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中心 我的学堂 我的旅行 退出账号

南京江北市民中心 / MENG建筑创作院

ArchitectureDaily ArchitectureDaily

作者:MENG建筑创作院
原文链接

作为六朝古都的南京,其现代城市建设多集中于长江南岸。2015 年,为发挥南京在创新驱动发展和新型城镇化建设方面的示范效应、推动苏南地区建设和长江经济带发展,国家正式批复了江北新区的设立,启动了南京在长江北岸的大规模城市建设。江北新区规划面积近 788k㎡,核心中央商务社交区位于新区中心地带,以长江为界、老山为屏,是新区发展的启动区。除基础设施建设外,新区政府希望通过启动一系列公共文化建筑来加速中央商务社交区的发展,市民中心便是首批重点项目之一。项目选址于中央大道 ( 现名为定山大街 ) 与滨江大道交汇处的城市开放空间,位于新区门户位置,背靠中央商务社交区的超高层组团,与南京主城区隔江相望。基地是片区内南北向城市空间廊道的起点,具有独特的城市及自然景观,总用地面积约 5.5 h㎡,原计划新建建筑面积约为 5.3 万 ㎡( 后根据功能调整增加至约 7.56 万 ㎡)。

在竞赛之初,业主方希望将市民活动、公共服务、规划展示等功能集合一体,建设一座可服务于新区市民及企业的综合性建筑,并希望实现“城市客厅”的发展愿景。城市中传统的公共建筑由于功能单一、开放度受限,往往形式呆板且姿态高冷,相较于市井中真实而生动的多样性场景,公共建筑中的活动显得“正式”而“拘谨”。因此,我们希望在江北市民中心的设计中,既能展现出较高的城市可识别度,又能贴近市民真实的生活需求,从而营造出多样化的场景,使其成为城市活力的源泉。地为临近滨江 ( 长江 ) 风光带的三角地块,场地标高较长江堤岸低近 3m,如何化解高差矛盾,塑造开放、疏朗且亲近于人的场所,成为设计的关键点。方案以圆形为母题,柔化周边城市关系,并尝试将开阔的江岸景致通过自然的坡地景观延伸至基地之中,构筑了一条联系老山与长江、城市与市民的景观线索。大部分场地被设计为开放的城市公园,以蜿蜒的草地绿植、起伏的绿丘缓坡柔和了原三角形场地的人工边界,巧妙地将场地高差化解于连续的景观界面之中。不设围墙的理念使得市民可自四面八方便捷进入,从场地中获得丰富的空间体验。野趣景致与现代建筑融合碰撞,多样的市民活动也得以在此发生。

项目设计灵感来源于“缓缓开启的宝盒”,整体体量由两个直径 104m、高 16m 的巨型“圆盒”组合而成,两盒相叠后缓缓开启,塑造出鲜明的城市意象及开放的城市空间。从实际需求及使用效率出发,在下层“圆盒”中设置公共服务、市民活动、科普教育等功能,并与业主方一起对原设计任务书做出适当修正:增加了艺术展示、演艺培训、儿童科普、创意空间等更加贴近市民日常生活的功能,使其成为真正满足市民活动的功能集群。为表达地域特征,我们还在下层“圆盒”内部置入了一座富有东方意蕴的立体园林。小桥流水、亭台楼阁,通过开放通道与城市公园紧密相连,实现了内外延续的自然景致。廊,这一传统园林的要素,将培训、创意、科普、书店等现代功能串联到一起,形成了绕园而行、步移景异的独特体验;院,取代了传统的集散大厅,成为指定功能外的市民第二活动场所,也让园林显得开合有度。在尝试复原中国传统园林空间要素的同时,我们更期盼能创造一种现代与传统的对话。

上层“圆盒”为城市规划展厅,超长的扶梯直达其中,“展示”功能设置于此。为构建严谨的结构、建筑、空间逻辑,上层“圆盒”由对称的 4 组巨柱核心筒悬挑支撑,并于“圆盒”中心置入中庭。围绕中庭,以街巷空间模式组织功能,串联起实体模型区、数字沙盘区、各类常规展厅及配套的会议、办公等主要空间。人们可循着路径在大小不一、形式各异的空间中穿梭蜿蜒,犹如穿梭于延绵的街巷之中。凭借悬浮 16m 的高度优势,形成了富有特色的“空中展厅”。市民在此既可探究新区的未来,亦可远眺长江美景及南京主城风貌。上下两个“圆盒”均由白色百叶均匀包裹,在昼夜环境交替下,市民中心犹如缓缓开启的“月光宝盒”,呈现出轻盈且梦幻的形象,也激发了市民探索“宝盒”的兴趣。为方便市民生活,在原任务书基础上,我们在地下空间中增加了商业、餐饮、服务、配套等功能,并通过内外两个下沉广场将其两端与内院、广场相连,获得良好的通风采光,构筑了一个充满了生活气息的“集市”。复合业态气氛热烈,可实现全天候独立对外开放运营。不但成为有利的功能补充,也避免了传统公共建筑高冷、不接地气的弊端,实现了平易近人的市民服务与独特新颖的空间体验。

在设计过程中,我们始终坚持多样性场景营造这一创作初衷。城市中持久的活力往往发源于多样性空间当中,这种遵循着特定秩序的场景在古今中外的城市中皆有体现。如在《清明上河图》中:汴京的城市风貌和社会各阶层的多样生活被浓缩在郊野、园林、街巷、集市等连续的片段内,均质散现于二维画卷之上,其活力跨越千年依旧跃动于纸上。受此启发,我们尝试将属于东方的生活片段,在市民中心的三维空间中予以重构,以期能展现出南京独特的城市魅力。回顾设计,市民中心的主要功能以其公共属性及使用频率的递减,呈现出垂直分布的状态。而郊野、园林、集市、街巷等多样性场景营造,则让建筑内外形成了一个复杂多样的空间群落。当我们把这个形似中国古典宝盒的体量缓缓打开,人们便可自八方乘兴而来,或徒步郊野,或徜徉园林,或游走街巷,或流连于集市之间,传统的东方意蕴将从平面散点的画卷,重构于立体三维的建筑中,展现出南京厚重的历史及美好的未来。

项目在实施过程中得到了政府部门、业主单位及东南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中建二局等诸多参建单位的支持,攻克了多项技术难题:完成了我国首例超大重量、超大直径、刚柔结合型整体钢结构桁架提升工程;实现了“采用下吊点静力水准仪实现过程动态监测”技术的首次应用。另外,项目团队还协同专业单位研发了集塑形、遮阳、泛光照明及媒体幕墙等功能于一体的梭形铝制百叶 ( 专利 ),高度还原了“洁白、朦胧”的设计构想,使“宝盒”意向得以落地实施,并完整地呈现于城市之中。另外,项目团队还协同专业单位研发了集塑形、遮阳、泛光照明及媒体幕墙等功能于一体的梭形铝制百叶 ( 专利 ),高度还原了“洁白、朦胧”的设计构想,使“宝盒”意向得以落地实施,并完整地呈现于城市之中。


项目图纸

△总平面图

△一层平面图

△二层平面图

△三层平面图

△四层平面图

△剖面图

 项目信息 

建筑师: MENG建筑创作院

面积: 75614 m²

项目年份: 2020

摄影师:许昊皓

主创建筑师: 孟建民、杨旭、李优

设计团队: 吴长华、李莉佳、徐昊、郑清、刘文旭、李罗兵、赵仁才、章骁、钟先锋、韩宝峰、颛孙伟庆、祝莉、刘贺兵、孙杨、余志坚、吴慷、全泉、程岚、季同月、蒲君

施工图设计: 东南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业主: 南京浦口新城开发建设有限公司

地点: 南京


0条评论
ArchitectureDaily ArchitectureDaily

作者:MENG建筑创作院
原文链接

media@archcollege.com
建筑学院来稿须知 关闭
感谢您的关注与支持!我们非常欢迎各类投稿。
几点简单的来稿须知,望您耐心读完。
来稿要求如下:

● 作品类稿件

1、高清项目实景照片/效果图/模型照片/手绘草图
2、高清技术图纸,如:分析图/主要平立剖/总平面/关键节点详图
(图片要求:无水印,格式为JPG,图片分辨率72,宽度大于1200像素)
3、详实的设计说明800字左右(word格式)
4、真实准确的基本项目信息
5、如有项目视频,请提供高清项目视频
6、贵司的LOGO、官网相关信息。(用于注明文章出处及作者)

● 其他稿件

1、配图清晰且无水印图片
2、内容有趣有料,文字流畅通顺。
3、作者姓名,若有公号请提供公号名称及LOGO
我们的编辑将在收到稿件后的3个工作日内审稿并与您取得联系,如果没有刊载也会在3个工作日内您答复。
投稿邮箱:tougao@archcollege.com
如有其他疑问请加微信: jzxy-yz
建筑学院 建筑学院

建筑学院APP

为建筑师而打造的精品应用

点击下载
close
社交账号登录
close
close
close
欢迎加入【建筑学院】
快去完善你的个人信息吧!
完善资料
等下完善
clo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