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郭布昕
天津大学建筑学本科三年级
本篇为郭布昕同学的二年级作业
本次作业想对自己大二一年的设计绘图做个总结,主要是V-Ray渲染的图,和其他绘图方式相比,我认为V-Ray能最好的表现光影与材质,也就能比较真实的表达我做的建筑到底是什么样子,在做渲染图的过程中,我会尽量少用ps,避免为了好的效果而失去渲染的真实性。
1.咖啡书吧
大一第一个设计校园咖啡书吧,选址在南开大学学生宿舍之间,因为宿舍的床紧贴窗户,私密性极差,导致学生一整天都拉着窗帘,宿舍内部既狭小又混乱,所以想做一个能让人体验光的变化的咖啡书吧。第一次渲染,材质贴的也不对,只知道在Ps里用笔刷增加一些空气感,在V-Ray里将太阳光的尺寸调大,使阴影的边缘柔和一些。
和V-Ray中的其他灯光相比,太阳光有更多的冷暖色彩对比,同种材质的物体也因此有了更丰富的细节,画面不会因光线过多而混乱,所以在之后的渲染里,几乎不用其他光。
2.但丁纪念堂
在渲染但丁纪念堂时,V-Ray太阳光的优点很好的和空间的意图相符合,通往天堂一侧的光线是暖的,通往地狱的一侧是冷的,从挡板之间漏下来的光不仅将空间分割,还赋予两侧空间不同的性格。
七根柱子按照黄金分割布置,被解读为永久固锁在地狱中的灵魂,我认为左边设置如此多相似出口的原因是柱与柱之间形成了光柱,轻盈的光柱和压抑的实体的柱子形成对比,加强了空间的矛盾性。这次渲染给我的启发是,画图之前要了解一个建筑是如何产生的,仔细的体会设计者的意图。
3.诗意的栖居
大二最后一个设计是山地旅馆,设计概念来源于院子,院子是人与自然,人与人交流的场所,应对场地中的自然元素做出回应。我想通过放大这些微小的自然元素,使人平静下来,因为小的东西只有在安静的时候才能观察到,来此居住的旅客大都是为了寻求乡村居住的安宁,我想在旅馆中体现这种氛围。
效果图选了正对中央圆形庭院的厅堂空间,从厅堂可以望到远处的饽饽山和院子里的松树。两级台阶将空间分为两个层次——旅客在长桌上一起吃饭,饭后在座椅上悠闲的聊天,不同性格的人会选择不同的椅子。
在旅客自己的房间里有一个面对庭院的窗户和和旁边的弧形混凝土墙,南侧的光将庭院中树的影子投在混凝土墙上,人即使关上木窗也能感受院中树的光影随时间的变化。
两个场景都没有放比例人,因为很难找到动作和表情都符合我想表达的空间氛围的人物,所以用椅子来代替人,来衡量空间尺度。
以下是绘图过程:
1.建模:
模型建的尽量细致,小的东西如杯子和书可以从3Dwarehouse中找;将找好的材质贴图附在模型上,曲面需要将贴图炸开再附材质。墙的边缘处理成小的曲面,这样渲染出来不会太生硬,更接近真实的墙体。
墙体边缘
2.调整渲染参数
太阳光
玻璃材质
窗框木材
桌子材质
瓷碗材质
混凝土墙材质
3.渲染输出设置:
调整Output为2000,subdivs为2800,noise limit为0.05。
选择Denoiser, MaterialID, Lighting, GI,得到渲染后的图。
4.ps后期:
将Denoiser图调成黑白,Lighting图和GI图调为滤色,调整其饱和度和亮度得到一张明暗层次分明,饱和度降低的图。
通过MaterialID图将背景扣掉,换成找好的背景素材,在混凝土墙上叠加树的影子。
总结:
这一年画图和做设计最大的感受就是要诚实的做方案,并诚实的画图,虽然明白真实远比图面效果更重要,但经常忍不住在没有树的地方p棵树,不用场地照片做背景而用p站上找的其他图,后来常反思自己,画图是为了更好的表达建筑是什么样子,要克制画假图的欲望。如果为了画图而放弃方案的真实性,才是得不偿失。
韩神推荐的Alex Roman的视频,后来自己看过很多遍,最打动我的是他对于细节的苛求以及真实的再现,在真实的基础上表达建筑艺术,这是比画好图更重要的态度,值得我反思。
感谢两位老师一学期以来精心准备的每一节课,不仅让我学会了很多绘图技巧,更重要的是让我明白了很多画图之外的道理,正是这些道理教会我画图的意义和目的。
感激之情无以言表!
谢谢收看!
文章作者:郭布昕
图文编辑:王新喆
欢迎关注WH建筑课,获取更多计算机建筑空间表达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