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文化艺术中心设计任务书
一、教学要求
1、掌握中小型剧院的功能构成及流线组织;。
2、 熟悉大空间中视线升起分析及声学分析方法;
3、了解各类剧场、音乐厅的不同需求及尺度;
4、了解大空间组合与结构选型规律。
5、尝试结合校园周边环境、现有地形进行设计。
二、设计规模及面积指标分配
1、项目背景
建造的地点为湖南大学200亩教学区用地内先有篮球场位置,现周边教学楼、游泳馆已经建成,基地西侧临麓山南路。在现有篮球场位置拟建为整个校园服务的一个面积约为10000平方米文化艺术中心。(设计内容需包含一个1200座剧院)
2、设计要求
2.1 在提供红线范围内,包含功能:影剧院:固定坐席1200座,必须包含楼座。
(一)观众厅部分
· 观众厅:约1000平方米
· 前厅:约300平方米
· 展览空间:600平方米
· 技术用房(放映、灯控):60-80平方米
· 其它辅助空间(存放、售票、小买、管理、厕所):约200平方米
(二)舞台部分
· 舞台:约600平方米
· 乐池:60-70平方米
· 道具:30平方米
· 抢妆、候场:60平方米
· 布景:2×30平方米
(三)演出准备部分
· 化妆(大、中、小化妆室各两套):200-300平方米
· 服装:120-150平方米
· 办公:3×30平方米
· 贵宾休息:50平方米
(四)附加空间
其他文化艺术活动空间(如临时展示、排练厅、小型音乐厅、4D影院等)与配套设施(如停车库、设备用房、简易餐厅、消防控制室等)。依据设计构思,内容与面积自定。建筑总面积不超过10000平方米。
2.2 其主要功能包含开展影剧院观演及排练等需求。综合考虑观众、演员、贵宾、布景制作、工作人员等多种流线。
2.3 设计需考虑基本的声学设计和视线升起要求。
3、 其他要求
设计要求结合周边环境因素,选择相应的大空间结构形式开展设计,精心布置停车场、绿化、雕塑等。
应侧重建筑结构创新、建筑文化传达、建筑与城市的关系、数字化设计等主题方向开展设计。
三、图纸要求
1、图纸规格:841×594。
2、图纸内容
· 总平面图 1:500(包括广场、停车场、绿地布置等)
· 各层平面图 1:200
· 观众厅放大图 1:100
· 舞台放大图 1:100
· 立面图(不少于3个) 1:200
· 剖面图(不少于2个) 1:200
· 视线升起剖面图 1 : 50 需包含各个控制指标参数的选择
· 视线分区平面 1: 300
· 透视图(应包含室外、室内透视)
· 结构模型
3、设计说明
1、详述设计构思及主要特征。
2、主要技术经济指标(总占地面积、总建筑面积、观众厅面积、绿地率等)。
3、人流路线、疏散路线分析。
4、观众厅的结构选择以及声响、视线分析图等。

作业展示
校园文化艺术中心
立石馆
组员:何逸伦 梁祝
指导老师:刘尔希






-5.878标高

剖面
评审意见
设计回应长沙的强烈白光漫反射气候较有意思,但是值得考虑,不是很赞同这一点,似乎不能因此推导出设计如此巨大的体量,同时建筑和场地的操作手法较为零碎。设计和图纸完成度较高,内容比较详细,结构设计和节点设计比较巧妙。
山语间
组员:刘盛华 黄钊
指导老师:宋明星 胡娴



评审意见
该方案有效利用了场地现有高差,基于场地特点进行形体设计,延续了“间”的意向,对于场地周边建筑呼应较好,形体优美,结构可行,但有用力过猛之嫌,若能基于形体再做结构简化则更合理。
砖砌雕栏
组员:彭丹 李敬萱
指导老师:卢健松






评审意见
作为校园建筑,与一般意义上的剧院产生区别,尽可能的提高建筑的开放性,只把主剧场功能放到室内,使学生可以更好的利用场地,并在室外也注入了剧场的功能。而在结构上也与功能相适应,室外部分采用索膜结构,剧场部分则采用索桁架的形式,两结构间用一混凝土承重墙进行牵拉与搭接,并采用清水砖墙对承重墙进行装饰与划分,减弱大跨建筑的厚重感。
鸟革翚飞
组员:王展 朱辰辰
指导老师:卢健松 邓广
方案简介:
基地两侧,通过基本单元衍生叠加形成的教学楼建筑刻画了某种对外屏蔽与隔离的形象,为了打破这种屏蔽、隔离感,以及水刷石给人带来的厚重感,我们决定置入场地轻巧的建筑形象。基于此,我们想到了《诗经·小雅》中的一句诗词“如鸟斯革,如翚斯飞”,它是形容我国木构建筑屋顶形式产生的轻盈、起飞的形象,这与我们的理念相契合,所以我们着手从古建筑的屋顶式样出发,提取、演绎屋顶形态作为形式单元,以天马山的形态控制形体生成。





评审意见
能够充分感知场地,对场地有独特的见解,方案生成逻辑比较清晰,造型轻巧,有大鸟起飞之势,和天马山也有呼应,效果图表达很有古韵,方案整体完成度较高。不足的是,受力体系中有部分多余的构件,建议在不影响受力的前提下去掉。
望麓野
组员:杨思昀 高雨寒
指导老师:宋明星 胡娴



评审意见
该剧院设计整体造型流畅优美,功能流线组织合理,且能与建筑形态相契合,并充分考虑了与周边环境的呼应。屋面采用网壳结构比较合理,但细节处的交接处理可以更深入考虑一些。从整体来看,最终成果对设计概念的诠释完整清晰,设计完成度优秀。
假如今日没有剧目上演
组员:袁振香 朱芸桦
指导老师:齐靖






评审意见
概念独特,关注点新颖,立足于校园的日常性,若能够将剧场空间的日常性表达出来,方案会表达得更充分,可继续深入研究其可能性。设计考虑了到建筑的场地性,建筑设计形体优美,在屋顶层面处理丰富,但是整体建筑偏向于立面化,屋顶处理可再做探讨。
1/2体育馆
组员:陈沛霖 周杲玮
指导老师:袁朝晖








评审意见
方案构思巧妙,将室外空间与室内空间巧妙结合,功能布置合理灵活,流线设计考虑周到,建筑制图表达清晰,规范性很强,表现图能很好地表达设计意图。整体效果很好,是一份优秀的设计作业。
蛹生川
组员:姜俊宏 王毅臻
指导老师:陈晓明 王小凡







评审意见
方案概念从山、水、人之间的关系开始叙述,构思巧妙,但是蛹与川之间概念的衔接比较牵强。川的概念应在平面图部分有所表现,“川”的形态如果能够贯穿整个建筑物也许会更好,在一个中小型的体育馆里有三种设计元素,丰富的同时丢失了纯净,应当学会如何做减法。
叠峦
组员:乔畅 曾亦罗
指导老师:袁朝晖



评审意见
本方案由一个简单的结构原型组合形成,结构清晰、体系成熟,结构形式与建筑功能、立面形式结合较好,形态简洁有力。但是建筑界面比较封闭,如果更加开放将更适应高校体育馆的需求。
壑谷
组员:冉富雅 任意
指导老师:陈晓明 王小凡






评审意见
形体优美,结构逻辑清晰,与周围环境和场地要素契合得很好,充分考虑了校园体育馆的使用需求。老师建议拱可否考虑侧倾创造檐下空间,另外可以尝试屋顶使用混凝土,屋面上人。
鹰起山中
组员:温俊嘉 徐子牧
指导老师:陈晓明




评审意见
该方案设计以及表达均较为完整,结构设计巧妙,充分考虑了校园体育建筑的使用需求,也较好的呼应了周边的场地环境要素。老师建议可对现有结构体系再深入研究,尝试让结构与建筑的结合更加纯粹。
指导老师|卢健松 宋明星 刘尔希 胡娴 齐靖 邓广
资料收集|刘美
编辑 | 吴景妍
关注 | 湖大有个建筑院
- E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