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rchitectureDaily
-
深圳荔园外国语小学 / 直向建筑
为了最大化保留这片“小森林”,传统小学设计中的梳型平面格局不再适用。经过一系列对比推敲,我们最终选择了占地面积最小的垂直集中型建筑体量——往往占据场地中心的主体建筑变成了围合场地的“界墙”,校园中心区域让位给树林。
-
路易森公园的绿色体验中心 / Bez+Kock Architekten
Luisen 公园的特别之处在于,景观元素能让建筑结构退居幕后。因此,在设计中,新建筑并非以传统意义上的建筑形式呈现,而是以有机形状的单层亭子形式出现,与周围的公园环境融为一体。
-
大周画室及其周边区域改造 / SpActrum 谱观
绍兴的柴场弄大周画室及其周边区域改造项目是绍兴柴场弄城市有机更新的重要组成部分, 原场地汇聚着毫无“规划”痕迹的自发建造的建筑集群,他们经历了岁月变迁,经历破败、碎裂,这些遗存和散落在周边地面的碎砖一起,构成 SpActrum 谱观实践的场地。
-
老印刷厂 / OFIS Architects
这座建筑原本是为重型机械设计的,因此无需额外加固就能适应各种现代用途。最大的挑战在于建筑的隔热问题。如何在一栋按相反逻辑建造的建筑中确保现代化的气候条件呢?这座薄壁结构充满热桥,最初是为了散发印刷机产生的多余热量。现在,这个原理必须彻底颠倒过来。
-
Dove 小屋 / AGATHOM Co.
Dove 被构想为一系列相互连接的景观帐篷或亭台,而不是包裹在主导外壳下的房间。这些帐篷构成了一系列有趣的体验。每个房间都独立设置,并与多条内部路线相连,因此每个主要空间都能成为一个目的地。
-
成都温江榜样青年社区 / MAT 超级建筑事务所
“混合社区”位于成都市温江区高山村,场地原为村委会大院,因行政村合并而空置。乡镇上希望能够将这个院子活化使用,通过这个乡村振兴项目,创造一个农业展示的研学基地,给青年返乡创业提供土壤,并同时承担起周围城郊社区的文化和休闲活动场所。
-
EASE PARK / 边缘计划建筑工作室
项目原场地为大理古城南端某知名集市,由于近些年的社会环境变化走向破败,本案希望通过引入新的商业与新的空间状态重新激活地块,愿景是在大理古城范围内,营造最为松弛的咖啡与酒的开放公园。
-
Odong 公共图书馆 / Unsangdong Architects
一种解读三角屋顶框架之间书架和线性窗框不同重叠的方法是将其视为一个缝隙,能够引入自然光和周围的景观。这个多重编码的迷宫是一个创造性区域,能激发当地人和孩子们的快乐、灵感和创新。
-
人造树 / 有限设计工作室
塔的形式蕴含了对人地关系的比喻:加建的钢结构网格,象征人类的理性控制;网格中正在被建造的“大树”,则是理性控制下被生产、被规训的自然之物(尽管我们能看到局部的冲突,“大树”在网格上撕开缺口,突围而出)。为什么是大树?大树的形象来自对落羽杉(常见于南方水边)的抽象,杉树与古塔在形式上也有相似之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