现实;另一方面也是基于这种现实,我们在观念上的主动选择。

△项目施工时©隐山岚

正是建造资源和预算的原因,我们主动放弃了更精致昂贵的材料(例如新建部分的幕墙);选择更简单的建造工序(例如裸露的砖墙);采用更直接的建造方式(例如新建客房裸露的钢梁和楼承板,将结构本身作为建筑表达)。而设计工作,也是针对这些主动选择制定策略和发展审美的过程。

△施工方朋友们合照©隐山岚

最后,项目的施工是由我们的一位老朋友来完成的。他们结合村里原始的材料,与当地的朋友们一起建造出了这个作品。

原始建筑状况

△改造前©合造社

1.大门外看到的柴房和2号楼现状(砖砌墙木屋架)

2.院门外的1号楼现状(砖混木屋架)

3.院内3号楼立面现状(夯土木屋架)

4.院内南看5号楼和后门

5院内南看后门和卫生间(12砖墙砌筑)

6.作为凉亭的4号楼(木结构/结构完整但需矫正)

7.作为马厩的6号楼(结构已损坏)

原建筑有很多老旧的结构已经无法使用。

建成效果 ©合造社

新建的钢结构全景客房照片和由原夯土木架结构改造的家庭套房二层卧室的照片。不同的结构,不同的材料,共享相同的理念:去除装饰,用构造本身作为建筑表达的手段。

室内设计与建筑整体设计遵循一致的原则,墙面也并未做过多的装饰,只做必要的清理与修缮。

在由原正房改建成家庭套房的二层看向新建的全景客房楼。

客房楼前部为公共卫生间,采用蓄水屋面做保温层,同时也为二层客房提供景观水面。

在由原正房改建成家庭套房的一层看向新建的全景客房楼。

新建的“空房间”外墙和家庭套房所在的旧建筑之间自然的形成了阳台,这是从公共空间到私密空间的缓冲带。“空房间”外墙的开窗也为套房内的客人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从旧建筑看向新建筑的窗景。

从套房入口的雨棚内看向套房的阳台和作为公共庭院的“空房间”。

阳光洒入咖啡屋。

从左至右为家庭套房阳台、中餐厅、通向后门的路径、上至二层全景客房的楼梯。

左为“空房间”西侧外墙与由原凉亭改造成的咖啡书吧之间的外摆区。右为左侧墙体为原院墙所保留的部分墙体,加固后成为“空房间”外墙尾端楼梯的支撑结构。

接待处。

从接待处看院子。

从院内向南看,咖啡外摆和新建全景客房。

建造既是现实的结果,也是作用现实的观念。

隐山岚并不仅仅是一个旧房改造项目,它是由一群关心乡村发展和古村落文化保护传承的建筑师、设计师、民宿主人和公益组织共同发起的乡建项目。旨在通过对在地的文化进行挖掘和实践,探索出一条适合本地的新乡村发展之路,村落和自然在民宿这个载体中极高融合。

隐山岚项目建成后,在第六届金瓦奖中获得了建筑空间铜奖。


 项目信息 

项目名称:隐山岚花园

建筑设计:合造社建筑设计事务所

微信公众号:合造社CLAB

设计时间:2018.05-2018.09

建成时间:2019.01

建筑面积:建筑780㎡

项目地点:四川省攀枝花市迤沙拉彝族村

主创建筑师:徐浪,陈东旭

设计团队:合造社

施工方:何飞和他的朋友们

业主单位:隐山岚民宿

摄影版权:合造社

项目类型:乡村建筑

 


1条评论
五岳祥云 2022-09-14 23:51:39 回复 1

不错

合造社CLAB 合造社CLAB

作者:合造社CLAB

media@archcollege.com
建筑学院来稿须知 关闭
感谢您的关注与支持!我们非常欢迎各类投稿。
几点简单的来稿须知,望您耐心读完。
来稿要求如下:

● 作品类稿件

1、高清项目实景照片/效果图/模型照片/手绘草图
2、高清技术图纸,如:分析图/主要平立剖/总平面/关键节点详图
(图片要求:无水印,格式为JPG,图片分辨率72,宽度大于1200像素)
3、详实的设计说明800字左右(word格式)
4、真实准确的基本项目信息
5、如有项目视频,请提供高清项目视频
6、贵司的LOGO、官网相关信息。(用于注明文章出处及作者)

● 其他稿件

1、配图清晰且无水印图片
2、内容有趣有料,文字流畅通顺。
3、作者姓名,若有公号请提供公号名称及LOGO
我们的编辑将在收到稿件后的3个工作日内审稿并与您取得联系,如果没有刊载也会在3个工作日内您答复。
投稿邮箱:tougao@archcollege.com
如有其他疑问请加微信: jzxy-yz
建筑学院 建筑学院

建筑学院APP

为建筑师而打造的精品应用

点击下载
close
社交账号登录
close
close
close
欢迎加入【建筑学院】
快去完善你的个人信息吧!
完善资料
等下完善
clo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