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地面升起的螺旋形“表盘”。
跳脱、柔和的光影空间。
与场地历史和明治神宫紧密地联系起来。
朴质无华的院落式博物馆。
于45°斜坡上搭起新旧连接的桥梁。
这座代表布加勒斯特典型构造的1930年代建筑,既是一座博物馆,同时也是向城市、向对抗、向文化的一次呼喊。
静伫于渔村海岸,透着海南特有的轻快气质。
中空之体轻轻落于土丘上,如同真空妙语般简单却又不简单的悬歌。
尽管没有一座建筑能够代表大屠杀期间发生的不人道、不公正的行为,但建筑依然是呈现历史影响、人类经验与现实,并促进社会变革的强有力的工具。
坚实的地质肌理,将我们带回到材料的原始起点,感受其重生的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