洗手间是解决人类普遍生理需求的地方,不分年龄、性别、国籍、宗教信仰或肤色。当我们逐步进入一个关怀意识增强的时代,一个如公厕这样的公共空间应如何演化,以有效满足我们无限多元化的需求?
生活在纽约,我有幸看见 LGBTQ+ 群体的生活方式能与自我性别认同保持一致。当我为涉谷这个小三角形地块设计公共洗手间时,我构想中的社会能接纳 LGBTQ+ 群体、并让他们以自己真实的方式生活。我意识到,为使每个用户都能拥有舒适的体验,公厕设计需满足安全性、私密性和即时性这三方面的要求。因此我设计了三个独立空间,重新定义公厕塑造个人空间的方式。
设计灵感源于折纸(Origata),一种日本传统的装饰性包装方式。这个式样可作为礼品的象征,体现对来访涉谷的多国游客的欢迎,也承载了我的愿景,即创造一个能保护所有使用者的安全空间。
这个设计也包含了我对社会的期望,希望社会上各行各业的人们都能拥有安全感,能充满活力地生活。
项目信息
项目类型:公共建筑
项目地点:涩谷,日本
建筑师:Nao Tamura
项目年份:2020
摄影师:Satoshi Nagare, Courtesy of The Nippon Foundation
主创建筑师:Nao Tamura
业主:The Nippon Foundation
评论列表(2条)
想法跟做法都相当新锐,不过文案中对于少数群体及特殊群体的照顾与考量并没有在设计中看出来,就这几张图片来看,该厕所的布局依然是非常传统的男厕女厕+残卫。
这个颜色看着容易让眼睛疲劳
确实,没太看懂这个公厕的设计和LGBT群体生活方式之间的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