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刘家琨2003年专访,@成都经济电视台
#专访提纲
› 01.医生家庭对职业选择的影响
› 02.因为画画阴差阳错报上了建筑
› 03.不喜欢建筑开始文学创作
› 04.真正开始投入建筑设计的契机
› 05.改变观念的成名作
› 06.画画、文学创造对建筑设计的影响
› 07.都市建筑与乡村建筑的设计理念
› 08.建筑的艺术性
› 09.参与当代艺术活动的考虑
› 10.与艺术家的互相影响
主持人:好像你的父母都是比较知名的医生,你从小受到这样的熏陶应该比较多。那为什么没有选择父母当时的职业呢?包括你的哥哥也是医生。
刘家琨: 因为全家几乎都是医生,包括父母、哥哥、嫂嫂都是医生,我也看得太多了,不是特别喜欢。有时在家里面感觉在会诊一样。我对医学没有特别的兴趣,但是我实际上,当时报考大学的时候,也报了医学。我是由于一直喜欢画画。
刘家琨:从小就喜欢画画,所以我当时,前三个都填了和医学有关的,第四个我想都不重要了。
然后我就填一个,据说和画画有关的,我并不了解建筑学,我当时不敢报画画。所以说并不是一个非常主动的选择。

▲ 第56届威尼斯国际艺术双年展草图@家琨建筑JIAKUN ARCHITECTS
主持人:我们知道在你大学毕业之后,当时对这个建筑设计,并不十分投入,好像还选择从事文学创作。
刘家琨:在这之前对建筑没有了解嘛,其实真正喜欢的是画画。
之所以填建筑嘛,是因为听说他要画一点画,然后进去了以后,跟我所想象的画画也是两回事,所以我一直没有真正喜欢建筑。从学校开始,就基本上。也是这个80年代初,文学方面接收的信息比较多,自己感兴趣的也是这方面。
毕了业基本上有十年都没有把心思真正放到这个建筑上面。

▲ 长篇小说《明月构想》,刘家琨,2014年出版
主持人:从什么时候开始,对这个建筑设计开始比较投入的呢?
刘家琨:应该算是93年吧,当时我一个同学(汤桦),他在上海办一个展览邀请我去。这个反差比较大,我同学已经在上海这个美术馆办展览了,我其实是既没有干建筑,当时写作方面,其实也基本处于停滞状态,所以我相当于是在那儿混的一个人,学了建筑在这儿混。
我同学请我去看他的成果,当时对我比较刺激,所以就在这种情况下,我觉得当时击中了我。所以就比较全面地从那时候把精力投到建筑上来。
▲ 汤桦,重庆沙坪坝中药材公司与税务局综合楼渲染图,1988
主持人:在你设计的作品当中,哪个作品,是第一个就引起人们关注的呢。也就说,同以往的人们常见的这种作品不太一样的。
刘家琨:可能是罗中立的工作室,因为在这之前也很少有私人来给自己修一个房子,我也很少有这种机会,面对面和一个具体的个人打交道,给他修房子,以前设计的东西,都是很抽象的。
▲ 《父亲》布面油画,罗中立,1980
我觉得改变我的观念,并且使我真正地投入一个非常具体的设计,应该算是罗中立的工作室。




▲ 成名作:罗中立工作室,1994@家琨建筑JIAKUN ARCHITECTS
主持人:你以前的经历,比如说你画画,包括你搞文艺创作,这些经历对你以后搞这个建筑设计有没有影响?
刘家琨:我觉得是有影响的,实际上你是什么样的人,最后都会反映出你做什么样的事,都会在事情中间反映出来。
主持人:我们知道就像刚才讲的,您第一个引起人们关注的作品是罗中立的工作室,在你以往所有设计的作品当中,你把它分成两类,一种是我们在城市所能常见的都市建筑,还有一种就像是像给何多苓、罗中立设计的乡村建筑,你在设计这两类作品的时候,它的设计理念是不是有什么不同?
刘家琨:可以说它们的形态是不一样的,因为每一个工程有它自己的,我们叫任务的氛围,比如你在乡村面对的问题和在城市面对的问题,显然是不一样的,在乡村面对这种问题的时候,我只要解决好,造价和技术的关系,就是很实际的解决好关系,也许有时候是将错就错,用这个来发现一些新的方法,我自己把它叫低技术,或者叫适当技术更合适一些。

▲ 何多苓工作室,1995@家琨建筑
而在城市里边情况不一样,城市面对的是密度问题,寸土寸金,经济方面的问题,合力问题。但对我来说,我觉得由于问题不同,解决的方法不同,最后导致的形态是不同的,但是在方法论上其实是可以一样的,我们知道在很多普通人的眼里,建筑是给人居住的,或者是完成某种功能的,那么建筑在你的眼里,它是什么呢,建筑显然也是这么一个东西,它是要给人居住,给人使用的,它和一些艺术。
▲ 鹿野苑石刻艺术博物馆,2002@家琨建筑
比如说一幅画,那种所谓的无用性,就挂到这儿,它也不会产生这种,它是给人精神上的那种。(建筑)有点不同,就是它比较实用,你想建筑也是一种动用了大量人力、财力、社会资源的这样的活动,它和生产力、生产关系和全社会的生产技术有很直接的关系,这种我想就是非常有意思的,就是你不可避免地和社会发生非常直接的关系。


▲ 何多苓工作室,1995@家琨建筑
主持人:像你讲的一样,建筑一般都具有很强的实用性,那么建筑的艺术又体现在哪里?
刘家琨:艺术我认为是这样的,要解决好基本建筑的问题,也就是说建筑你应该满足人家的,比如修一个房子是为了干啥?你肯定不是搞建筑,也不关心建筑的,所谓建筑艺术问题的人。他首先修房子是有一个目标的,我觉得要满足这个,除了满足这个之后,由于它是一个几十年,上百年的东西,他会对人产生一种强迫观看,一种强制性的影响。


▲ 西村大院,2015@家琨建筑
所以我觉得在这种基础上,做出来的东西,建筑的组合满足了原始的愿望,然后同时给人家带来一种精神上的需求,我想这就是所谓的艺术层面上的东西。
主持人:我们知道近几年,你除了在进行建筑这方面设计之外,也介入到一些当代艺术活动当中,比如说做一些装置艺术灯等作品,这也出于什么样的考虑呢?
刘家琨:实际上在国外,特别是在欧洲,建筑本身就是当代艺术的一个最重大的部分,因为刚才我说的,它产生的影响、动用的资源。我个人我当然也把它看成当代艺术的重要部分,另外我做一些装饰,这些东西是我想更直接地参与到,通过一些展览参与到这些活动中,和当代艺术的其他门类,保持更加紧密的一种接触。

主持人:我们知道在成都本地,有很多当代艺术家,像何多苓,像周春芽等等,你们接触得都比较多。你觉得和他们这方面的接触,对你的设计有没有什么影响呢?
刘家琨:我觉得是非常有影响的,因为这几乎是我的养料,也许门类不同,大家互为养料,我是这样想的,因为其实所用的工具不同, 最后出来的结果不同。但是有些时候,精神层面上考虑的一些问题,基本上都是统一的、相似的。并且又由于角度不同,考虑问题的方法有些不同,就这种不同,是特别具有启发性的。

- 来源:成都经济电视台 -
- 编辑、整理:Archcollege -
网站:www.archcollege.com
微博:建筑学院-Archcollege
商务对接微信:jzxy-y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