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山水疗愈,身心宜居:杭州市第一社会福利院 / 浙江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
绝大部分服务对象都将在此终其一生,这里就是他们全部的世界。我们希望通过人性化的设计关怀,为这些特殊人群营造一个全新的、充满关爱的家园空间,使他们收获一生的滋养,重拾人世间的温情与信心,体面而有尊严地生活。

成长阶梯,无界校园:杭州市上塘单元小学 / 浙江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
走出门,跑下楼,冗长的交通线不断压缩着课余时光。是否能造所学校,它可以回避这一使用痛点,拉近各个活动场所间的距离,在无界限的校园空间内,为孩童赋予更多游玩的可能性,尽情发挥他们的想象与创造力。

王户村村民之家:自然原型的延续与重构 / 浙江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
王户村村民之家通过空间模式和建造模式对传统民居的转译,将历史记忆赋予到建筑中,来延续原有的原型。整体的坡屋顶条形体块置于现有老墙内,让村民之家从老墙中自然“生长”出来。

“地”之书写——三清山地质博物馆设计思考 / 浙江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
项目选址于山麓,如何更好地找寻新建筑与基地的关系?又从何角度切入以更好表达地质主题?此中,“扩展地形学”理论给予我们很大的启发。

蔡元培广场及孑民图书馆 / 浙江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
一片墙,一棵树,一处石,一面镜子,细述着传统与现代,感动着心绪和灵魂。能说的,自不必说,不能说的,就更不能说,那种禅机,无法抹去。

绍兴文理学院风雨操场 / 浙江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
在日益空心化的老城中突破拥挤的用地限制,兴建一座体育中心,让我们一开始就致力于发掘一个真正与城市、校园互动、共享的空间。

云之翼:杭州亚运会棒垒球体育文化中心 / 浙江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
杭州亚运会棒垒球体育文化中心作为本届亚运会规模最大的新建场馆,同时也是目前中国规模最大、标准最高、设施最先进的棒垒球体育中心,它将为周边未来社区注入全新的活力,使体育运动成为周边的文化底色。

对话童心,天性乐园:杭州江南实验学校教育集团江晖小学 / 浙江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
每个班级都能形成一个“家”的概念,而承载班集体的容器便是教室,孩子们开始建立归属感,那么教室之间就形成了“班级邻里”的概念。

百廿相遇星辰瑶海——合肥一中东校区 / 浙江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
校园各组院落以中式连廊相互串联。屋面举折形成进退自然的优美造型,歇山、四坡、卷棚、悬山、硬山等形式的坡屋面和谐相间,体现人文精神,融入徽派文化。

消隐的建筑,内化的乡土——桑洲清溪文史馆 / UAD
清溪文史馆位于浙江宁海桑洲镇南山岗,项目定位为包含宁海桑洲镇的文化历史展览、游客接待中心和文化体验中心为一体的小型文化旅游建筑。

中共诸暨县“一大”红色教育基地 / 浙江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
建党百年之际,为这段里程碑式的历史重塑一座纪念性建筑,红色记忆在新的场所里与“环境”、与“建筑”、与“人”共构,不朽的革命精神在当代城市生活中获得新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