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设计
-
上海长宁环城生态公园带市民服务驿站 / 致正建筑工作室 + 冶是建筑
驿站主要由融合了问讯、阅读、科普、社群等使用场景的公共休息室及公共卫生间组成,同时通过连廊、檐廊、敞廊、阳台等灰空间增加休憩空间与自动售卖机、共享雨伞、储物柜等便民服务设施。
-
在上海市中心营造“垂直城市绿洲”:LuOne凯德晶萃广场 / 萨夫迪建筑事务所
项目主要包含一座8层高的商业广场及一座35层高的办公楼,两者围绕中庭花园而建,为来此游玩和工作的人们提供市中心的宁静一隅。
-
芝加哥公园区总部和体育馆 / John Ronan Architects
该建筑具有高成本效益的结构系统,采用金属条形桁架跨越平行布置的砌体承重墙,绿色屋顶系统则缓解了城市的“热岛”效应。室内使用从当地遭受绿扁甲虫侵袭的树木中回收的灰木制作家具、墙面装饰和体育馆地板。
-
仙林学校 / 雁飞建筑事务所
仙林学校尝试重新考察“普通学校”的可能——“普通”在抽象化的同时,是否还暗含着一种具体化的胜任。它瞄准的是一系列与经济性相关的问题——大容量教学模式与大体量的化解,校舍操场的布局模式与僵化的间距控制,教室单元与结构单跨规范限制,公共空间的比例与混合分区,结构预制率与管线综合,采光通风与运营能耗,学生心理安全与活动便利性,上下学接送对周边社区的交通压力与社区开放分享的衔接等等。
-
成长阶梯,无界校园:杭州市上塘单元小学 / 浙江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
走出门,跑下楼,冗长的交通线不断压缩着课余时光。是否能造所学校,它可以回避这一使用痛点,拉近各个活动场所间的距离,在无界限的校园空间内,为孩童赋予更多游玩的可能性,尽情发挥他们的想象与创造力。
-
昆山杜克大学公交首末站 / 阿科米星建筑设计事务所
接近长方形的场地原为昆山杜克大学临时停车场,新建的公交首末站将把以往区域内不同线路的沿路公交站台,与临时首末站合并设置,并结合商业、办公等功能提升项目的综合使用效率。
-
Sabater 别墅 / Fran Silvestre Arquitectos
该项目的设计源于其所在环境。建筑通过非常清晰的几何形态展开,远离紧凑建筑的概念。这一策略,加上建筑细长的比例,增加了房屋与外界的接触面积,形成了一个似乎无边无际的庭院系统。
-
绯影.驿站:石芽岭公园配套 / Studio 10
本项目场地位于石芽岭山脚,南侧毗邻大芬油画村,主要服务往来公园进行体育锻炼和前往石芽岭登山的市民。因此,除公共卫生间这一服务社区的基本功能外,项目也是周边运动、登山爱好者的休整驿站。
-
瑞安普明禅寺 / 孟建民团队
普明禅寺的年轻住持希望在村里修一座可以讲传佛法的现代寺院。这对我们来说是个不小的挑战,设计需要处理好三种“关系”,即宗教与世俗的关系,传统与现代的关系,建筑与自然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