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项目背景
长物建筑事务所于 2021 年 6 月赢得“成都天府新区公园城市理想校园设计竞赛”海洋路中学项目。项目于 2023 年 3 月动工,2024 年 4 月主体封顶,目前正进行细部收口及景观优化等收尾工作,将于近期正式投入使用。作为天府新区首个推行建筑师负责制的校园,项目中标以来在各方的支持下,长物建筑团队与业主、校方、设计院及施工方等各方紧密合作,全过程参与深化并把控设计及施工品质。经过 4 年多的努力,这座凝聚集体智慧、承载教育理想的校园,即将迎来首批师生。







02 从设计到落地
作为年轻工作室成立后首个大型且异地实施的公建项目,这个项目贯穿了疫情反复与行业下行的艰难期,在资源有限、经验尚浅的背景下,我们既要坚持设计的完整性与原创性,又要专注项目落地细节,实现从“图纸”到“建成”的跨越,其挑战不言而喻。尽管前辈们早已分享过诸多经验,但唯有亲身 “踩过坑”,才真正理解每一步背后的分量。项目中标后,我们系统性地推进以下关键环节:与业主及使用方沟通功能需求,与合作设计院配合规范、结构、设备、构造等问题,与施工总包研究材料搭接、构造节点,并派驻场建筑师现场与施工方讨论具体做法并沟通协调各方,尽可能确保每种材料经过打样确认后才施工,确保项目尽可能呈现好品质,也在这个过程中积累实战经验。






03 城市的反思:类型的介入
前几十年快速城市化的浪潮中,我们的城市正逐渐失去独特性。相似的轮廓、标准化的肌理、重复的空间类型,穿行其间,难觅归属。这个位于天府新区华阳街道的场地,三面环绕百米高层住宅,四周被标准化的城市街道环绕,这样的城市空间格局与肌理,在中国的城市里太过常见。相较于以满足校园既有类型布局及规范标准预设的空间生产将其填满,我们希望将这个 4.5 万平方米的平地单元置于成都这个包容的地方重新审视。试图突破常规的校园空间范式,尝试建立一种安静、谦逊、自由的空间类型,让风、光、人的行为,在此找到更自在的流动方式。



04 平行布局:自由大院与秘密花园
基于对场地的深入分析,我们最终采用最简洁的平行布局:西侧布置运动场,东侧布置校舍,二者平行并置,形成稳定而开放的空间结构。东侧校舍与场地西边密集的高层住宅共同围合落地的运动场,形成一个巨大的庭院,为学生提供一片真正开放、自然生长的运动空间;东侧则创造了一个悬浮 4m 高的自由平台和 10 个特色院落,与城市空间相互渗透;平台上托起 13 个尺度各异的单体,整个校园内部营造了多种不同的自由交往平台以及一系列尺度、围合感各不相同的空间。在这里,校园不再是封闭的教室集合,而是一个鼓励探索、激发互动的成长乐园。我们期待师生在未来使用中不断挖掘空间的可能性,让教育真正融入空间之中。



05 街巷、聚落、洞穴:一座微型的城市
我们从成都 “宽窄巷”中汲取灵感,将自由漫步的城市体验引入校园。校园内部设置了宽窄不一的“街”与“巷”,连接起各个庭院与功能空间。教学不再局限于教室之内,“巷道”、“庭院”、“平台”等多元空间共同构成一个可扩展、可停留、可偶遇的微型城市,激发学习、社交、游戏与探索的自然发生。

为了打破传统校园尺度高耸、排列单调的布局,设计通过架高 4m 的共享平台重新定义 “地平线”。校园功能根据使用需求被分解为聚落式体量,依据不同的采光、通风及空间需求围合院落,错落布置。学生在共享平台上活动只能感受到 1 – 3 层高的低矮体量,营造出尺度亲切的屋顶聚落。

我们相信空间本身就是一种教育,因此有意在内部营造洞穴般的空间体验。坡道、台阶、连廊连接不同的共享空间,引导脚步深入。食堂、体育馆及图书馆、报告厅、排练室等功能空间从不同方向、不同高程向使用者开放,如同隐藏在路径中的“秘境”,光线、绿意与空间在校园中交织,等待孩子们偶然“闯入”。



06 气候回应:风与光的路径
成都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日照较少,阴天频繁,设计充分回应本地气候特征:建筑整体布置于基地东侧,教室集中于中北部,避开西侧与南侧高层住宅的阴影,争取最佳日照;建筑首层整体架空 4 米,各层形成贯通的通风廊道,促进自然对流;所有教学楼采用“南廊窄、北廊宽”的设计,并错位排列,朝向内部庭院敞开,既保证采光,又形成丰富的课间活动环廊;在平台、公共建筑内部设置顶部或侧向高窗,形成“拔风效应”,提升自然通风效率。阳光漫洒庭院,清风穿行廊间,树影摇曳,鸟鸣隐约 —— 我们希望这所校园,是气候与建筑共生的结果。

07 接送与共享:校园与社区的对话
项目毗邻天府五小、天府五幼及多个高层住宅区,上下学高峰期人流密集,因此我们针对不同接送人群设置不同方案。一方面我们在南侧入口周边设置家长等候廊和等候室,为附近家长提供接送路径及等候空间,另一方面在图书馆负一层预留等候空间,与图书馆室内、下沉庭院大台阶及地下车库连通,方便远距离开车接送的家长。
同时,我们将食堂、图书馆、报告厅、体育场等公共功能集中布置于西侧靠近运动场区域,形成公共共享配套,便于未来在非教学时段向社区开放。作为一座拥有大量公共空间的非寄宿制学校,我们期待校方采用灵活管理机制,让校园成为社区共享的资源。



08 待续:设计的落地与使用的期待
我们深知设计的完整性永远存在于“未完成”的动态过程中,我们期待的不仅是空间的物理呈现,更是其作为教育载体的持续进化能力。尽管存在未能完全呈现的设计构想与细节,但想到空间即将迎来它的使用者,这份期待便足以弥合缺憾。我们期待师生踏入校园时,看见他们在自由的大院、不同宽窄的街巷、趣味的“洞穴”与阳光流转的庭院中找到属于自己的使用图景,探索、学习、成长。


项目信息
建筑事务所:长物建筑事务所
项目地址:四川成都天府新区,中国
项目年份:2021.6-
用地面积:44071 平方米
建筑面积:59760 平方米
建设单位:成都天府新区投资集团有限公司
竞赛主办:四川天府新区公园城市建设局理想实验室
竞赛及方案前置评判会组织:全球知识雷锋
主持建筑师:蔡长泽
设计团队:蔡长泽、黄善创、吴启翔、朱元正(竞赛阶段)、朱家富、郭家欣、曾博嘉(竞赛阶段)、靳欣、陈杰明、郑力、蔡菁、林友鹏、杜慧洁
驻场建筑师:朱家富
合作设计院:成都基准方中建筑设计股份有限公司
施工方:中国五冶集团有限公司
业主:四川天府新区教育和卫生健康局
图片来源:长物建筑事务所