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中心 我的学堂 我的旅行 退出账号

为什么我们童年的校园都设计得那么无趣?

建筑学院 建筑学院

作者:南柯


中小学校园设计大概是中国最没有创造力的设计活动。

虽然读书这件事情充满了希望,可校园建筑看起来是却是没有希望的。
 
中国僵化的人才培训机制充分烙印在建筑形式上,让它们就像是被建筑标准规训出来的一样。规范似乎便是旧时代的人工智能,建筑师无需或者也不能有过多情感,建筑便通过规范机制生产出来了。
 
终于今天, 在深圳的“新校园计划”中,它们被解剖了。

深圳梅丽小学腾挪校舍  ©元远建筑科技


01
新校园计划

10月底,我们受群岛的邀请,在深圳参加“8+1建筑联展”的开幕。展会刻画了一个充满理想色彩的”走向新校园“计划。


深圳是过去四十年中国城市化最快的城市。它的发展速度带来了无数前卫的高楼,也留下众多废弃的角落。

伴随着快速城市化的是人口的增长、土地资源的稀缺和教育空间的拘谨,再加上陈旧的校园设计机制跟不上正在变革的教育理念,各种错综复杂的因素交织在一起,最后促使着这个“新校园计划”的诞生。

它从深圳建造实验最频繁的福田区开始,尝试突破现有的城市管理机制和建筑规范的瓶颈,把教育改革延伸到空间改革上。

红岭实验小学 ©源计划

红岭实验小学标准层轴测图 ©源计划

校园计划中的主角,新校园们,在城市零碎的空间中诞生,并被赋予了高密度的使命,这是在一个面对极限的城市空间的极限策略,是从海绵里努力挤出的水。

它带来了一种欣喜的氛围,就像1928年在瑞士开始的国际现代建筑协会那般充满光明。绝望和希望只隔着一扇门。

希望来自于计划里那些与过去完全相反的策略:在校园的形式上破除传统的限高;在组织流线里让师生活动处于交叉共享的状态;和城市的连接中使校园生活与外界环境相互渗透,成为城市记忆的一部分。

红岭实验小学 ©源计划

在这些新的理念下,校园计划吸引了中国大半的优秀事务所。尽管校园设计只是建筑学很小的一部分,福田区也只是中国城市中的一段身影,但是这样的设计探索似乎会对一些限制建筑师的陈旧规范形成挑战。

两年的时间内,这些新兴的学校便从街道被人忽视的角落里生长起来,它们摆脱孤岛的处境,不再游离于城市公共生活之外

新学校像是半开放的公园,它们在形式上连接着周边的环境,视线上相互贯通,材料融于街道,内部活动和外部活动一起构成新的城市图景。

极限带来的是被形势逼迫出来的密集。密集也许会引发更多安全和管理上的问题,但也能够促进不同群体间的交流融合,从而营造出更加平等的姿态。

石厦小学 ©王维仁建筑设计研究室


02
新校园的使命


它们是怎么完成自己变革的宣言和使命呢?



1.自由操场,破除传统的限高。
 
红岭小学和人民小学的操场都被布置到空中。
 
这么做的原因,有一部分是想保护地面原有的记忆,还有是想脱离限制,释放地面的空间。
 
传统的操场承载着运动、交往、避难和绿化的功能,所以形式单一,也都布置在地面,但是这必然会占去大部分的面积,并且在垂直方向上无法高效利用。
 
规范里还有另外一项限制,出于安全和上课时间的考虑,田径场和教学楼往往不超过4层的距离,这使得校园建筑的高度很难突破。
 
这些问题在新校园计划里有不同的解法,红岭小学的田径场被布置在3到4层之间。通过这样的抬升,下方得到了更多空间,用来布置剧场、体育馆和剧场,而教学主楼也能够拥有更高的层数。后来建造的红岭中学,也采用了这样的做法获得更大的建筑面积。

 向城市打开的立体山谷庭院 ©源计划

红岭小学概念方案,抬升田径场剖面示意 ©源计划

操场的布置自由是这次校园计划一个很重要的突破点,它不仅被布置在半空,在某一些未实施的方案里也被用来当作教学楼的屋顶,也曾被放置于地下。

红岭中学圆岭校区 ©汤桦建筑设计

甚至还有更加有趣的安排,人民小学的田径场被架空于三层,但是只有一圈跑道,草地部分完全镂空的,而把篮球和足球场搁在建筑的顶层,因为建筑师想要保住地面的城市记忆。
 
 
2.空间融合,师生活动的交叉共享。
 
红岭小学的校长描述了未来教学的愿景:它是一种合作、开放、多学科融合的课堂形式。这种未来和努力“打破边界”的建筑学极度的吻合


但是过去的校园并不是“打破边界”的主力军,校园给我们的印象是封闭且森严的等级制度,是按部就班的培训工厂和相互隔绝的教学现场。与之对应的建筑模式,便是千篇一律的校园设计,没有惊喜更不会有意外的布局,死气腾腾的立面装饰。
 
办公室布置在走廊的尽头,与教室隔着一段距离,好像在强化着教师的权威,年级数从上层到下层,上面的人不会下来,下面的人不敢上去。
 
新的校园计划不再强调这些约定俗成的模板,它们需要满足校长所说的未来教学的愿景,打破潜在的等级制度。
 
旧的秩序被建筑师们消解了。

红岭中学 ©源计划

红岭小学的每个教室用了鼓形平面,因为它比起矩形平面有更高的灵活性。每个单元教室可以通过隔断灵活地分班和合班。教室的外廊是倾斜的连续坡道,为学生提供一个共同活动的半户外场地。
 
红岭实验小学教学单元轴测示意图 ©源计划

红岭实验小学 ©源计划

新沙小学的室外场地设计了一系列主题活动,并把它们串联成具有叙事性的连续空间。
 
新沙小学 ©一十一建筑

石厦小学用丰富的走廊体验和开放的平台给学生提供各种户外活动的条件,在向上行走的过程中,并没有向上的畏惧,反而有一种更接近自然的感受。屋顶的稻田、果园、草地和剧院、图书馆、礼堂紧紧相连。
 
这些设计在建筑内部构造了公园式的情景,从而促进教师、高年级学生、低年级学生间更为平等的交流,也能够给课程变革提供试验的场所。

石厦小学©王维仁建筑设计研究室
 
3.城市渗透,新一代的校园记忆。
 
董功讲述他为什么要保留原地形的那片树林。那里原本是一处工厂废弃地,政府为了把地占住,种植了高大的植物,这使得这片小树林在福田区的高楼林立、住宅丛生的景象中让人感觉到一种惊喜。
 
所以他把操场布置在空中,就是为了保存地面这段城市记忆,这是城市内在精神的渗透;空中的跑道在不同位置连接着校园的半户外平台,跑道上的学生透过平台的窗口眺望城市的景象。他们可以观察着城市里发生的大大小小的事件,从而构筑他们这一代人的童年记忆,这是城市生活的渗透

人民小学 ©直向建筑

这样的观察机制在这次计划的许多方案里都强调着。非常建筑的景龙小学屋顶上甚至没有墙体,学生可以从四面八方眺望着城市的景象;王维仁的石厦小学里,穿廊的过道空间常常能够窥见城市的一角。

景龙小学 ©非常建筑

石厦小学

新学校甚至从物理上打破校园和城市生活的界限。
 
新沙小学的实施方案里,校园的大平台紧紧贴着建筑红线,边缘处没有设置围墙,而用一系列的骑楼代替,而骑楼下的空间成为市民生活的一部分。

新沙小学 ©一十一建筑
 
福田中学的西南侧的入口是一个逐渐放大的广场,它连接着操场和另一侧河道景观,形成开放的城市共享界面。

福田中学 ©reMIX studio


03
高密度和新校园的忧虑

整个计划好像都很正确:城市人口增加引发的用地紧张,极限条件促进的高密度探索,紧密的校园社区创造学生新的城市记忆。这似乎形成了一条完美的逻辑链。

那天下午的论坛原本会在一致的赞美声中结束时,结局却出现了一个反转,一个新的问题被抛出:我们一定要去追求高密度吗?
 
争议点是一个根源问题:这个计划的出发点是城市用地和教育空间的紧张,但是为什么会引发用地紧张呢?难道只是因为人口的增长?
 
计划持续了两年多,学校大部分已经落成,有些已开始使用。从结果上说,成果是令人满意的。然而它是以一种极限的条件、极限的效率甚至充足的预算下完成的。如果人口继续增长,下一次还可能压缩出更极限的空间吗?


红岭实验小学 ©源计划

城市中有着两个极端,一边是大型的公共建筑随随便便就占据了几公顷的面积,一边却是教育建筑这些国家根基项目被无限压缩,甚至需要在废弃的角落里寻找生机。如果能从前者中得到一点面积,教育建筑会不会将有更多喘息之机。

一些大型公共建筑很多时候并不需要那么大的体量,建成后的利用率也不高,但它们却是重要的”面子工程“,最终蚕食了城市空间。

短期地说,”新校园计划“让人兴奋,因为它拿出了充满希望的成果;长期来讲,如果还是只能在极限的密度里运作,它会变成一种徒劳的创新吗?

深圳梅丽小学腾挪校舍 ©元远建筑科技

还有另外一个问题,校园计划的立足点是学生应该积极融入城市的生活。但是成为一个”城市里的孩子“是否是未来教育唯一的答案呢?

我们确实批判着过去的僵化,却不能完全否定曾经旧规范下的建筑和学生。就像现代主义运动,曾经那批大师们欣喜于新时代的工具和前卫的思想,想要让世界只留下进步的建筑,最后却把城市变成了单一的样貌。

周榕最后总结里说,我们所想象的未来学生只会是一类人吗?
 
我们需要一个更多元的未


文/南柯

 Archcollege长期招募作者 

 稿费300-1000/篇,年度最佳作品1w奖金 

 详情点击 :创作者计划


10条评论
aka干架王
aka干架王 2020-11-07 11:52:50 回复 2

得了吧,谈建筑就谈建筑,开头那几句讲中国教育的话真恶心。从建筑和建设出发现阶段存在的大量学校建筑都是当年迅速普及义务教育所建的工程,为的是在符合规范的前提下快速建成+节省成本,批评建筑设计不谈成本根本就是耍流氓,低成本前提下,世界有几个大师能好好发挥?现在2020年了,还有人用僵化之类的词评价中国教育?小编的年龄,而且十有八九也是当年教育普及受益者吧?编辑写稿就这水平?编造矛盾博人眼球?建筑师群体脱实向虚,搞建造不讨论事实,只拿着形式风格语言在那里膜拜,这是病。

aka干架王
aka干架王 2020-11-12 13:59:23 回复 1

回复 建筑学院: 批判的语言和语言的批评是两码事,但愿小编日后下笔前多斟酌措辞吧。

aka干架王
建筑学院 2020-11-09 10:40:39 回复

如果要讨论就心平气和地说。2020年,教育理念当然发生改变,正是这种改变才促使建筑形式必须发生变化。建筑发展总是滞后于思想和技术的,所以说当前中小学建筑停留在十年前僵化的教育体系中有什么问题?当然你说的成本问题肯定是对的,但是不能只局限在那么一个视角上。建筑界必然有两条线,一条追求不断创新来打破常规,需要耗费巨大的成本;一条追求控制成本和人力更好地复制,如果没有前者的探索,后者只能朝着一个错误的方向越走越远。站在大众的角度,我们是要理解第二种情况下建筑的创新不足,但是我们能因为它完成了历史使命我们就完全肯定它的文化价值?事实就是以前成本低理论少需求快所以才无差别复制,只要满足大范围的教育普及当然没问题,但是这种快速的过程带来的学生心理问题最近几年的电影展现得还不够?现在中国有实力去建造更好的学校了,我们不能去批评过去去建造更好的学校吗?

GHR
GHR 2020-11-07 21:39:50 回复 1

“虽然读书这件事情充满了希望,可校园建筑看起来是却是没有希望的”作者的这一句话是如何得出的结论?

千寻
千寻 2021-05-24 00:23:09 回复 0

回复 建筑学院: 不过就我看来,案例里面的校园蛮压抑的,因为密集的原因。其实普通的校园设计也不会差到哪里去,主要用久了旧了才被诟病的。有同样面积现在来设计肯定更好的

千寻
建筑学院 2020-11-09 10:40:39 回复

如果要讨论就心平气和地说。2020年,教育理念当然发生改变,正是这种改变才促使建筑形式必须发生变化。建筑发展总是滞后于思想和技术的,所以说当前中小学建筑停留在十年前僵化的教育体系中有什么问题?当然你说的成本问题肯定是对的,但是不能只局限在那么一个视角上。建筑界必然有两条线,一条追求不断创新来打破常规,需要耗费巨大的成本;一条追求控制成本和人力更好地复制,如果没有前者的探索,后者只能朝着一个错误的方向越走越远。站在大众的角度,我们是要理解第二种情况下建筑的创新不足,但是我们能因为它完成了历史使命我们就完全肯定它的文化价值?事实就是以前成本低理论少需求快所以才无差别复制,只要满足大范围的教育普及当然没问题,但是这种快速的过程带来的学生心理问题最近几年的电影展现得还不够?现在中国有实力去建造更好的学校了,我们不能去批评过去去建造更好的学校吗?

建筑学院
建筑学院 2020-11-09 10:40:39 回复 0

回复 aka干架王: 如果要讨论就心平气和地说。2020年,教育理念当然发生改变,正是这种改变才促使建筑形式必须发生变化。建筑发展总是滞后于思想和技术的,所以说当前中小学建筑停留在十年前僵化的教育体系中有什么问题?当然你说的成本问题肯定是对的,但是不能只局限在那么一个视角上。建筑界必然有两条线,一条追求不断创新来打破常规,需要耗费巨大的成本;一条追求控制成本和人力更好地复制,如果没有前者的探索,后者只能朝着一个错误的方向越走越远。站在大众的角度,我们是要理解第二种情况下建筑的创新不足,但是我们能因为它完成了历史使命我们就完全肯定它的文化价值?事实就是以前成本低理论少需求快所以才无差别复制,只要满足大范围的教育普及当然没问题,但是这种快速的过程带来的学生心理问题最近几年的电影展现得还不够?现在中国有实力去建造更好的学校了,我们不能去批评过去去建造更好的学校吗?

建筑学院
aka干架王 2020-11-07 11:52:50 回复

得了吧,谈建筑就谈建筑,开头那几句讲中国教育的话真恶心。从建筑和建设出发现阶段存在的大量学校建筑都是当年迅速普及义务教育所建的工程,为的是在符合规范的前提下快速建成+节省成本,批评建筑设计不谈成本根本就是耍流氓,低成本前提下,世界有几个大师能好好发挥?现在2020年了,还有人用僵化之类的词评价中国教育?小编的年龄,而且十有八九也是当年教育普及受益者吧?编辑写稿就这水平?编造矛盾博人眼球?建筑师群体脱实向虚,搞建造不讨论事实,只拿着形式风格语言在那里膜拜,这是病。

千寻
千寻 2020-11-08 23:27:02 回复 0

回复 洞悉性失明: 好看的校园环境真的让人受到很大的影响,毕竟一直都呆在那里

洞悉性失明
洞悉性失明 2020-11-06 10:38:07 回复

小学的时候,对建筑是没有兴趣的,感兴趣的只有那些有趣的玩具和新奇的玩法,好奇的总是教学楼去不了的角落和意外出现的空间。那时陈规导矩的东西,空间一直是以方盒出现的形态,对这种东西,感到的只有是它原本就是这样,根本没有去怀疑。也许新生的空间能带来学生不一样的体验,旧置的操场不只有体育课才有人,孩子们会觉得空间原来是这样有趣的事物。

Lesterain
Lesterain 2020-11-08 10:50:27 回复 0

因为当时穷,请的是工程师而不是设计师。

harlan 2020-11-08 08:23:09 回复 0

因为没钱

aka干架王
aka干架王 2020-11-07 11:54:50 回复 0

想要好的环境和漂亮的教学楼也不是没有,祝愿小编能挣到钱交得起私立学校的学费。

洞悉性失明
洞悉性失明 2020-11-06 10:38:07 回复 0

小学的时候,对建筑是没有兴趣的,感兴趣的只有那些有趣的玩具和新奇的玩法,好奇的总是教学楼去不了的角落和意外出现的空间。那时陈规导矩的东西,空间一直是以方盒出现的形态,对这种东西,感到的只有是它原本就是这样,根本没有去怀疑。也许新生的空间能带来学生不一样的体验,旧置的操场不只有体育课才有人,孩子们会觉得空间原来是这样有趣的事物。

建筑学院 建筑学院

作者:南柯

media@archcollege.com
建筑学院来稿须知 关闭
感谢您的关注与支持!我们非常欢迎各类投稿。
几点简单的来稿须知,望您耐心读完。
来稿要求如下:

● 作品类稿件

1、高清项目实景照片/效果图/模型照片/手绘草图
2、高清技术图纸,如:分析图/主要平立剖/总平面/关键节点详图
(图片要求:无水印,格式为JPG,图片分辨率72,宽度大于1200像素)
3、详实的设计说明800字左右(word格式)
4、真实准确的基本项目信息
5、如有项目视频,请提供高清项目视频
6、贵司的LOGO、官网相关信息。(用于注明文章出处及作者)

● 其他稿件

1、配图清晰且无水印图片
2、内容有趣有料,文字流畅通顺。
3、作者姓名,若有公号请提供公号名称及LOGO
我们的编辑将在收到稿件后的3个工作日内审稿并与您取得联系,如果没有刊载也会在3个工作日内您答复。
投稿邮箱:tougao@archcollege.com
如有其他疑问请加微信: jzxy-yz
建筑学院 建筑学院

建筑学院APP

为建筑师而打造的精品应用

点击下载
close
社交账号登录
close
close
close
欢迎加入【建筑学院】
快去完善你的个人信息吧!
完善资料
等下完善
clo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