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中心 我的学堂 我的旅行 退出账号

这些老师眼中的建院同学

中央美院ARCHVOE建筑之声 中央美院ARCHVOE建筑之声

作者:ARCHVOE
原文链接

“我这个方案是不是要被老师否?”

“老师到底想要我做成什么样的啊?”

“X老师看起来特别高冷难以接近哎”

“老师是不是对我有偏见”

……

这么焦虑,

是时候了解一下老师的想法了

杂志社编辑采访了建筑学院里的三位老师

来看看老师们是怎么说的吧

二零一八年六月底 /周宇舫老师的办公室 / 采访者,z文件=Q / 受访者,周宇舫老师=A。

以下是采访内容:

Q/能分享一下在您教学的时间里,印象最深的一位或几位学生吗?

A/我印象特别深刻的同学也有不少,举例说吧。其中有一位是去年毕业的,叫王楚霄,她现在已经进入了UCL,Bartlett part 2学习,她的毕业创作也是一等奖;以及和她一块儿很要好一位同学,叫王颖,也是一位非常有想法而且执着的学生。

这两个女生在本科期间非常有意思,大概是在一年级即将结束的时候,突然有一天,她俩敲我办公室的门。当时我还不认识她们俩,两个人进来了以后,就跟我说‘老师我们打算做霍普杯设计竞赛,想请您做指导老师’,我心里想这个时候参加霍普杯竞赛好像年级低了点,同时也很吃惊,然后我就存疑问到‘你们能保证做完吗,交出去吗?’,俩人非常坚定地说会按时完成。

哎,就这么着,我抽出了时间给她们做了两三次指导,结果是不负所望得了奖,而且建立了这样的交流也给她俩树立了本科学习信心。最后她俩也都进入了我的工作室学习,毕业创作也完成的很好。

对于这种主动找老师交流的行为,在我眼里是不分年级,也不分这个学生现阶段在哪个老师的组里学习,只要学生肯主动,我都是感到很高兴的。

Q/您认为建筑学院正在培养具备什么能力的学生?

A/建筑并不是一个纯粹个人创作的行为,它会有社会关系、不同工种的协调等等这样的能力,因此我们在培养学生的时候,我们很看重他的交流能力、表达能力以及思考能力,甚至于对于建筑师这样一个职业,他还需要具备一定的社会责任感。虽然最终这些能力能反映在学生的作品之中,但是我们还是应该清晰地认识到,我们(教育者)要的不是作品,我们是在培养人,而作品本身只是能够最接近个人的表达方式。

Q/对于建筑学院中的课程,想听听您的看法或者意见。

A/对建筑学来说,我们老师安排这些课程,不是随便乱排的。建筑学在世界范围内的一个明确的学科方向,人类也已经有很多年的积累了,在中国的建筑教育,以老牌学校为代表的话,也已经有一百年的历史了。所以说这是一个体系,体系中的每一门课之间的承接关系和课程内容都是根据经验进行的理性组合。

在教学中我们也会根据自身的特点,某些加强某些方面调整减弱。比如说我们的建筑数学,数学作为一门基础学科,我们采用另外一种形式,由秦佑国老先生和我们的钟予老师进行了专题的研究,摸索一条属于我们美院学生的数学方式,多从形象出发,以及多从与建筑相关联的图形的角度来加强大家的逻辑思维和数理方面的能力。这是一方面,但是这样安排也会有弊端,这样的方式让同学们在计算机、软件、编程方面的深入就变得淡了。总结一下呢,也就是针对我们自身的特点进行的调整,呈现出来的是‘我们既有所得,我们也有所失’。

我们在组织教学中会有一个关键词,叫‘知识点’,每一门课所需要的特定的知识点涵盖在设计课中间,在八周或者十周的课题中,老师会把知识点明确出来,通过改图啊、评图啊把知识点放在内,因为有些知识点只用一句话说是很苍白的,比如说‘功能组织’、‘功能关系’。单单说出来是不太能明白的,实际上是要通过慢慢做,然后老师讲,最后就能领悟了。

Q/作为建筑学院的学生,区别于造型、设计专业的学生,会有哪些区别?

A/确实有人会将建筑学归为科学技术与艺术中间这个范畴之中,我觉得这是我们建筑学从自身角度来看待这个问题。其实我个人看待这个问题,并不认为我们建筑学的学生就与造型学院、设计学院的学生就有本质上的区别,特别是学习方法,以及这个时代对于我们这几个专业的要求都是一致的,只不过是用功的程度和方向有不一样。

但是可以看到,造型学院对于语言思维会弱势一些,可能在形象思维、对色彩的主管把控方面会较强一些。而对于我们建筑学院呢,我们教育者也希望学生可以在理性思维和感性思维之间寻找到平衡点,我们较纯艺术专业来说会更为平衡一些,而具备这样能力的人,在学习建筑的时候,也会更具优势。

/附/

周老师:“我非常鼓励你们(学生)能够主动利用这样的机会,能够全面的了解建筑学以及老师们。老师并不会区分学生,实际上是不同学生给老师呈现出的不同态度,才给老师的印象不同。只要学生们有主动学习、了解的想法,老师的都是不会拒绝的。老师并不是高高在上的神仙,对老师来讲,这只是一份特定的工作,我们不树立个人崇拜,个人崇拜是教育中的大忌。老师并不营造权威,但是学术上的权威和学术的认知、态度,那老师都应该是一个好的榜样。”



二零一八年六月底 /侯晓蕾老师的办公室 / 采访者,z文件=Q / 受访者,侯晓蕾老师=A。

以下是采访内容:

Q/与学生在教学中的接触

A/我在咱们美院教书已经有十年了,很多想法也在变化,这种变化不是突变,是一种循循渐进的变化。刚来美院的时候呢,我理解的教学是教导学生们的方案能力,现在看来呢,我觉得更综合的能力才是重要的。起初呢,我可能会特别关注这个学生的这张图画的怎么样,设计的东西怎么样,现在呢,我在上课的时候会注重学生们的思考过程,尤其是他刚开始的想法,这个想法一定与社会背景产生关系,引导大家多思考“我们能为社会做什么“,并且在课程设置上多让学生与社会产生交流,这样的话,大家在做完了课程内容之后该学的东西都有了,同时大家还能思考更多。所以,教学的过程中,最重要的在于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和对场地文脉及相关背景的解读和解答能力。

在景观设计课的教学中,我会引导同学们在拿到设计题目时,首先对场地进行深入的思考,用mapping的方式拿出不同场地的解读方案,现状分析也作为设计的过程。采用一整套系统的设计方法让学生们首先明确设计的体系和框架,然后在一个逻辑框架基础上有所发展和发挥。景观中的植物课程也是如此,如何让同学们真正理解这门课程的意义,培养大家的学习兴趣非常重要。所以,我在植物认知和设计课中都在引导大家去主动进行观察mapping,运用美院学生特有的表达方式将看到的理解到的东西记录和分析,之后形成自己的知识版块。这些教学方式其实是在逐年对学生的了解和理解的基础上所作出的适应于艺术院校景观专业教学的定制方式。我一直相信,好的老师一定首先要做到足够理解和了解学生。 

这种变化也是在与学生接触更多了之后,对学生有了更深的理解,我能知道不同的学生适合做什么,学生么更擅长什么,如何做能更大地发挥出学生的潜力。发挥咱们的学生作为艺术院校学生的优势,咱们的学生会更敏锐地观察,对很多东西会更敏感,对很多东西是会更有自己的想法,我觉得这些都要把它的优势发挥出来,如果发挥不出来,我觉得最终是很难呈现一个令老师和学生都满意的作品。

Q/在您看来,美院环境中的建院的同学有什么特点吗?

A/美院的同学相对是比较独立的,如果在方向把握正确的话,美院的同学成材是非常快的,老师稍作引导同学们也都会特别快的明白。我觉得课程中呢应该多给同学们思考的空间,思维习惯的养成是需要空间的,大家先去思考我该做什么,我为什么要这么做,我应该怎么做,将这些思考清楚之后,就会有相对开阔的前景。同学们有自己的思维习惯,也比较独立,另一方面呢,我觉得同学们都是很有爱心的,是可爱的。咱们的同学相对来说都热爱生活,爱小动物,爱自然,这些方面在课程中也有体现,我们会思考怎么表达生活、表达情感、表达我们对世界对现状的理解和态度,我觉得一定要让同学们在这些方面有所发挥。

Q/如何看待与一个学生在本科五年间的交流?

A/可能低年级呢,同学课程比较多,接触了很多不同的老师,跟老师也没有太多的深交,除了课程也没有太多的聊天。但我认为,也许大学生活就是这样一个过程,从低年级到高年级,慢慢的跟老师的沟通也会多一点,然后再进一步到了工作室阶段呢,工作室里的人就更少了,老师也会对学生的就业、道路方向啊有一些指导,包括个人的性格特点方面的谈话内容就会逐渐多一些。到了五年级毕设这个阶段呢其实每个人的特点就变得非常明确,每年呢到了五年级我都会特别惊讶同学们有了质的飞跃,仿佛是积累了一定程度侯,在那个点开始升华,把自己的特点也通过方案表现出来了。

Q/对于新的这届大一同学有没有什么期望?

A/说到期望呢,就是男女比例了(笑),要是男女比例再协调一些就好了,那样氛围可能会更好一些。作为老师我也希望能给新生们带来更多的正能量,毕竟年轻人终归是要有希望和理想的,往后他们也会面临着各种各样的压力,课程的压力肯定会有,工作量也不会小,但是我希望能和同学们之间有更愉悦地交流。

二零一八年六月底 /程启明老师的办公室 / 采访者,z文件=Q / 受访者,程启明老师=A。

以下是采访内容:

Q/关于建筑与艺术

A/我们常说“建筑是艺术”,其实我很反对这句话,我只能说是‘建筑里有艺术’,这个建筑它具备成为成为艺术的条件,而有的建筑真的与艺术无关。就好比‘艺术家是人’与‘人人都是艺术家’,你无法说每个建筑都是艺术。

艺术是什么?我觉得在很大程度上,艺术的对象是心而不是身。比方我们说‘生活’,生活当然是越简单越好,效率化最好,艺术呢,好像要来点儿复杂。

艺术是形而上的,而建筑是要面对形而下的。艺术在面对问题的时候,比方说五个问题,艺术是强调其中一个主要矛盾,而忽略次要的问题。建筑不一样,建筑要面对所有的问题。就好比建筑方案里,图纸中是必须表达出厕所的,是不回避的,而在艺术的表达中是可选择的。两者考虑问题的方式不一样。

Q/您在教学中有什么想法或者观点可以分享吗?

A/过去我们常说因材施教,但是因材施教这个事情比较难,因为人不是那么容易被理解的,不能说老师给学生上了几节课就理解这个学生了。

我们把思维分成‘思维内容’和‘思维形式’,比如你想事儿吗,你想的这个事儿是什么,这就是思维内容;你想做这个事儿,怎么做,这叫思维形式。往往对于我们来说,想做的这个事儿大家都能想到,但是有人能做成有人却不行,区别就在思维形式。怎么去定义一件事情,这就是思维形式。我在建筑学院里老说三句话,‘培养有艺术家素质的建筑师’,这就是我们的定义;后来又说了一句话,什么叫由艺术家素质的建筑师呢,‘入主流,有特色’;第三句话,‘专业要彻底,特色要鲜明’。这三句话是一层层的,彻底就是要扎实,不一定是指要掌握内容多,但是要融会贯通,面对小的问题你能解决,面对大的问题依然要能解决。建筑是用来解决问题的。思维中既要包含理性的也要包含艺术的感知。

建筑师干的很多事儿,其实都比较简单,就好比一加一等于二,但是建筑师要做的是计算一万个一相加,能计算完这个事情并且不出错,这个就比较难了,。将一万个简单放在一起且不出错,需要耐心,面对形而下的问题,就需要具备耐心和善解意的能力,因为你需要解读各方面传达的意思,最后才形成你的建筑。而我们在培养的,一方面是传授思维内容,另一方面是引导思维形式,以及培养学生的建筑师素质。

1条评论
和平与繁荣水舜翼
和平与繁荣水舜翼 2018-09-18 22:43:38 回复 0

好,好,好。

中央美院ARCHVOE建筑之声 中央美院ARCHVOE建筑之声

作者:ARCHVOE
原文链接

media@archcollege.com
建筑学院来稿须知 关闭
感谢您的关注与支持!我们非常欢迎各类投稿。
几点简单的来稿须知,望您耐心读完。
来稿要求如下:

● 作品类稿件

1、高清项目实景照片/效果图/模型照片/手绘草图
2、高清技术图纸,如:分析图/主要平立剖/总平面/关键节点详图
(图片要求:无水印,格式为JPG,图片分辨率72,宽度大于1200像素)
3、详实的设计说明800字左右(word格式)
4、真实准确的基本项目信息
5、如有项目视频,请提供高清项目视频
6、贵司的LOGO、官网相关信息。(用于注明文章出处及作者)

● 其他稿件

1、配图清晰且无水印图片
2、内容有趣有料,文字流畅通顺。
3、作者姓名,若有公号请提供公号名称及LOGO
我们的编辑将在收到稿件后的3个工作日内审稿并与您取得联系,如果没有刊载也会在3个工作日内您答复。
投稿邮箱:tougao@archcollege.com
如有其他疑问请加微信: jzxy-yz
建筑学院 建筑学院

建筑学院APP

为建筑师而打造的精品应用

点击下载
close
社交账号登录
close
close
close
欢迎加入【建筑学院】
快去完善你的个人信息吧!
完善资料
等下完善
clo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