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师,我抄我自己

我要红了吗?

大家都知道天津有个网红图书馆叫“滨海之眼”,建筑师是熊孩子组合——

mvrdv。

建筑师,我抄我自己

话说滨海图书馆上了热搜之后,mvrdv也很兴奋:

卧槽,我要红了吗?

好紧张好紧张~

建筑师,我抄我自己

但事实是,

虽然每天去滨海图书馆打卡的吃瓜群众络绎不绝,挤得连瓜都拿不稳,但依然没有多少人关心背后的建筑师是什么葱什么蒜——

有这功夫还是care一下哪个角度拍照最美才是正经事儿。

建筑师,我抄我自己

眼看出圈无望,蹭热度没戏,但mvrdv并不死心——是啊,这世上有什么能挡住一颗想红的心呢?

设计一个不行,那就两个;

两个不行,

老子还可以设计第三个、第四个……

总会让你们记住我的!!!

建筑师,我抄我自己

友情提示,

这并不是一个励志故事。

而是一个关于复制黏贴的故事。


熊孩子组合的意思是,如果这个图书馆红了没有带红我,那我就再设计个一模一样的图书馆!

潜台词:自己抄自己。

 

睁大眼睛看好啦——

这是

MVRDV和九典联合建筑师事务所

设计的

中国台湾桃园市图书馆竞赛方案。

建筑师,我抄我自己

建筑师,我抄我自己

我保证这绝对是新做的方案。

绝对不是拿错了滨海图书馆的效果图。

建筑师,我抄我自己

港真,大家都知道,这个世界上存在两个一模一样建筑项目的概率比存在两个一模一样的你的概率都要小。

但不一样的项目不代表不可以用同样的套路搞定。更重要的是,创意这种东西想起来真的很费脑细胞,好不容易想出来一个还红了的话,怎么能够随便浪费?

循环再利用,节约又环保。

建筑师,我抄我自己

 Step1、准备工作 

项目基地位于桃园市艺术中心东侧的城市公共花园里。

mvrdv一向对建筑形态没有什么太多追求,大多是直接拉个方形体块完事儿。然后加入垂直交通核,防止之后设计的空间与交通核冲突。

建筑师,我抄我自己

建筑师,我抄我自己

 Step2、为“书山”挖出山洞 

滨海图书馆的核心概念是“书山”,

桃园图书馆的核心概念也是“书山”。

如假包换。

两个“书山”的最大特点都是从建筑外面就差不多可以看见全貌,几乎充当了一半立面的作用。让人恍惚以为整座图书馆就是一座“书山”。

建筑师,我抄我自己

▲滨海图书馆

建筑师,我抄我自己

▲桃园图书馆

所谓“能看见书山”这件事儿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

毕竟一个图书馆的阅览空间其实只占很小一部分,剩下还有大量的藏书、借书、出纳、检索、公共空间、辅助空间、行政办公、业务用房、技术设备用房等空间,以及甲方特殊要求的电影院、餐饮、商业等乱七八糟的附加功能。

所以,这并不是做个玻璃幕墙就能解决的问题。

mvrdv的解决策略是“管中窥豹”。

也就是开洞,然后把书山堆在洞口,造成整个洞里都是书山的视错觉。

建筑师,我抄我自己

首先,把甲方要求的电影院、餐饮、商业等空间布置在建筑首层。

然后,在避开交通核的前提下从二层开始“挖洞”了。

这里依然用到的是“体积规划”的立体设计思维。

p.s.现在还习惯画平面布房间的同学请自觉面壁三分钟。

A、串起街道的 “洞”

基地北侧的道路是人流的主要方向,所以穿出这个“洞”是为了吸引更多的人流,也就是让更多的人可以“看见”书山。同时这个“洞”也将城市元素引入到建筑空间中,使建筑与城市的关系更加紧密。

建筑师,我抄我自己

B、连起公园的 “洞”

基地西侧为城市公园和圆形的桃园市艺术中心。穿这个“洞”便是为了将城市公园的景色也引入到建筑中。 

建筑师,我抄我自己

C、吸取天光的 “洞”

现在阅览空间的采光面只有与建筑立面相接的四个面,这样的采光程度对于阅览空间来说是远远不够的。所以增加一个垂直的“洞”来获取天光。

建筑师,我抄我自己

D、环绕建筑的 “洞”

此时阅览空间的采光依旧不足,为了防止被人诟病为形式牺牲自然采光,mvrdv决定在建筑四周再穿一圈 “洞”——反正形式本来就不太好看。

建筑师,我抄我自己

 Step3、在洞口堆“书山”

A、加入 “书山”

将“山洞”的相交区域扩大,然后在其中加入视线的屏障——“书山”。

建筑师,我抄我自己

B、加入 “山坡”

同理,建筑四周的 “山洞”也存在视线穿透的问题,所以,将这一圈“山洞”进行折叠。形成高高低低的山坡。

建筑师,我抄我自己

最后,因为整个阅览空间位于建筑二层以上,所以还要在空间入口处加上“山坡”。

建筑师,我抄我自己

堆好山之后,下面就是把阅读空间设计到山上,也就是mvrdv所说的“梯田形态”。

 Step4、梯田登场 

那么,问题来了:

梯田空间全是随山势曲面切出的平地,这样的矩形空间,怎么切?

所以

第一步,空间曲化

建筑师,我抄我自己

现在就全都是“山地”了。

那么

第二步,切分“梯田空间”。

建筑师,我抄我自己

建筑师,我抄我自己

切完“梯田”后就会形成逐层退台的阅览平台,也就是频频上热搜的那个网红场景。

然后,加入梯田之间的“交通空间”

建筑师,我抄我自己

在 “梯田挡土墙”中放入书籍。

建筑师,我抄我自己

最后加上建筑表皮,收工。

建筑师,我抄我自己

建筑师,我抄我自己

再看一遍完整步骤:

建筑师,我抄我自己

然而,

套路可以复制,成功没法黏贴。

mvrdv的这个方案仅仅获得了第四名,中标的方案长这样

建筑师,我抄我自己

所以,

这是一个悲伤的故事吗?

怎么可能!

建筑师,我抄我自己

虽然这个没中,转头熊孩子们就拿同样的套路又在台南做了一个菜市场,誓把梯田山洞卖给湾湾——嗯,这个已经开工了。

建筑师,我抄我自己

建筑师,我抄我自己

▲台南新华果蔬市场

另外,就算爆红的滨海图书馆也不算是mvrdv的第一个书山方案,位于荷兰鹿特丹的Book Mountain图书馆(对,名字就这么直白)大概是mvrdv最早的书山概念建筑。

这座图书馆也是鹿特丹文青们的打卡圣地。

建筑师,我抄我自己

建筑师,我抄我自己

▲鹿特丹book mountain图书馆

这说明了什么,同志们?

说明以后我们不要再在做方案的时候浪费大量时间去纠结所谓“概念够不够新颖”这件事了。

如果说建筑创作是跑马拉松,那么“设计概念”最多就算个起跑线——您都还没开始跑呢~

比“设计概念”更重要的是,

怎么把设计概念落到实处,解决具体问题。

任何不能解决设计问题的设计概念都是耍流氓。

所以,以后谁再敢用“这个想法过时了”来diss你的方案,你就把mvrdv一个概念用十年的故事甩到ta脸上。

最后多说一句,即使mvrdv做了这么多网红图书馆,但出了建筑圈依然是路人。

或许是因为成功的建筑都是大军团协作的结果,可集体协作不代表可以集体无意识。

希望上热搜的除了建筑,还可以有建筑师。

建筑师,我抄我自己

本文感谢大师姐林雅楠的文案撰写和指导

图片[1] [2] [3] [4] [5]来自于https://www.mvrdv.nl/projects

图片[6]来自http://www.typlcp.com.tw/WinningEntries/first

其余分析图与动图全为作者自绘,转载请注明 

建筑师,我抄我自己

非标准建筑工作室著作权所有

允许转载,禁止修改和演绎

转载请联系微信:linxiaowu3513

(0)
上一篇 2019-05-01 上午8:08
下一篇 2019-05-10 上午10: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