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our Sky Courts
空中四重院
人类从洞穴开始寻求庇护,时至今日,材料和技术的进步实现了住宅从实到虚的界面自由,在成都高楼林立的金融城CBD,我们跳出玻璃幕墙公建化风格,追溯人居的本质,尝试在高层中实现多重庭院,在都市环境中再造“生态栖居体”。
——孟凡浩

△ 方案效果图 / ©line+
2024年9月20日,成都锦江区金融城三期 H12 地块经过14家房企竞拍,最终由贝壳集团以10.76 亿元总价、27300 元/平方米楼面价、42.19%溢价率竞得,一举刷新了成都市住宅用地楼面价纪录,成为新“地王”。这也是贝壳集团首个参与土拍、自主操盘开发的一号项目。line+联合创始人、主持建筑师孟凡浩受贝壳集团委托担任该项目主创,与贝壳旗下贝好家团队共创研发,在开发模式、规划布局、户型构型、立面体系、实施策略等全过程中,实现了高度定制化与系统性创新。目前,项目已顺利动工,示范区预计将于九月开放。

△ 方案效果图 / ©Mir


△ 方案效果图 / ©line+
传统住宅开发模式通常由开发商主导提出市场定位与产品风格,建筑师依据输入条件完成设计,从而形成由上至下、单向度的开发链条。而在这次项目中,贝好家基于互联网平台优势,首次在地产开发中引入C2M(Customer-to-Manufacturer)模式——以大数据与AI算法驱动用户需求调研,反向引导产品研发、建筑设计与供应链协同。这种机制重构了原有的工作流——从“开发商—建筑师”线性关系,转变为“开发商—建筑师—未来住户”之间的多方共创。

在设计前期,建筑师便深度介入用户调研与数据解析,围绕楼栋朝向、户型功能、立面审美、公区配置和景观场景等多维需求,将各项设计指标与真实的生活场景相匹配,实现更具针对性的产品定制。
△ 方案效果图 / ©Danlab
基于业主对差异化创新产品的期待,孟凡浩提出了希望跳脱市面流行的住宅风格体系,在高冷气质的金融城环境中营造一种生态、松弛、有温度的居住体验,也在调研时引起了大家的高度共鸣。回归居住的本质,在都市环境中创造“生态栖居体”,成为了本项目最重要的立意。

△ 方案效果图 / ©Danlab
△ 方案效果图 / ©line+
常规南北向板楼行列式布局几乎是全国地产规划设计的不二原则,但此次也因为成都地区对户型朝向的包容度较高,布局策略优先考虑外部视野。四栋塔楼的观景面统一朝向西北方向的金融城核心景观轴,孟凡浩采取“占角不占边”的点状布置方式,释放中央公共空间。通过地面层的退让,构建多入口界面与步行渗透路径,利于形成开放式街区、绿地缓冲与口袋花园。


△ 方案效果图 / ©Danlab
利用曲面轮廓强化户内与城市景观的交互界面与视野延展面,同时将庭院与功能空间交织,弱化园区内部的对视干扰。东南侧塔楼则根据通廊视线进行方向调整。


△ 方案效果图 / ©Mir
场地中央形成大尺度下沉庭院和小尺度口袋花园,贯通四栋塔楼的首层架空空间,构建出均衡、通透、联通的整体布局。
△ 方案效果图 / ©Danlab
传统户型多以中厅串联各功能空间,强调动线最短与功能紧凑。但面对大户型、更复杂的生活方式时,户型设计则更注重合理分区——公区要能社交宴请、私区要能独立宁静,各空间既互不干扰,又具适度连通性。



△ 方案效果图 / ©line+
通过户内空间重组,我们将社交空间与起居空间置于平面两端,以入户玄关作为公私分离的枢纽,并植入四处“空中花园”:电梯厅前的半私密会客花园、玄关处的候客花园、客厅侧的地面降板式全景花园,以及主卧的私享绿意平台。通过动静分区与多重绿意嵌套,营造出兼具私密性、通透性与自然感的立体栖居场景。


△ 方案效果图 / ©Mir



△ 方案效果图 / ©line+
四重花园以不同方式渗透日常起居,在延展视野、引入自然的同时,促成建筑、生活与环境的有机融合。

△ 方案效果图 / ©Mir
针对同楼栋户型间的视线管理,左右户型并非简单镜像布局:两户的餐客厅均以L型转角玻璃朝西北方向打开,确保统一的景观取向;当两户相对时,则在其中一户的对应立面设置实体墙以避免对视。楼栋间则在主卧立面局部增设实墙,并对部分楼栋的阳台轴线进行错位布置,打散视觉重叠,弱化邻里对视。



和自然的交融是人性的最高要求,四代宅好房子指明了方向。

立面形态设计强调生态感与有机性,来回应景观视线与松弛氛围的双重诉求。基于户型平面的X型轮廓,立面整体采用仿生流线形框体,错层排列,形成具有生态韵律的立面语言。色调肌理没有采用市面上流行的高级灰与冷色系,转而选用温润低饱和的暖色调,以柔和的材质质感带来更强的“生活感”。

△ 方案效果图 / ©line+
在造型出挑的控制上,按照450mm与850mm的模数控制层间挑板,既强化了建筑的形态张力,也保障了室内向下的视觉开敞度。在楼栋的不同景观视野处,进一步精细化出挑策略:在核心景观方向,立面造型避免遮挡视线;面向中心花园的低楼层户型,则通过内缩架空层顶部挑板,提升下层住户的观景角度。
△ 方案效果图 / ©Danlab
空中花园造型提取自贝壳的理念,以极具张力的花瓣形展开,前后对比了UHPC、陶板、不锈钢板等材料,最终采用工艺较为成熟且造型实现度较高的仿石铝板工艺;花园栏杆采用拉丝仿铜色的镂空栏杆,以实现未来绿植下挂形成的绿意包裹的感觉。
△ 方案效果图 / ©line+

另外结合整体造型团队采用隐藏式排水设计,在立面上没有任何立管和横管外露。结合造型在出挑较大处采用内置水沟+横管的方式;出挑较少处通过设置深胶缝+滴水防止流挂。


△ 方案效果图 / ©Mir
下沉庭院的设置,将地面光影与植被引入地下活动空间,并通过坡道与景观台阶,柔性衔接中心花园与架空层花园,使得绿意无界渗透,为入口大堂及邻里交流区带来微气候的调节与松弛氛围。




△ 方案效果图 / ©Mir
自地下、地面至空中、屋顶,生态景观无限蔓延,生成有机立面。在这里,公共空间、居住空间与自然绿意融为一体,重塑生态栖居体验。


△ 方案效果图 / ©line+
△ 底层uhpc样板 △ 仿石铝板样板 △ 露台样板
此次与贝壳集团的共创合作,不仅展示了C2M模式下设计与开发的协同可能,也让我们学会了如何以用户思维来思考,预见并减少使用过程中的隐性问题。这不仅是好产品,也是好设计的关键。



△ 方案效果图 / ©line+
在这一过程中,我们也见证了住宅从标准化走向定制化、从居住机器到生活场景容器的转变。未来,line+也将持续以设计为引擎,参与并推动中国人居好房子发展的更多可能性。


△ 方案效果图 / ©Mir
项目名称:成都金融城贝宸S1
设计单位:line+建筑事务所
主持建筑师/项目主创:孟凡浩
设计团队:朱明松、朱敏、郑经纬、王雨斌、李三见、朱骁靖、施宇航、丁健、谢宇庭
业主:贝壳集团·贝好家
精装:香港郑中设计事务所(CCD)
景观:纬图景观设计有限公司(WTD)
施工图:洲宇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幕墙:泰幕工程咨询(杭州)有限公司(TAM)
灯光:大音创设 (MoA)
标识:上海柏熙标识有限公司
项目位置:成都锦江区金融城三期
建筑面积:规划总建筑面积59580.72㎡(地上建筑面积43438.80㎡,地下(含半地下)室建筑面积16141.92㎡)
设计周期:2024.09-2025.05
建设周期:2025.01-至今
结构:框架剪力墙结构
材料:UHPC、仿石铝板、玻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