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中心 我的学堂 我的旅行 退出账号

戳→传统设计院的6大痛症

2017.07.10 | ,
一注建筑师考试每日一贴 一注建筑师考试每日一贴

作者:一点资讯
原文链接

传统建筑设计院在近来似乎一直处于寒冬期,许多资质较新规模较小的设计院都难以为继,而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又有哪些呢?总结一下我们就知道,其实建筑设计院里面存在着许多的问题,每一个问题对现在的建筑设计行业发展都是很难跨过的绊脚石。


今天我们就来看看其中具有代表性的痛症。


20170706_202040_030.jpg 


案例1.“结局内定”的招标


这是一个在招投标阶段就被某管委会好心劝退的项目。当时所在单位的领导层打算投标这个项目,于是就安排了三个人:建筑主管,我,还有另外一名同事一起来做这个项目。人手腾出来后,紧接着就是组织现场踏勘。现场踏勘当天,我们来到其管委会办公室,跟管委会的相关工作人员聊了起来。当我们表明了来意后,其中一位主管领导就说了一些关于这个项目的来龙去脉,以及他的一些个人看法。总结起来,大概的意思就是:你们最好不要参与这次投标。


20170706_202040_031.jpg 


为他们内部已经有一家意向单位了,虽然他们没有明说,但基本就是这个意思。后来了解到,好像是一家上海的设计单位。听罢,在管委会办公室,我和主管四眼相望……接着,就匆匆结束了这次现场勘探,回到单位跟领导汇报了相关情况,然后领导表态,这个项目就此打住。从这个被劝退的项目,直接反应出政府在公共项目里的话语权,侧面反应出设计院在实际项目中的局限性。


很多项目的“内定”“内标”也体现出了政府项目里,普通建筑设计院连参与竞标的资历都没有,更多时候,这种“内定”是秘而不宣的,很多不了解其中缘由的建筑设计院辛辛苦苦的准备好了竞标资料,收获的却是注定不会被采纳的结局。


上面的这个事例,管委会还算“比较有良心”的机构,告知了其中的内幕,而无数个没有知晓这种内幕的建筑设计院还在兴致冲冲的参与着看上去很有设计前景的“招标”。


20170706_202040_032.jpg 


展开来讲,这种局限性充斥在各种政府主导的项目中,尤其在县一级的地方公共项目中,建筑方案的落地大都不是由设计院说了算,而是某些局长说的算,局长点头,大家就纷纷说好;局长摇头,大家就各种发难。这种由非专业的部门领导操控着建筑的设计源头,真的合理?更有甚者,少数主管领导为了让项目迅速上马,做出政绩,他们缺失最基本的时间概念,不论项目规模大小,都要求设计院在极短的时间内完成图纸。


案例2.“一切为了利益”


这是个私人开发商的商业建筑项目,更是个非常不靠谱的项目。说是私人开发商,其实据说就是光杆司令一个,没钱没人,空手套白狼。这个项目从前期到建筑方案不知道折腾了多久,直到我从单位离职,正式建筑方案仍然没有敲定。


20170706_202040_033.jpg 


依稀记得,前期接洽的时候,这位开发商就要求我们单位用最有能力的设计团队,用水平最高的建筑师,甚至要求把参与该项目的建筑师简历发给他确认,不确认不放心。建筑方案一路做下来,也不知改了多少稿,单位所有的建筑师基本都参与过。


偷面积,偷面积,一切为了偷面积!听说普通商业层高有限制,开发商就要求我们把建筑功能改成电影院,甚至让我们改成羽毛球馆。又听说江苏的商业项目,如果建筑有一部分做成供市民使用的公共空间,那这一部分就不用算容积率,于是开发商就让我们做一个这样的空间,报批时写城市公共客厅,待项目落成验收通过后再改造成商铺出租。


20170706_202040_034.jpg 


期间,有个小插曲,由于这位开发商实在是太难缠了,单位一名优秀的建筑师由于不堪其扰,差点离职了。不论是工作日还是周末,不论是白天还是深夜12点,这位开发商只要有什么想法就会立即联系建筑师,各种指示狂轰乱炸,要求建筑师马上改好,最好当晚就把调整后的成果发给他。


而最关键的一点,这位开发商,到现在,仍然,分文未出。第二个私人开发商的项目,直接反应出社会上的一些投机分子的投机行为。在这些人眼里,项目从来不是拿来深耕细作的,甚至连真实的项目都没有。他们的世界全凭套路,对上忽悠政府,对下忽悠设计院,尤其是后者,深受其害——要图必须给,要钱肯定没。


20170706_202040_035.jpg 


这类项目就像是阻碍设计院这台机器良好运转的腐锈,必须予以清理。很多无良商人为了获取更大了利益无所不用其极,想尽办法在设计中“向政策看齐”“向补助看齐”,仅仅在建筑设计环节就想尽办法能省则省,能赚就赚,那么在后续的施工中,又有多少投机取巧可想而知。


案例3.“不胜其烦”的投标流程


这是个废标的医疗建筑招投标项目,也是我以主创身份来把控整个项目方案设计。然而,却也是我离开这个行业的导火索——它让我失去了耐性。从接触到这个项目的第一天起,我就以争取中标的心态来要求自己,要求自己理性的分析建筑场地的各种制约条件,以更合理的方式优化功能布局。


20170706_202040_036.jpg 


结果,让人意外的是,这个建筑方案在开标当天,直接废标了。问题不在技术标,问题出在商务标——一个要求提供原件的文件,我们却提供了复印件。这一切,我们只能从自身找原因。更让人意外的是,开标的第二天上午,甲方打来电话,说他们认真地看了我们的方案,还是想用我们的方案,虽然它已经废标了。


考虑到它已经失去资格了,于是就提出有偿购买我们的设计方案,哪怕是为那家已中标的单位提供一种新的思路也好。尽管,价格不高,但我相信大家都是为了项目的未来着想,而且这也算是对我以及为此项目共同付出过的同事的一种慰藉吧。


20170706_202040_037.jpg 


第三个废标项目,反应的是现阶段设计行业的竞标机制。列举这个项目,不是想表达自己的设计方案有多好,更不是想为自己打抱不平。商务标出现差错导致直接废标,问题出在设计单位自身,这是不争的事实,该反思的是我们自己。


但,仔细思考这种竞标机制,真的是最合理的选优方式?就不能更简捷,更高效吗?到底是选择最优质的技术标,还是选择最符合招标书要求的商务标?有时候连招标文件本身的描述就模棱两可。封面到底要不要写正副本?要不要写设计单位名称?字体到底是黑体还是宋体……


20170706_202040_038.jpg 


有的项目从公布招标的那天到项目开标只有十天,时间为何安排得如此紧迫?很难想象这样能选出好的设计方案。这其中有没有利益瓜葛,很难说清楚。


20170706_202040_039.jpg 


低价竞标问题,各大设计院为了中标,让本来就不高的设计费一低再低,恶性竞争。这样只会大大降低设计及服务质量,原因很简单:设计院拿的设计费少了,利益层层扒皮,剩下落到中底层的设计人员手里能有多少?项目现场有问题,想让他们跑趟现场出出主意,能积极吗?没给施工方脸色看,就已经算是道德高尚了。


20170706_202040_040.jpg 


前段时间,有两会代表建议取消最低价中标,要我说,不仅要取消最低价中标,应该在招标价格控制范围内,鼓励选择高价中标。高价格未必能保证优质的服务,但低价格的服务一定很糟糕。还有外省投标项目,有多少项目夭折在异地备案上?大家都知道要想去外省做项目,就得去当地办理备案手续,这无可厚非。但有些省份对待外地设计单位备案问题,态度非常消极,甚至是极度排外。


以上,主要说的是从政府、开发商、设计行业竞标机制这三个外部因素对设计行业造成的影响。另外,在本届政府反腐高压的态势下,政府项目上马谨慎再谨慎,加上二三线城市住宅库存压力较大,整个中国城市开发速度明显放缓。


20170706_202040_041.jpg 


时到今日,建筑设计行业市场持续萎靡,虽貌似有回暖迹象,但前景依旧不明朗。纵使受到这些外部不确定因素的消极影响,但设计院自身的内部问题才是设计行业未来良性发展的绊脚石。


竞标中的各个环节设定这样或那样的要求与规范,似乎大家都是要走流程,而这些繁琐的不必要的竞标环节实在让很多的建筑设计院疲于奔命,将很多的时间花费在这些“形式主义”之上,当大部分精力都被放在这些可有可无的“细节设计”之中,又会有多少时间去精雕细琢那些繁琐的建筑设计步骤呢?如果这些问题得不到积极改善,那行业的未来将何去何从,传统设计院还能残喘多久?


而放眼当下的建筑设计院,有几个显著问题可以称为建筑设计行业的“顽疾”。


1.挂靠泛滥成灾,浑水摸鱼者比比皆是


挂靠现象在设计行业相当普遍,没合法的设计资质但又想挣大钱,好办,找家有资质的设计院挂靠,按比例向设计院缴纳挂靠费。双赢,何乐而不为?


20170706_202040_042.jpg 


但是,有些人胆子很大,不考虑项目的技术难度,什么样的项目都敢接。反正如果自己的团队搞不定,再外包,外包的不会,再外包。最后甲方都不知道和谁去对接,项目沟通效率大打折扣,直接导致责任主体不明确,设计质量也难说没有瑕疵。所以,有些甲方根本不把设计院放在眼里,很多时候,这怨不得别人。


好在,政府已经降低甲级建筑事务所的申报条件,一名一级注册建筑师就可以注册甲级建筑设计事务所,以前需要三名。希望这一举措能够释放行业活力,缓解因挂靠带来的种种问题。


2.内部制度迂腐,官僚气息极其严重


可能是由于上个世纪计划经济的原因,相当一部分传统设计院依然残留着固有的惯性思维。院长,所长等等这些称呼就可以看出端倪,其实说白了,就是大老板,小老板。


20170706_202040_043.jpg 


院里的总工牛逼哄哄也就罢了,就连做一些辅助工作的行政人员也鼻孔朝天,走路自带风。每次审图盖章都是笑脸相迎,好话说尽。很想说一句,难道这些人不应该为我们服务吗?没有我们广大画图狗用生命熬出的图纸,你们哪来的工资?


最要命的是,设计院永远是一个唯经验至上的地方,不论是在人事任用制度上,还是内部管理制度上,「创新」二字在设计院几乎不存在。永远重复着单调的流程:画图→改图→画图→改图。


3.工作强度巨大,利益分配严重失衡


呆过设计院的人都知道,那工作强度不是一般的恐怖。虽然加班有多方面的原因,但到底是加了。


20170706_202040_044.jpg 


晚上加班,周末加班,甚至节假日都在加班,熬夜到12点,简直家常便饭。刚入行时,乐观的我并不相信那些老员工说的这些话,心想,真有这么夸张?现在能够下午6点正常下班,会产生放假了的错觉,走路都会嘴角上扬。加班如果能换来高收入也认了,毕竟付出也得到了应有的回报,然而,很多时候结果会让人失望。对,设计院就是有这种魔力,让你鬼使神差的不计回报的加班,不加?你会有羞耻感。


20170706_202040_045.jpg 


如果传统设计院领导层不正视自身的问题,依旧任由发展,那么行业未来发展的趋势很可能是这样:除了省一级的老牌大院,其余大部分设计院最终可能走进历史。因为传统设计院早就跟不上这个瞬息万变的时代,已经属于落后的行业了,加上新型的甲级事务所制度的实施,未来取而代之的是,大量二十人左右的优质独立设计团队。他们结构组织精简,有朝气且极具创新精神,将直接参与到市场竞争中去,与传统设计院一决雌雄。


而建筑设计院反映出的这样或那样的不同问题,绝不单单只是因为建筑设计院本身的各种不足造成的,而应该是上至招标方,中至各种领导,下至施工单位的共同作用下才产生的当代乱象,很多建筑设计院机构臃肿,人浮于事更是加重了建筑设计院在运营当中的压力和负担,其实从本质上来讲,建筑设计院和建筑师,都算作手艺人,精雕细琢一栋建筑所要耗费的精力是常人难以想象的,但眼下更多的问题是,很多努力并不能得到回报,也许,这和制度和行业的意识形态有关,可深究来看,让这些“手艺人”不得不去面对刁钻的招标方和无数次可以说得上是无理由甚至“外行领导内行”的各式修改意见才是让建筑设计院疲于奔命的真正原因所在。


20170706_202040_046.jpg 


过去的那种“只要我有知识,只要我有经验,只要我有能力,就能设计一栋建筑”的时代似乎一去不复返了,更多的建筑师面对的是无数遍的修改和夜以继日的加班,在这样的折磨和重压之下,又会有多少人失望的离开这个行业,又会有多少一腔热血却被打磨的心灰意冷的建筑人出现呢。这不单单是一个普通的问题,更是整个行业要去面对的阵痛,也是那些让建筑设计不再单单是建筑设计的“始作俑者”需要去反思的问题。


看罢,是不是顿觉心口隐痛?行业发展瓶颈唯有打破规则重生。。。


20170706_202040_047.jpg 


感谢 一注建筑师考试每日一贴 授权分享

欢迎关注他们的微信公众号

微信ID:yizhukaoshi

qrcode.bmp

2条评论
龚雪松
龚雪松 2017-07-11 18:24:25 回复 0

不加班就有羞愧感,绝了。

●●●●●●●●
●●●●●●●● 2017-07-10 17:00:59 回复 0

心声

一注建筑师考试每日一贴 一注建筑师考试每日一贴

作者:一点资讯
原文链接

media@archcollege.com
建筑学院来稿须知 关闭
感谢您的关注与支持!我们非常欢迎各类投稿。
几点简单的来稿须知,望您耐心读完。
来稿要求如下:

● 作品类稿件

1、高清项目实景照片/效果图/模型照片/手绘草图
2、高清技术图纸,如:分析图/主要平立剖/总平面/关键节点详图
(图片要求:无水印,格式为JPG,图片分辨率72,宽度大于1200像素)
3、详实的设计说明800字左右(word格式)
4、真实准确的基本项目信息
5、如有项目视频,请提供高清项目视频
6、贵司的LOGO、官网相关信息。(用于注明文章出处及作者)

● 其他稿件

1、配图清晰且无水印图片
2、内容有趣有料,文字流畅通顺。
3、作者姓名,若有公号请提供公号名称及LOGO
我们的编辑将在收到稿件后的3个工作日内审稿并与您取得联系,如果没有刊载也会在3个工作日内您答复。
投稿邮箱:tougao@archcollege.com
如有其他疑问请加微信: jzxy-yz
建筑学院 建筑学院

建筑学院APP

为建筑师而打造的精品应用

点击下载
close
社交账号登录
close
close
close
欢迎加入【建筑学院】
快去完善你的个人信息吧!
完善资料
等下完善
clo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